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后的結果與成效,更要關注他們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
一、構建人性化的作業形式
1. 題型設計多樣化。改變過去呆板、單一的作業形式,在題目要求上力求創設讓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形式,從而使作業成為尊重學生主體意識的數學活動。如:口算題改為“數學直通車”;填空題改為“生活五彩園”或“知識萬花筒”;選擇題改為“大浪淘沙”或“快樂ABC”;判斷題改為“我當小法官”或“當回裁判員”;計算題改為“神機妙算對巧快”或“粗心大意回收站”;應用題改為“解決問題—你是行家能手”;實踐操作題改為“手巧心靈—相信你能行”;選作題改為“生活自助餐”;拓展題改為“素質加油站”。
2. 圖案妙用趣味化。插圖是學生思維的“第二語言”,它能將理性問題感性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色彩斑斕的卡通圖案,更是學生的“寵物”。根據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在作業中增加一些精致而健康的圖案,圖文并茂、新意呈現能使作業變得有情、有趣、有味。
二、倡導數學作業與生活聯系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數學價值在于應用。在作業改革實踐中我們要注意選擇利用“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生活素材,精心設計作業,讓學生在對現實問題的探究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拓展思路,擴大視野,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對生活充滿真善美,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關注數學作業形式的多樣性、層次性、開放性
(一)豐富數學作業內容,拓展數學作業形式
現實的、有趣的、探索性數學學習活動要成為數學學習的主要形式之一。學生的數學學習可以采用操作實驗、自主探索、大膽猜測、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數學學習呈現出多樣化,與此相適應,數學作業形式也不僅僅是解題,也應呈現出多樣化。數學日記:以日記的形式幫助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將學習數學的內容、感受、掌握情況、存在問題,真實的記錄下來,以書面的形式與老師交流。
學習數學并不是讓學生拘泥于課堂,而是要延伸于課外,讓學生會用數學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讓學生走出班級小課堂,走向社會這個大課堂。這樣使數學作業更富有個性和人情味,并通過數學日記這個橋梁,溝通老師與學生的聯系,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使得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實施自主開放策略,激勵學生求異創新
1. 倡導解題策略開放,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由于思考分析的角度不同,致使同一道題目具有多種解答方法。教學時,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多解的因素,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渠道、多式樣的嘗試,尋求新穎獨特、有創造性的解法。
【案例】旅游中的數學問題
以上該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它要求學生應用分析的方法將幾種不同的買票方案進行比較,得出合算的結果。學生的買票方案基本上以下兩種:
①將師生分為成人與學生兩組,分別購票:3×10+5×50=280(元)
②將師生合為一個團體,以團體名義購票:(50+3)×6=318(元)
學生不難從以上兩種購票方案中找到合算的結果。但這題不能到此為止,應充分挖掘其智力因素。可啟發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師生分別購票是合算的?又在什么情況下以團體的方式購票合算?”
③將7名學生與3位老師合為一個團體,以團體名義購票,剩余43名學生購買學生票:10×6+43×5=275(元)
上述案例能引發學生在更深的層面上思考,能激發那些對數學有特別愛好的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對多種解法進行比較,從中選擇最合算的購票方案,從而較好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
2. 倡導題目答案開放,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對同一道題目有多種答案的可能性,這樣的問題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拓寬思路,避免思維過程的片面性、單一性,能較好地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3. 倡導所求問題開放,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給出已知條件,讓學生自主提問,并探求其結果的可能性。在教學中加強對習題拓展引申,引導學生進行多向思維練習,克服考慮問題的單調性,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品質和良好的認知結構。
【案例】復習年、月、日時,我設計以下習題:請根據春風飯館的營業時間表,讓學生根據已知數量提出自己喜歡的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形式各異:
利用普通計時法來表示24時計時法的營業時間:
①春風飯館中午的營業時間是從上午11∶00到下午2∶00。
②春風飯館晚上的營業時間是從下午5∶00到晚上8∶30。
比較或計算營業時間:
①春風飯館中午的營業時間有多長?
②春風飯館晚上的營業時間有多長?
③春風飯館一天的營業時間有多長?
④春風飯館晚上的營業時間比中午的營業時間長多少?
上述設計開拓性習題,突破教材的束縛,敢于創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展示自我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四、開展發展性評價,改革數學作業評價方式
開展發展性評價,改革作業評價方式,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評價過程,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學生反思、加強評價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
(一)讓數學作業評價成為學生發展的“催化劑”
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被尊重,被賞識的需要,為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閱學生的作業,從中尋找閃光點,使學生的心靈在教師的賞識中得到舒展,讓他們變得更優秀,更自信。特別是對于急需鼓勵的中后學生。及時有度的呈現激勵性評價,能有效引起師生情感共鳴。
1. 對于學生由于粗心而犯的錯,教師首先要肯定其長處,增強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促使學生改正缺點。例如:“搬開你前進的絆腳石——粗心,奮勇前進”,“你的字寫得可真漂亮,要是提高正確率,那肯定是最棒的”。
2. 對于出現審題、計算、觀察、分析與判斷等方面的錯誤時,利用微型評語進行方法指導,引起學生注意。如在旁寫上“先找準數量關系式”、“運算順序對嗎?”、“請看清楚題目”、“再想一想”、“請認真檢查一遍”,讓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改正錯誤時能有的放矢。
3. 對于有創意的題目,即在旁邊寫上“富有創造性”、“解法巧妙”、“肯動腦筋”、“你的想法富有個性”等評語,肯定他們的成績,鼓勵繼續努力。
這別具一格的設計,讓學生耳目一新,不僅縮短了學生與作業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積極參與答題,而且使學生體驗到數學是有情的,從而把做作業過程變成了學生體驗快樂、體驗成功的過程。
(二)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參與評價作業
傳統作業強調了教師的作用,作業反饋始終限于“教師—學生”間的單向渠道。這不僅影響了作業效果,而且影響了學生自主精神的培養和自信能力的增強。改變作業的評價方式,以學生為本,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參與作業評價,使學生在參與中學會方法,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變得自信。學生參與評價作業,可采取以下方法:
師生共同評價。教師要注意教會學生評價的方法,明確評價要求,掌握評價技能。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讓教師從繁重的作業負擔中解脫出來。如:進行數學口述、操作題作業。內容包括有口述計算過程、動手操作、口述解題思路。設計4號題,4人小組以抽簽的形式進行,由小組長帶頭,人人參與,采用“自評—他評—師評” 人人參與口述、評價的方式。
學生互評。明確要求—獨立批改—老師核查—反饋訂正。
(三)作業評價注重多元化和個性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因此,評價作業時,要注重學生的解答過程。對于一些題型新、方法活、一題多解及有創造性的解答,采取“少扣多加”的評分方法。提倡“延遲評價”,一改“一次定成敗”的局面,允許學生重新思考,第二次給予評價。充分尊重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讓每位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時刻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開展作業設計與評價改革,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為學生創設發展的舞臺,激發新的學習動力,揚起沖向知識海洋的風帆。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