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教師對作業價值的認識偏差,產生了許多不合理的做法,學生的作業負擔較重。既削弱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形勢和新理念下,我們應具備什么樣的作業觀呢?作業設計該如何兼顧基礎知識的鞏固與能力的發展?作業設計如何正確處理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的關系?這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加強小學數學作業改革,賦予作業新的生命,以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
一、新意呈現,讓數學散發時代氣息,讓學生體驗數學的趣味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對某一學習內容的練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就會積極地思考,大膽地探索,從而優化自己的認知活動,促進學習。”學生對作業是否感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業的內容是否新穎、有趣。
題例:情境式作業
下面是粗心的小虎給他姑媽的一封短信,請用“~”將信中的四處錯誤畫出,并在原處改正。
姑媽:
你好!2月28日晚,我和爸爸登上開往廣州的火車。22:10開車后,我就躺在約1平方分米的臥鋪上休息。第二天晚上8:10 火車到了廣州,在火車上的10個小時一切順利,請你放心!
這次到北京,你安排我們品嘗小吃,游故宮、長城等真是開心。由于時間緊,還有很多景點來不及游覽,真是太可惜了。6月31日放暑假后,我一定再來北京旅游,再來看望姑媽!
祝
身體健康!
小虎
2006年2月29日
把枯燥的練習改為富有情境式的作業,以現實性生活為素材,以具體的故事情節為載體,精心設計,形式新穎、獨特,能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充滿情趣,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種滲透了新課改理念的練習,較好地體現知識與能力考查的和諧統一,有利于引導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學會從身邊的情境中看到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引領應用,折射數學知識的價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應當走出封閉狹隘的課堂,拓展作業空間,通過作業把學生引向家庭,引向社會,引向生活,使作業成為學生生活的“向導”。
1. 動手操作性實踐作業
小學生的思維往往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還不具備完全依靠推理等純抽象的方法獲取知識的能力,對于學習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師應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實驗去觀察思考,去感受數學的力量,體會數學的價值。
上表在課前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之中體會千克的意義。
2. 社會調查性實踐作業
這類型作業是通過學生的調查、體驗,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理解社會,體會數學與社會的聯系,增進應用數學的信心。
在這些調查性的實踐作業中,學生求真、求實,回歸生活的“大課堂”。經過自己的調查研究、計算比較,分析概括,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時代氣息。
三、開放創新,給學生一片發展空間,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精心設計開放型作業,給學生一片發展空間,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題例:春游中的數學問題
我校二(1)班32人組織到廣州游樂園一天游,他們遇到一些問題,請你幫忙解決:
(一)租車問題:(兩種車:①限乘客10人 ②限乘客4人)
1. 如果都坐小車,需要租幾輛?
2. 還可以怎樣租車?
我覺得還可以這樣租車:租限乘客10人的車( )輛,再租限乘客4人的車( )輛。
(二)買票問題:
公園售票窗口上寫著:門票每位10元,團體滿40人每位8元。
1. 請你估算一下,他們大約需要多少錢?
2. 請你設計最佳購票方案,算一算一共需要花多少錢?
(三)玩項目問題:
小明只帶了25元來游樂場玩,以下是各項目的名稱和價格:
1. 如果只坐碰碰車,能坐幾次,還剩多少錢?
2. 如果只玩蕩龍舟,能玩幾次,還剩多少錢?
3. 如果每一項都玩,帶的錢夠嗎?
4. 請幫小明設計一個游樂項目不重復的方案,使他還剩1元錢。
(四)時間問題:
我們今天上午7:30出發,大約在下午5:00返校,回校時間大約是( : ),但我們在返程途中,由于受雨天影響,我們比原定時間推遲了1小時30分回校,那我們( : )才能回到學校,整個行程用了( )時間。如果我們要在原定時間回到學校,那大約要在( : )開始返校,并說說你的想法。
以上所呈現的是比較開放的,有利于學生自主創新的題目。解答這類題目,不僅能使有著不同生活經驗、知識背景、思維方式的學生都能展示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而且通過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和不同方法,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具備個性。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