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教育越來越重視討論在學習中的作用,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通過討論解決問題,通過頭腦風暴來學習,這是當今教學改革的重要思路。
教育家Herbert Thelen曾說過:“人們的相互協作的需求是一種遺傳驅動,也是一種社會本能。人們如果沒有相互協作,甚至不會清楚自己是誰。”
一、啟動思辯,將討論的優勢和協作學習的先進理念相結合
當前,“以協作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日趨成為教學設計研究領域的新取向,特別是將討論的優勢和協作學習的先進理念相結合,開展討論式協作學習活動,使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中嘗到甜頭。討論式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也日益受到關注。
如上所述,如何有效的啟動思辯,將討論的優勢和基于問題協作學習的先進理念有機結合,是我們關注的焦點。然而目前關于討論環境下協作學習活動的研究大多數關注問題的設計層面,許多文獻集中在對基于討論的協作學習活動的操作步驟泛泛的研究和討論問題的設計,極少涉及創設協作學習背景、協作學習交流空間、協作學習活動的環境等層面。
二、開拓途徑,關注討論式協作學習活動實施的實效性
策略一:把握時機 創設討論式協作學習活動情境
安排學生的討論要尋找切入點,創設能讓學生主動思考的條件,充分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質量,與討論問題的設計一樣重要,如何能讓每一個學生進入琢磨、互動的學習狀態,是討論式協作學習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以一堂作文構思訓練課為例,在“作文怎樣才能寫出新意”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學生們的討論式協作學習活動:“他(她)的眼角為何有淚痕?”讓每一小組參與討論并整理出5種可能性方案。我把這一活動設計叫作:浮想聯翩。學生很快例舉了或喜或悲的一些情境,這時,我突然語調一轉,拿著剛剝開的洋蔥淚眼蒙蒙地輕聲問同學們:還有非情感之淚嗎?一語驚醒夢中人,頓時班里象炸開的油鍋,各小組又開始了一番熱情而激烈的討論,結果不言而喻。學生深有體會的認為:寫作要善于另辟蹊徑,避免“第一想法”,“第一想法”往往是大家都會想到的;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注意捕捉細節,在不經意處出神奇。此堂課的成功之處,除了討論問題的設計有效之外,當時學習活動過程中每一處細微的安排,游戲的設計,是激發學生討論熱情的保證,而其關鍵處帶著情境假設的點撥,既使學生記憶深刻,又是其思維質量的保證。因此創設討論式協作學習活動情境,就是要教師們在關注討論問題設計的同時,也要重視協作學習活動的安排及設計,創設一定的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熱情等,有效的情境創設是保證討論的深度及輻射面的重要條件。
策略二:獨具匠心拓展學生討論協作學習交流空間
討論式協作學習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學習活動。語文課堂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設置學生課內外專題論壇等,拓展學生討論交流的空間,提高協作交流的實效性,彌補教學課堂中交流不充分等局限性。
我們在利用網絡交流空間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自然教學情境下和課后學習小組學習活動的實效性,關注學習小組成員的網絡日志。現以人教版七年級課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為例,來探討協作學習交流空間的有效應用。
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授課過程中,我從“品讀賞析(感受愛的氛圍)”開始入手,讓學生在專題教學網站中挑選背景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情節,朗讀后在QQ群組中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了此感情體驗與鋪墊后,我設計了第二個環節“探究研討(進駐愛的家園)”,其中的問題設計是這樣的:請學生們從他們喜歡的這些形象,多角度去討論這篇童話所蘊含的意義,并形成文字進行匯報;第三個環節是“心靈寄語”,活動設計為:1. 教師引導學生進入 “心靈寄語”環節,創設夢幻交流平臺,引導學生與自己喜歡的形象進行心靈上的交流。2. 學生留言;3. 教師巡視檢查學生的發言,收集“精彩心語”。4. 教師將“精彩心語”向全班提交展示,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自己的心靈寄語。最后是“拓展延伸(擴建愛的天堂)”,學生點擊廣東殘聯網站,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
通過品讀賞析、個性感悟、協作探究、拓展延伸等主要環節,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討論、協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采用情境感染、朗讀感悟、探討質疑、師生互評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理解本文的主題,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本節課最大的特點是教學中以專題教學網站為教學平臺,利用媒體素材創設了豐富而有效的教學情境,將學生的討論與協作學習及滲透學習方法的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目的是希望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策略三:循循善誘營造討論式協作學習活動的激勵性競爭環境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還應注重討論式協作學習活動設計的靈活性、激勵性,讓討論式協作學習活動穿上激情的外衣。
在活動設計過程中,要打破只考慮討論的問題而忽略了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啟發及蘊釀的慣性思維。每個學生都是小組中的一成員,我們必須讓學生清楚成員的責任,保障其每一成員完成分配的學習任務。在討論式協作學習活動過程中,應重視學生協作學習的競爭環境,最好能制訂合理的競爭機制。通過組與組之間的競爭來培養小組成員的協作意識,使學生在協作、互動中自覺、高效地參與學習活動。
討論式協作學習活動的成敗,討論過程中的跟蹤、引導非常重要。一要跟蹤觀察學習小組在自然教學情境下每一小組成員的活動情況,二要跟蹤課后的小組們的活動。我們教師可將激勵的重心放在小組集體上,特別是活動過程及結果期間的評價,盡可能的讓更多的小組代表發言、展示集體的作品或結論,及時用激勵性的評論肯定小組成果,使各小組成員都能感受到老師的認可,讓學生在討論協作學習中體驗獲得尊重與快樂,在自主思考、真誠交流的基礎上充分享受協作成果,勝利的喜悅。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