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一切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而制定、調整教學策略,讓學生去實踐,讓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接受為探究,以學習求新知,化知識為能力,進而全面提高素質。
一、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主要策略
1. 營造氛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在開展探究活動的初期,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加模仿,使學生初步了解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步驟,再逐步放手。但讓學生自主學習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整個探究活動中,教師應該適時、適度、恰到好處地進行指導。在進行探究教學時,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很大,課堂教學中也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往往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課堂教學并不一定按照預期的設想向前推進。對于課堂中隨時出現的情況,教師要及時應對,使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使他們減少焦慮,消除畏懼,使他們不怕出現語言錯誤,敢于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2. 指導方法, 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學生自主探究前,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程序與方法。首先,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其次,積極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鼓勵和督促學生積極主動地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再次,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大膽放手讓學生獨自學習, 讓他們自己去感受、觀察、分析和思考,從中掌握知識, 提高能力, 盡可能擺脫對教師的依賴, 增強自主探究能力。最后, “量體裁衣, 因材施教”,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性格特征、心理狀態及學習策略與動機。教師應關注各個層次的學生,允許學生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不同的進步速度,幫助每個學生優化自己的學習過程,讓他們的學習更加自主和有效。
3. 精心設計,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探究性學習典型的教學過程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設立小組,組織探究——教師總結,學生反思。但課堂探究性學習目標不應是不可變動的“機械裝置”,應服從于鮮活靈動的教學過程。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及時調整或修改預設目標,與學生一起構建起靈活、發展的課堂學習目標和教學情境。在高中英語自主探究學習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單元的主題,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水平,圍繞教學重點,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然后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監督下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和合作探究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盡可能少地依賴老師。
二、優化課堂活動,發展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1. 在活動中形成問題。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中心內容,我們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活動素材,尋找教材中英語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點,創設含有問題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吸引學生動手、動腦,使學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積極的狀態中進行學習。如上Model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時,可把Warming-up 的六幅圖片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辨認:Who are they? 然后以結對活動的形式進行討論: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 What makes them great? Give your reason.最后形成問題:為什么在各種著名人物和偉大人物列表里罕見女性的名字?激發學生對社會評價制度以及性別觀念的思考,使問題富有現實性、生活性,使英語探究學習生活化。
2. 在活動中解決問題。如上述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分析以后,發現課文中林巧稚在成功道路上所遇到的種種困難,繼而討論女性遭遇這些困難的原因。然后引導學生列舉現實生活中女性所遭遇的不平等現象,并集中討論:Why are women not given a fair chance to have as good a career as men?
3. 在活動中反思問題。Model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的Speaking and writing,對于高中生,在理論上讓學生知道林巧稚的個性和品質,是一件不難的事,但要回答下列問題卻不是一件易事:Why do you admire her? How would you describe her?組織小組內同學開展相互討論、總結描述人物的技巧,那么學生很容易掌握其中的奧妙。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