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析了化學的理論與實驗教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的思路與做法,希望借此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分析化學 分析化學實驗 教學改革
分析化學是研究物質化學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關理論和實驗操作的一門學科,分析化學實驗是分析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工、環境、生物等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及必修課程。分析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用分析化學理論指導分析化學實驗,從而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分析化學理論課程理論性強,可通過其課程學習使學生了解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分析化學實驗課程操作性強,通過其學習可鞏固學生在理論課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并且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因此經過兩者的有效結合學習和訓練,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目標與教學實際情況的大幅度變化,現行存在的教學方法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對分析化學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進行了探討與研究,使其兩者能更好結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存在的問題
1.1學時短,人數多,教學效果不理想
由于現在教學目標的調整,要求培養全方位高素質人才,因此現在本科課程設置除了與專業有關的基礎課程外,其他課程設置的也較多,如我校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就業指導﹑冶金概論等全校的課程,以至于分析化學課程學時作了相應的刪減,現在最少的為24學時。我校所學分析化學課程的專業,都開了相同學時的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由此可見學校對于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視。但由于培養計劃內的分析化學課程和分析化學實驗課程學時較少,最少的只有24學時,使得理論教學很難取得比較好的成效。而且現在的本科自然班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原來每個班30人左右,現在最少的也要35人,最多的甚至超過40人。在理論教學中,教師要考慮每個人的實際學習能力與學習情況,學時少,人數多,教學效果不佳;分析化學實驗對學生的操作動作的規范性要求嚴格,人數太多,教師要花費大量時間糾正學生的動作,且指導性差,實驗結束后學生收獲少。
由于這些原因,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往往和實驗實踐相脫節,因此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對分析科學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把所學運用到實踐中,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提高理論,使兩者相互促進,相鋪相成,就顯得尤為重要。
1.2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
分析化學課程與分析化學實驗課程學時相同,理論課程前面基礎內容多,學時較長。在實驗教學中,每種滴定法至少一個驗證實驗。相比之下,實驗教學進程比理論進程快,即使實驗開設在每個學期的第五周,后期幾個實驗理論知識沒學就開始做實驗了,使學生知識機械的做實驗,而沒有對實驗有很好的理解與掌握,實驗做與沒做差別不大。并且理論教師講解接實驗偏重理論知識,實驗教師講解實驗偏重操作,兩者各有重點,沒有有效結合。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2.1理論課程的改革
2.1.1課堂教學采用探索式教學。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活躍,自主性強,因此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不再適用,可采用模式多樣的探索式教學。在理論教學環節上,摒棄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機械聽的形式,教師重在“精講、導思”,嘗試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1)采用設疑式教學法,加強師生互動。在課堂上,先對所講內容提出一個疑問,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并且在過程中教師要對所學內容要多提點、多引導,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不要把學生當作聽眾,而要當作重要執行者。教師要把學生當作共同完成任務的同伴,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就有溝通,解決問題就輕而易舉了,這樣還可以消除學生對教師的心理防線,把教師當朋友,不會發生羞、怕問問題的情況。(2)課后多思考,多查閱資料。每節課結束時,要根據當堂課內容和下節課內容留思考題,督促學生下課多看書、查資料,自己思考問題。在下節課上課時把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分別討論,最后給出結論。這樣可以鍛煉學生自己讀書的好習慣,并且對所學內容掌握得更加牢固。(3)適當采用多媒體手段。現在都在大肆宣揚多媒體的好處,多媒體讓我們的教學更加生動、更加活躍,同樣也有弊病,例如教學照本宣科,幻燈片翻得太快,學生更不上進度等缺點。所以采用多媒體對教師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師要把多媒體當作一種手段,使自己的教學更好,而不能依賴于它。所以要適當采用多媒體,使之與自己的教學更加和諧。
2.1.2理論內容與實驗相結合。分析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學習理論知識主要想把它應用于實際當中,所以在理論教學中,要與實驗內容緊密聯系。在課堂教學中要把實驗原理潛移默化進來,如在實驗設置上,都是采用鹽酸滴定氫氧化鈉,為什么這樣做。并且講完理論知識,當周做與之有關的實驗,這樣教師可把學生需要預習的實驗內容與本節課理論相結合,使學生對實驗有充分的理論準備,使實驗事半功倍。
2.2實驗課程的改革
2.1.1實驗教學模式靈活化。根據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創新意識的特點,給其寬松的思索空間,因此在實驗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單單重復實驗過程,教師在進行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時應多方面綜合考慮。實驗進行前,學生應對實驗進行詳盡的預習,不僅要知道做什么,還要“為什么”有疑問,帶著問題去做實驗,就會有的放矢。“分析天平稱量練習”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練習”兩個實驗主要由教師進行操作示范,其他滴定實驗由以前的教師講解原理、示范操作,改為學生為大家講解原理,并且由學生演示實驗的方式,然后由老師對其進行補充(包括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事項),從而調動學生實驗積極性。并且學生來示范具有代表性,教師對操作進行點評,使學生對整個實驗的原理和操作理解得更加清楚。實驗課后留思考題,應把實驗原理﹑操作注意事項與理論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通過實驗對理論知識有更好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能自覺規范分析操作,并且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只有這樣,分析化學實驗才能收到很好的成效。
2.2.2實驗內容環環相扣。為了調動學生實驗的積極性,要對實驗內容進行優化,使做實驗不單單是驗證實驗方法的正確性。因此我們對實驗內容進行了必要的改革。在驗證性實驗的設置上,實驗內容環環相扣。例如酸堿滴定實驗,先使用間接法配制鹽酸標準溶液,然后標定其準確濃度,最后使用鹽酸標準溶液測定混合堿的含量,實驗一環扣一環,學生都獨立完成實驗,學生覺得自己的實驗效果不好,還可以其他時間來實驗室重做(實驗室全天開放),從而激發學生探知欲望和實驗能動性。并且實驗最后開設綜合實驗,將幾部分的原理和操作融合在一起,鞏固實驗能力。
通過分析化學的理論與實驗教學,我們希望學生樹立兩個概念,一個“量”的概念,一個“準”的概念,這既包含理論知識又側重于實踐,需要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嫻熟的操作技能。要使學生得到這樣的收獲,教師在其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教師要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學科研能力,既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并且不斷探索教學改革,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分析化學理論與實踐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周曉霞.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與實踐[J].河北化工,2010,33(2):65-66.
[2]唐欣.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焦作大學學報,2007,(4):62-63.
[3]鄭懷禮,錢力等.材料化學專業分析化學實驗課探索.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2,8(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