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找到正確學習方法
直到九年級第二學期,葉輝才第一次笑對語文考試。考之前輕松,考之后根本不管分數,考試的成績反而排在班上的前十名,這轟動了全班。但就在幾個月前,他還排在全班倒數前幾名。為了這“可怕的”語文,他七年級時請家教“惡補”,八年級時甚至患上了輕度的神經衰弱,九年級時一摸語文書就想嘔,每次考前都失眠。我通過仔細觀察、多次交談和細致思考,了解了他的情況:他有學好語文的意愿,學習習慣良好,做事一絲不茍,但方法存在缺陷。首先,在精神不好的情況下背書,越背越煩;只記詞語不學句子文段,效率不好。我有針對性地給了他一個方法:每天聽美文朗讀20分鐘左右——感受語言,再自己朗讀20分鐘左右的美文——培養語感,模仿美文中感受特別深的片段練筆20分鐘左右——勇于實踐。要求:每天雷打不動地按這一方法去做,這對他是不成問題的。
只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再刻苦學習,才能不斷獲得成功。不少勤奮學習的學生,用不正確的方法刻苦學習,收效甚微,因此而認為自己“笨”,實在有些冤枉了。
二、 每天看幾頁勵志書
有一位個頭矮小,并且長得很丑的女生,極其自卑,每天都擔心別人在背后議論自己,又擔心以后找工作太困難,結果嚴重影響了學習,幾乎就要輟學了。我了解到這種情況后,買了一本《相信自己》送給她,并且告訴她每天起床讀幾段,再開始一天的學習。她讀的不過就是幾句話,但每天的鼓勵,讓她慢慢大膽了。不久,她參加了校籃球隊,又參加了校英語演講比賽。掌聲和老師同學的夸獎讓她更相信自己可以被認可。第二年考上了重點中學。
三、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小雪小學成績優秀,一上初中,面對8個科目,無所適從,成績一降再降。先學哪科,哪科要花多些時間,哪科必須多復習,她不知道。看看她的書包,書和本子雜亂地放在一起。她每天不是忘了帶作業本,就是漏寫了數學作業。老師們說:“她學習還可以,就是不知道為什么成績上不去。”我通過了解,不斷排除各種因素,最后確定,她的問題是不善于處理復雜的工作,不懂得給事情排個序,導致混亂的局面一發不可收拾,最后放棄了事。我給她訂了一個“每天學習計劃表”。面對這個把一切安排的妥妥貼貼的計劃表,她只需堅持。期末她的各科都考到了80分以上,體重也恢復了正常。
四、培養學習興趣
學生姚博很乖,聽老師的話,平時都按父母的要求不出去“野”,在家認真學習。可是成績讓人遺憾:七年級第一學期結束時,沒有一科是及格的。老師們都不批評他,在他的學習過程中挑不出毛病。父母也無奈:“他已經盡力了,我們不會再指責他。”花了近半個學期的追尋,我找到了姚博學習成績差的癥結:他全部的學習,都是樣子,沒有靈魂。什么是學習的靈魂?就是對困難的克服。他從沒有克服過理解上的困難,所以他不喜歡理解,不愿意理解。在姚博看來,學習就是背書、做題、寫作業,學習應該是一馬平川的。一旦需要他去理解,他就放棄。他不知道學習的任務之一就是要理解知識及知識間的聯系。他的大腦沒有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發展,相反,被他當作一個罐子塞進了許多沒有被思考也永遠不準備思考的“資料”,在一定程度上還受到了傷害。他沒有什么朋友,沒有在游戲和交談中獲得過對知識的運用的經驗,他就一直這么“無趣地”學著。顯然,讓他學習理解知識是他學習的起點。我選擇了提問法:問他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必須有課本里學到知識才能解答的。比如:“你喝的水到了你身體的哪個部位?”我要他指給我看,不是在書上指,而是在身體上指;“二元二次方程的‘元’是什么意思?”“四川盆地為什么要用‘盆’修飾‘地’”等。他意識到了知識之間存在著聯系,這些聯系可以解決問題。學習興趣就來了。不久,他給了老師一個驚奇,他開始找老師問問題,偶爾還問出了老師“必須想一想”才能回答的問題。克服了理解上的障礙,他對知識有了新的認識,對自己有了強烈的信心。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