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鎮在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貫徹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使全鎮教育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推進新一輪發展中,彭寨鎮黨委、政府進一步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明確提出“科教興鎮”,把“教育強鎮”、“文化大鎮”一起抓,實現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的目標。
一、傾力投入,助推教育事業大發展
創建省級教育強鎮是福澤子孫后代的惠民工程,成功創強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目標。彭寨鎮在全力保證教育投入經費穩定增長的基礎上,每年投入大筆教育經費,專項用于校園文化建設和教學環境的改善。2009年以來,我鎮在擴大教育用地,擴建校舍、教學樓,新建運動場、學生膳堂,擴充中、小學圖書藏量,添置電化教育設備和實驗器材等方面累計投資超過6000萬元。這一投入使轄區的中小學校、中心幼兒園全部被評為“廣東省規范化學校”,中心幼兒園被評為“河源市一級幼兒園”,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被評為“河源市成人文化技術學校骨干學校”。 目前全鎮新征教育用地22.5畝,新增校園面積15000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積為9830平方米,新增優質學位4935個,新增學生圖書8.25萬冊,標準配備功能場室,設施設備煥然一新。我鎮教育事業走進大發展的春天。
二、 深化改革,激發素質教育換新貌
我鎮確立了“理念先導、立足校本、科研帶動、反思促進”的工作思路,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新課程改革實驗方案,深入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重點抓好校本培訓、校本教研,大力推動我鎮教育改革向前發展,走“科研興教”、“質量立校”之路,促進我鎮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一是抓新課程改革。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我鎮在重視常規教學的同時,努力創新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同課異構、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尤其重視運用現代化教育理論解決教學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堅持邊實施邊培訓、以科研促提高的原則,抓好校本培訓,積極實施新課程改革。同時認識到教育科研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加大教育科研工作力度,狠抓落實,初步形成了“校校有課題,科科有專題”的科研新局面。
二是抓道德教育。“德育為首,育人為本”德育是抓好其他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我鎮歷來重視德育工作,努力探索制度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德育新路子。高度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抓好了四個“結合”:①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充分發揮教育主陣地的作用。②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形成教育網絡。③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的橫向德育網絡,協調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關系。④常規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相結合,建設安全文明校園。通過成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治理學校周邊環境,聘請法制副校長,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
通過教育教學的深化改革,我鎮的彭寨第一中學、安垇學校、中心小學被評為“德育達標學校”,四聯中學更被評為“德育示范學校”。全鎮中小學在校生犯罪率為零,教育教學水平一年更上一個新臺階,素質教育煥發全新面貌。
三、優化資源,實現辦學水平新跨越
一是強力推進學校布局調整。我們按照相對集中與就近入學相結合的原則,統籌規劃、先易后難、分步實施。我們把彭寨二中撤并到四聯中學,中心小學搬遷至彭寨二中校址,并把除安垇片外其余小學的四至六年級的學生集中到中心小學就讀,中心小學老校址辦成鎮中心幼兒園,把宏星小學和安垇片四至六年級的學生全部并入安垇學校。實施學校布局調整后,教育資源得到了優化整合,學校布局更加合理。
二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圍繞“外樹形象、內強素質”的目標,不斷完善人才選拔機制,積極構建人才培養體系,促使大批教育人才脫穎而出,造就了一支教學理念深厚、教育水平高超的教師和教育管理隊伍。
三是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為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彭寨鎮持續增加資金投入力度,大大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程度。目前,我鎮5所規范化學校都建有校園網和“校訊通”平臺,中小學校建有多媒體電教室、電腦室和電教平臺。
四是積極實施文化育人,致力打造教育品牌。前年9月,和平縣教育局正式提出文化育人理念,將其作為夯實“創強”內涵質量的重要舉措。我鎮根據教育局的部署,積極實施和推進文化育人活動,并形成各校的校園文化特色:四聯中學打造紅色文化品牌,彭寨一中打造班級文化特色,安垇中學通過班級圖書角、衛生角、班歌展示、“我當小老師”等活動把班級文化建設打造成自己的文化品牌,中心小學打造書香校園文化等。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