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整理總結韓國語接續詞尾“”的一系列統辭特征,結合教學經歷,發現《韓國語教程2》教材中對接續詞尾“”統辭特征記述的不足,并探討其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更好的掌握韓國語接續詞尾“”的用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統辭制約教學方法
一、序論
由韓國延世大學語學堂編寫的,由張國軍教授等著名韓國語學者翻譯成中文出版的《韓國語教程》系列教科書是具有相當水準的韓國語教科書。《韓國語教程》系列教科書以其豐富的實用內容和縝密的文法記述被中國許多四年制本科大學的韓國語專業采用為精讀教材。但是即使是在中國如此廣泛使用并廣受好評的韓國語教材也不是完美無缺的。筆者在教授中國學生韓國語的過程中發現了《韓國語教程》系列教科書中對韓國語文法的記述幾處不夠嚴密并值得再思考的地方。筆者認為對使用的教材中不夠完美的部分進行討論和嘗試著修正,是作為教師不可回避的責任。但是,由于篇幅有限,此處不能將《韓國語教程》系列教科書中所有的問題一一論述。因此,本文只對《韓國語教程2》中關于韓國語接續詞尾“”的統辭制約部分的記述進行研究討論。以后,在其他論文中還將對《韓國語教程2》中對接續詞尾“”的核心意味的記述進行研究和討論。
筆者認為《韓國語教程2》中關于接續詞尾“”統辭論制約的記述是不全面并存在問題的。本文的目的是參考韓國的韓國語學者們的研究成果整理總結接續詞尾“”的統辭制約特性,并找出如何更科學更有效地向中國學生教授接續詞尾“”統辭制約特性的教學方法。本文第二部分重點闡述接續詞尾“”的統辭制約的特征,第三部分將重點探討如何更有效的使學生理解和接受“”統辭制約的用法與特征。
二、“”的統辭制約
本文的這一部分將對接續詞尾“”的統辭制約分二大部分進行記述。分別為“”在同一主體與非同一主體接續文中的統辭制約與“”與動詞及時制詞尾相結合時的統辭制約。
(一)“”在同一主體與非同一主體句子中的統辭制約
《韓國語教程2》第35頁中對接續詞尾“”在同一主體句子中的統辭制約進行了如下說明:
(句子中前后兩個動作的主體要相同。)
但是如此說明接續詞尾“”在同一主體句子中的統辭制約并不是沒有問題的。為了論證例一中的統辭制約《韓國語教程2》第36頁中給出了如下例句:
例2:
從例2的例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先行文與后行接續文中的動作是同一主體發出的。例2中1,3, 4, 5的例句雖然省略了動作的主體,但其動作主體一定是一致的。如果先行文與后行接續文動作的主體不一致則例2中所有的句子都會成為不正確的句子。
例3:
例3中的句子之所以不正確是因為先行文與后行接續文中動作的主體不一致。但是,如下面例4所示,在有些情況下即使先行文與后行接續文中動作的主體一致,其句子也是不正確的。
例4:
例4中的句子之所以不正確是因為句子中先行文與后行接續文中的動作主體相同的同時其敘述語也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像例4中的先行文與后行接續文的動作主體一致的同時,其敘述語也相同的句子是不正確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接續詞尾“”具備先后行接續文同一主體與非同一主體兩種統辭制約。『而《韓國語教程2》中只提出了接續詞尾“”的先后接續文動作主體要一致。并未提出是應該在先后接續文敘述語所表達的意思不一致時動作主體才應該一致。并且《韓國語教程2》中也并未提及當“”連接的先后行文主語不一致時,其句子應該如何構造。因此筆者認為《韓國語教程2》中的記述是不夠全面的。這種提法,會使學生在深入學習,進入中高年級以后對接續詞尾“”的使用產生疑問和錯誤。
(二)與“”相結合的動詞制約與時制詞尾制約
1.與“”相結合的動詞制約
在《韓國語教程2》中并未提出接續詞尾“”并不是可以與所有動詞相結合這一特性。
在韓國學者中提到接續詞尾“”只能與具有持續性的動詞向結合。持續性是指某種動作或狀態的持續過程中可以附加另外的動作或狀態的特性。在其論文中給出了如下例句:
例5:
而《韓國語教程2》中雖然提及了接續詞尾“”可用于謂詞詞干與體詞謂詞型后,但其所給出的例句卻全部都是接續詞尾“”與動作動詞相結合的句子,如此容易誤導學生認為“”只能與動作動詞詞干相結合,而不能與狀態動詞詞干相結合。并且在《韓國語教程2》中并未提及接續詞尾“”并不是與所有的動詞都可結合這一統辭制約特性。
2.與“”相結合的時制詞尾的制約
《韓國語教程2》第35頁中雖然提到了接續詞尾“”與時制詞尾想結合時其意味發生改變,但卻完全沒有提到“”與時制詞尾相結合是受到制約的。接續詞尾“”并不是與所有的時制詞尾都可以連接。“”只能與過去時制詞尾“”結合,與其他時制詞尾則不能結合。
例7:
三、接續詞尾“”統辭制約特性的教學方法
(一)要學習韓國語詞尾應該讓學生充分了解韓國語中詞尾與助詞的區別。由于韓國語中的詞尾與助詞同為依存形態素,而漢語中又沒有與韓國語中的詞尾和助詞相對應的文法形態素,所以對韓國語初學者來說很容易將兩者混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韓國語教程》系列教材中并未明確提出詞尾與助詞的差別,所以很多學生即使到了本科二三年級也不能明確詞尾與助詞的差別。因此,這就要求韓國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是在大學本科一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中就向學生闡明詞尾與助詞的差別。韓國語中助詞與詞尾雖然同為依存形態素,但是詞尾應用于用言詞干與敘述格助詞后,而助詞應用于體詞后。韓國語的用言詞干包括動作動詞詞干與狀態動詞詞干。韓國語的體詞包括名詞、代名詞、數詞三種品詞。詞尾與助詞的使用不能互相混淆,詞尾不能用于體詞后而助詞也不能用于用言詞干后。學生只有清楚了詞尾與助詞的差別和使用方法后,才能使以后詞尾與助詞的學習更加順利正確的進行。總而言之,使學生弄清詞尾與助詞的差別,是學生正確的掌握一切詞尾與助詞正確使用方法的基礎。
(二)要使學生清楚的了解接續詞尾“”在同一主體句子中的統辭制約和非同一主體句子中的統辭制約。即,當先后行接續文的敘述語及其所包含的意味不同時,先后行文動作發出的主體應該一致。但是,當接續詞尾“”所連接的先后行文敘述語部分相同或所包含的意味一致的時,先后行的動作的主體則不能相同。
(三)讓學生明確的了解,接續詞尾“”不只可與動作動詞與敘述格助詞相連接,也可與狀態動詞連接使用。為了是學生更容易的理解可以舉例句如下:
例8:
(五)關于接續詞尾“”的記敘說明最早出現在《韓國語教程2》中,而《韓國語教程2》是大學一年級下辦學期使用的教材。考慮到學生的韓國語學習還處于初級階段,其對韓國語的學習與接受能力還比較有限,所以對接續詞尾“”與具有“持續性”特性動詞結合的統辭制約的教學可以放到學生進入中高年級以后進行講解。
綜上所述,在接續詞尾“”統辭制約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一下幾點:(1)使學生明確韓國語中詞尾與助詞的差別。(2)使學生明確接續詞尾“”在同一主體句子和非同一主體句子中的統辭制約。(3)讓學生明確了解接續詞尾“”不僅可以與動作動詞,敘述格詞尾相結合,也可與狀態動詞想結合。(4)讓學生明確了解接續詞尾“”只能與時制詞尾中的過去時制詞尾“”相結合的統辭制約。(5)在學生進入中高年級后,向學生講解接續詞尾“”只能與具有“持續性”動詞結合的統辭制約。
四、結論
本文通過參考韓國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并對比《韓國語教程2》中對接續詞尾“”相關記述,初步闡明了韓國語中接續詞尾“”的幾個統辭特征,既接續詞尾“”在同一主體與非同一主體接續文中的統辭制約;“”與動詞結合時的統辭制約;“”與時制詞尾結合時的統辭制約。而闡明了接續詞尾“”的這些統辭制約的特性之后,又探討了如何有效的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這些特性,并提出以下幾種方法:(1)使學生明確韓國語中詞尾與助詞的差別。(2)使學生明確接續詞尾“”在同一主體句子與非同一主體句子中的統辭制約。(3)讓學生明確了解接續詞尾“”不僅可以與動作動詞,敘述格詞尾相結合,也可與狀態動詞想結合。(4)讓學生明確了解接續詞尾“”只能與時制詞尾中的過去時制詞尾“”相結合的統辭制約。(5)在學生進入中高年級后,向學生講解接續詞尾“”只能與具有“持續性”特征動詞結合的統辭制約。
參考文獻:
[1]延世大學語學堂.韓國語教程2[M].張光軍等編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
[2] 1976,(7-8):171-183.
[3]2003, 55:73-102.
[4]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