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認為:“游戲是兒童活動的特點,通過游戲,兒童的內心活動和內心生活變為獨立、自主的外部表現,從而獲得愉快、自由和滿足,并保持內在與外在的平衡。兒童游戲往往伴隨著語言的表達,這有利于兒童語言的發展。”實踐證明,游戲教學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其特殊的意義。鄉村小學的硬件和軟件設備都相對不足,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傳統的教學方法依然占據主導地位,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理想,與新課程要求有著明顯的差距。因此,在課堂中合理地實施游戲教學尤為重要。
一、游戲教學實施的基本原則
1. 游戲的開展應有一定的目的性。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必須與教學密切相關。設計游戲時,要充分考慮教學的重難點和其它教學要求。如在學習表示顏色的英語單詞時,我們設計了“幸運轉盤”的游戲,做一個活動的轉盤,上面有七種顏色,我問:What color is it? Can you guess?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猜紅色,有的猜綠色,有的猜黑色,有的猜藍色,最后我轉動轉盤,猜對的學生可以加分或者得星星。這種游戲目的性很強,學生的參與面也很廣。
2. 游戲應有一定的啟發性。開展游戲是為了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活躍課堂氣氛,但也應在游戲中注意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富有創造性和挑戰性的游戲。如在幻燈機上展示幾個抽象的圖形讓學生猜: What's this in English?圓形的幾何圖形在學生眼里可以是各種實物,如一個球、一個蘋果、一個橘子、一座鐘等;方形可以是一本書、一張照片、一幅地圖、一扇窗子等。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所學的詞語來表達。這樣的游戲學生最喜歡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游戲的啟發性還體現在教師對游戲難度的把握上。對那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給他們提示,啟發并鼓勵他們在游戲中獲勝,培養自信心和參與意識。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要注意讓游戲有一定的難度。
3. 游戲的形式應多樣化。俗話說“把戲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戲,玩過幾次后就沒有新鮮感了。這就要求教師能不斷設計新游戲,不斷翻新游戲的玩法,使同類游戲也能玩出新花樣。這對教師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學校應不斷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培訓。
4. 游戲的開展應注意適度。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適時、適度開展游戲活動,在游戲中要注意課堂氣氛和課堂節奏的調整與把握,要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與游戲之間的關系,游戲的開展應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服務。
二、教師在游戲教學中的角色
1. 教師要了解學生特點,掌握設計技能。游戲教學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一旦有了任何強迫性,便失去了本身的意義。所以游戲教學要使學生真正成為游戲的主體,使參加活動成為他們內在的動機,這就要求教師能將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與游戲的內容、規則巧妙地結合起來。
2. 教師要保證全體學生參與。既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使游戲能圍繞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做到使全體學生都成為游戲的主體。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游戲教學成功與否的標志。
3. 教師要做好游戲前的材料和場地的準備工作。游戲材料要事先準備好,一般在游戲之前藏起道具不讓學生看到,開始游戲時才拿出道具。根據教室的具體場地設計游戲。游戲準備工作做得充分與否直接影響游戲的效果。
4. 教師要講清游戲規則。直接講授,適用于規則比較簡單、易于表達,大部分學生都已熟悉掌握的游戲。演示,用于學生較陌生,單靠教師的口頭教授難以理解的較復雜的游戲。教師可以選幾個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與其演示游戲,還可以教師口頭講解后或講解時,讓其示范游戲。
5. 教師在游戲中要及時調控。在游戲過程中,小學生往往由于過度興奮和對游戲規則的不熟悉而產生一些“混亂”的情況,教師要善于觀察全局,耐心用“及時剎車法”、“表揚法”來鼓勵學生,有序而有規則地進行游戲。
6. 教師在游戲結束后要善于小結和評價。游戲結束后,教師要結合游戲內容進行小結,避免小結出來的知識、技能與游戲毫無關系。教師要充分發動學生共同小結,讓學生各抒己見、相互評價或推選出小組代表進行小結,然后由教師加以提煉后做出總的評價,表揚優者,鼓勵差者,保持全體學生的熱情和興趣。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