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是立校之本,教育之魂,是教師的人格核心。為師者修心養德,應具備以下幾種良好的心態。
一、律己之心
教育是教師以生命影響生命的事業,教師的思想、行為、人格、作風、品質時刻影響著學生,感染著學生,熏陶著學生,改變著學生。十九世紀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講過:“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由此可見教師對學生所產生的作用之大。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生的表率,時刻想到有幾十雙甚至幾百雙眼睛在看著自己。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必須要嚴于律己,率先垂范。
二、仁愛之心
“仁愛”即寬仁慈愛。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冷語傷人六月寒。”世界上最美好的語言莫過于愛的語言,最傾心的莫過于愛的行動。愛能穿越時空融化一切塵封的心靈,驅走一切寒冷和孤寂。作為教師,肩負著傳承人類文明之使命,工作對象是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仁愛之心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基石,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作為教師,必須具有仁愛之心,懷著對事業的無限忠誠和對工作崗位的無盡熱愛,他(她)才會從內心深處迸發出愛的語言和愛的行動。作為教師,必須具有仁愛之心,發自內心去關心和愛護學生,尊重和平等對待學生,學生的內心深處才會有愛的回應,教育才會產生“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效果。
三、包容之心
教師都在一個學校集體中生活和工作,教師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每位教師都應學會包容,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一是與學校集體的關系。當集體利益與自身利益出現矛盾時,應是大公小私,凡事以集體的利益為重。凡損害集體利益的事不能做,有損學校形象的事不能為,當學校的規章制度對自己某一行為有沖突或不利時,應學會理解、包容,以大局為重。
二是與上級的關系。按組織原則是下級服從上級,盡管有時安排的工作任務不一定很合理,但應先服從安排,上級的做法不一定都很正確,作為教師一定要學會溝通,理解并支持領導的工作。
三是與同事的關系。能跟來自五湖四海的同事一起工作也是一種緣分。所以同事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相互支持,每個人有自己的為人處事之道,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只要不犯原則性的錯誤,我們都要學會包容,不能斤斤計較。只有同事關系融洽,才有好的心情,才能做好工作。
四是與學生的關系。學生與成年人相比,顯得無知,天真,他們的思想較簡單,心靈較純真。因此容易犯錯,甚至犯了錯誤自己還不知道。作為教師應多給他們一些愛,少拉一點臉皮,多給一點笑容,這樣才能使學生感到溫暖,才能搞好師生關系,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和形象。
五是與家長的關系。家長將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當然希望能夠得到最好的教育。一旦出現不理想狀況,便容易“上火”,與老師溝通時,言詞難免有點過激,甚至因一些家長的素質不高導致辱罵老師。這種情況下,作為教師,首先要理解家長的心情,抑制內心的怒氣,要耐心地做好解釋工作,千萬不能以為自己是老師,高高在上,認為小孩在我這里讀書,你就得求我,如果這樣,與家長的矛盾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這更不利于工作,自己的形象也會大打折扣。
四、感恩之心
一是要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恩莫大于父母養育之恩,是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打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就賦予無比的愛。我們在父母的心目中,永遠是個孩子,那怕你都做了爺爺,父母還是那么的疼你、愛你、關心你、照顧你。因此,我們應好好感恩父母、孝敬父母,讓他們心情舒暢,生活幸福。
二是要感恩祖國、感恩社會。教師的工作是光榮的,責任是重大的,待遇也是不錯的。尤其是深圳的公職教師,收入都較為可觀,生活無憂,所以我們要感恩這個社會,是這個社會給予我們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是這個社會給予我們穩定的生活。我們要用自己所能,努力工作,回報祖國,回報社會。
三是要感恩兄弟姐妹、親朋好友和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是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和困難,在自己最需要支持和幫助時,是兄弟姐妹,是親朋好友,是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古話說得好:“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當我們的兄弟姐妹、親朋好友、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需要援助、支持時,我們也應盡力而為之。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