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八年級政治上冊教材第五課“合作競爭求發展”中,教材在學習了“生活需要合作”后設計了“競爭不忘合作”這一內容,旨在培養學生既有合作精神,又具備競爭意識,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針對這一要求,我設計了“合作、競爭誰更重要”的辯論賽。
1. 首先說明辯論規則
把全班同學分為甲乙兩組:甲組為正方,以合作更重要為論點;乙組為反方,以競爭更重要為論點。辯論過程分陳詞和自由辯論兩個階段,每個選手辯論的時間不超過1分鐘,最后評出優秀選手。
準備5分鐘,可以從競爭的結果,合作的意義等方面查找資料。
2. 辯論過程
甲組1辯陳述己方觀點:自從人類的出現及至高科技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從沒間斷,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分工越來越細,也更體現出了合作的重要性。所以我認為:合作更重要。
乙組1辯陳述己方觀點:在當今社會,競爭是不可缺少的,并且比以往的任何時代都要激烈。它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我方認為:競爭更重要。
甲組2辯: 有人和上帝討論天堂和地獄的問題。上帝對他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么是地獄。”
他們走進一個房間。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看上去一臉餓相,瘦骨伶仃。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只可以夠到鍋里的湯勺,但湯勺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還長,自己沒法把湯送進嘴里。有肉湯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湯”興嘆,無可奈何。
“來吧!我再讓你看看天堂。”上帝把這個人領到另一個房間。這里的一切和剛才那個房間沒什么不同,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湯勺,但大家都身寬體胖,正在快樂地歌唱著幸福。
“為什么?”這個人不解地問,“為什么地獄的人喝不到肉湯,而天堂的人卻能喝到?”
上帝微笑著說:“很簡單,在這兒,他們都會喂別人。”
由此可見,天堂和地獄的區別就在于有沒有合作。
乙組2辯:對方2辯的故事雖然有一定的哲理,但我的故事更能說明一個道理:古代日本的老漁民發現如果將幾條生性活潑的沙丁魚放入一群被打撈的懶惰的鲇魚當中.由于好動的沙丁魚在鲇魚中亂竄,給鲇魚帶來一種危機感,它們奮力游動,從而避免了由于窒息而亡.這便是有名的鲇魚效應.可見,競爭在某種情境下比合作更重要。
……
激烈的辯論30分鐘結束。在此期間,我發現學生們一改往日面目,不再是死氣沉沉,思緒亂飛,不知所以,而是激情昂揚,妙語連珠。他們積極投入其間的狀況,真是令我對他們刮目相看,吃驚不已。同時,也免不了對教學產生了些許思考:新課改注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挖掘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么,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怎樣才能實現這些教育教學目標呢?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至關重要。一切行為皆出自思想和認識。我認為,作為教育者,應從自身的知識水平,師生關系,授課方式等方面去重新認識自我。
鑒于我們都出身于高校,受過高等教育,更或者說我們這些教育者中,當年不乏為學習的佼佼者,所以自認為可以為他人師。殊不知時代在變化,知識在更新。僅僅靠我們的“老本”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要求。我們應該在精、深、廣等方面去彌補自己知識的不足,由此才可達到“有一桶水,能給出學生一杯水。”
師生關系是一個傳統的話題,雖然談論的不少,但由于教育者在所受教育過程中,接受、認可以至繼承下來的仍是傳統的“師尊生卑”的關系。傳統的課堂造化了傳統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教師是統治者,是支配者,學生是被動的,是服從者……師生之間不能在平等的地位上交流意見,探討知識。要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恐怕我們教育者從思想上要有一個深刻的覺醒,從而改變那種專制、唯我獨尊的行為,給學生搭建一個健康、全面發展的平臺。
最后,就是我們的授課模式。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規矩的遵循,從教學環境到課堂氛圍都是嚴守規矩,井然有序的。教師講課時,學生鴉雀無聲。課堂教學是有序的,氣氛也是嚴肅的。當然這種授課模式有利于教師對課堂的控制,順利完成知識傳授的教學任務,學生也能夠獲得較系統的基礎知識。但是這種模式,使得課堂氣氛沉悶,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被動的接受,機械的模仿,只能有規則的學習一些死板的教條化的內容。對此,我們要認真學習,積極探討一些新的授課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張揚個性,釋放天賦。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