課程考核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傳統的《病毒培養技術》考核方式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個性的發揮。提出新的考核方式、內容和要求,旨在突出學生才能的培養的個性發展,更好地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病毒培養技術》 考試改革 考核
選修課是適應加強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課程,是高校教學計劃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潛能的重要措施。選修課的廣泛開設,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選修課也有利于學生個人能力、素質、潛能的開發和培養,形成個人特色。因此,選修課的建設和完善成為高校教學改革深化的重要環節。開好選修課,有利于開拓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初步科研能力,為造就現代化建設急需的開拓型、創造性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我校已經開設了很多類選修課,兼顧了各個學科,為同學們提供了較大的選擇余地。總體來說,我校選修課的開設和管理是比較成功的,同學們有較好的反映,學校各管理部門和任課教師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隨著選修課規模的逐步增大,學生對選修課的興趣越來越小,逃課、迫于點名而上課或上課做其它事,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從近幾年的選修課教學中發現,選修課之所以陷入這樣一種尷尬的境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選修課的考核方式。為此,在選修課教學中進行改革創新尤其是考試方式的改革,加強選修課教學管理,提高選修課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本文以專業選修課《病毒培養技術》為例,初步探討選修課考核改革方式。
一、課程性質和任務及課程考核現狀
病毒培養技術是動物防疫檢疫,動物醫學專業、畜牧獸醫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同時也具有專業課的特征。本課程主要介紹病毒的起源、主要特征及形態結構,病毒的實驗動物培養、雞胚培養、組織細胞培養法,病毒的實驗室診斷方法等,培養學生具備相應職業關鍵技術能力和職業道德,同時能夠初步獨立的開展相關科學試驗,以解決生產實際問題。
現行《病毒培養技術》考核存在考核目的不明確,考核內容片面,課程考核的內容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記憶,輕能力”的問題。課程考核方式單一,采用單一的開卷、筆試的考試形式,學生只要通過了開卷考核,便完成了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考核結果不與獎勵懲罰措施掛鉤,現行的考核方式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個性不能充分發揮。同時,不能引起學生對選修課的足夠重視。為此,構建新的考核體系非常有必要。
二、新的考核形式、內容及要求
《病毒培養技術》考試改革本著從課程的自身特點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要出發,有利于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考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利于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分為兩種方式,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試。形成性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50%,終結性考試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50%。
1.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表達能力、總結概括能力、文字水平、動手能力、思維水平以及基礎知識掌握等。主要形式以出勤記錄、課堂討論、回答問題、撰寫論文、實驗報告、課堂閱讀、文獻查閱、社會實踐、實習小結、學習心得、作業測試、階段測試等。
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是通過形成性考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和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利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形成良好學風考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內容以出勤情況,學習態度評價,曠課1次扣1分,遲到、早退扣0.5分;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內容為根據課程內容提問相關專業知識。
(1)病毒的培養方法包括哪幾種;
(2)細胞的培養條件;第三次形成性考核內容為綜合題:某生物制品廠聘請你進行細胞培養實驗室建設,你如何完成?
2.終結性考核
終結性考試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礎上,對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進行的一次全面檢測。終結性考試的命題依據《遼寧醫學院考試管理辦法》中命題規定和《病毒培養技術》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范圍之內進行命題考核。題型、題量和分值:名詞解釋20分;簡答題40分;論述題(綜合分析題)40分。以閉卷形式進行考核,時間50分鐘。
三、考核時間與進度
1.形成性考核時間與進度
(1)出勤記錄,隨時抽查。
(2)回答問題:一般安排在第2~8周。
(3)文獻查閱或課堂討論一般安排在第4周或第5周。18周以前由輔導教師給出考核成績。
2.終結性考核時間與進度
終結性安排在課程結束后,由學校教務處統一安排組織完成,考核時間為50分鐘。
3.考核成績評定標準及比例
本課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績滿分為100分,各項任務的考核比例為:出勤記錄占形成性考核成績的20%,回答問題占本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的30%,文獻查閱或課堂討論占本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的50%。終結性考核標準執行《遼寧醫學院考試管理辦法》中的規定。
4.主講教師職責及要求
按本課程實施細則的要求布置形成性考核任務,并收回學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務的相關材料;按時評閱學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務的相關材料,要有批語、批注和成績評定,教研室主任簽字后及時反饋學生;組織階段性學習測驗和專題討論,指導學生做好學習記錄;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答疑、討論;如發現抄襲、代作、復制等非學生本人獨立完成的現象,學生的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按0分、違紀處理;填寫《形成性考核學生成績記錄表》,簽字認定后,成績交教務管理部門;學期末對形成性考核情況進行總結,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及時反饋教務或學生管理部門。
5.成績記載與管理
形成性考核成績由主講教師評定。要客觀、公正、準確。成績一經評定,不得隨意改動。各種形成性考核的成績均按百分制記錄,課程總成績和終結性考核成績均60分及以上為合格。終結性考核不及格(按百分制計算60及格)按該門課程總成績不及格認定。課程考核總成績不及格,只參加終結性考核補考,原形成性考核成績有效。留降級學生重修的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重新記載。
6.制定獎勵制度
基于學生對選修課不重視的原因,建立適當的獎勵制度。將選修課成績和評獎學金,評三好學生,評優秀掛鉤,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選修課充分重視。
在課程考核制度改革中,評價體系必須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做出全面的綜合評價,并對學生的創新、獲獎、突出才能給予充分肯定,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突出才能的培養,更好地培養合格的人才。總之,要確保進一步提高選修課的教學質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和文化品味,開闊學術和社會人生視野為目的,使其建立相對傳統知識結構更為寬厚、合理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