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徐老師:
您好!
先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在去年的教師招聘中一路順利,被正式錄用,現已經在一所完全中學執教一個學期,這與您多年來對我的教育、幫助是分不開的,在此表示感謝。
這次來信是想麻煩您幫我做一個業務進修的規劃,因廣東這邊的要求高,競爭激烈,新學期開始,學校要求每個青年教師必須上報一份詳細的“知識更新與業務提升”計劃,我參加工作不久,什么事情都要應付,光上課、備課、改作業就夠嗆,哪里還有時間業務進修?而且不瞞您說,我還真不清楚我們教師要進修哪些方面的知識。您是過來人,又是在教育線上工作了幾十年的資深語文老師,冒昧向您提出要求,不知老師能賜教否?
您的學生吳敏敬上
吳敏:
你好,來信收悉。首先恭喜你能過關斬將,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光榮的人民教師。對你在信中提到的“知識更新”問題以及如何在今后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問題,我用下面的文字作為回答,希望能對你有所裨益。
記得大學畢業的時候,我的老師曾講過這樣的話:“人的知識是會遺忘和過時的,你們現在學的有一半已經過時了,再過三五年,又將有三分之一的知識淘汰,所以大學畢業只能說明你們曾經學習的經歷,不代表你們擁有多高的學識水平。要使你們能在今后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那就得學習,堅持學習,不斷學習,除了學習還是學習,要不斷給自己充電,不斷地提升自己,否則,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記得老師還講過:“一個人知識所能達到的高度,取決于他擁有的基礎知識的寬度,就像金字塔一樣,如果沒有寬度,或者寬度不夠,要想達到很高的高度那是癡人說夢,永遠不可能實現。”如今我已參加工作三十多年,在語文教師的崗位上耕耘了大半輩子,回頭想想當年老師的教誨仍覺得非常有道理,盡管聽起來樸實無華,但確確實實是經驗之談,是人生體驗的濃縮。
記得剛工作不久,學校有次對外上公開課,我執教初中的一篇課文《春蠶到死絲方盡》,事先我對課文內容進行認真的備課:這是一篇介紹蠶的說明文,無非就是講講說明的對象是什么,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采用了哪種說明順序,課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等等。我事先將標題中詩句的出處——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無題》印給學生,還設計讓學生仿照課文寫一篇說明文《我家的 (一種動物)》。我自認為考慮得很周到,就等上課時一一呈現就萬事大吉了。
沒有想到,在課堂上出現了讓我和聽課老師都不曾想過的問題。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我讓學生圍繞課文提出問題,結果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死”講得不對,因為春蠶吐完絲后變成了蛹,之后蛹又要變成蛾,蛾最后交配產卵后才會死去。該學生的問題一提出,教室里先是學生鼓掌,再是寂靜,后面聽課的老師則朝提出問題的學生那兒望,好像責怪他扔下一顆炸彈。
我當時先是一愣,不知所措,但我知道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能不回答,但又不能變成講李商隱的詩的課,更不能講李商隱的詩是寫錯了。情急之下,我來了個緩兵之計,先讓其他同學發表意見,然后自己想好怎么來解決問題。后來我大概講了三點,一是表揚提問的同學肯動腦筋,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值得大家學習;二是李商隱的詩屬于文學范疇,詩人是從表象上來構思詩句,用的是春蠶這一短暫的生命形態,贊揚的是春蠶的奉獻精神;三是課文講的是春蠶從卵——蠶——蛹——蛾的生態形態,是屬于生物學的范疇,不要把它們看成一回事。我也不知道講得好不好,對不對,只知道后面聽課的老師鼓掌了。當時課就這么上完了,走進辦公室,我們學校的幾個聽課老師對我處事不驚大加贊賞,還向我請教如何導演這一出好戲的竅門,如何讓學生配合上好這節課,以此制造一個課堂教學的亮點,我只能說碰巧了。其實我知道,這只是蒙混過關,我自己也沒有能力講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后來,我請教了生物老師,又把李商隱詩的寫作背景以及這兩句詩的含義和字面意義利用作文講評課向學生作了講解才算完結。
從這堂課中我明白了“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要讓學生喝到純凈水,老師那里必須有源源不斷的山泉水”的道理。
老師的告誡,學生的渴求,工作的需要,形勢的逼迫,都告訴我必須加強學習,堅持學習,不斷學習。記得有這么幾句老話,“一天不練自己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活到老學到老,學到老學不了”,講的都是這個道理。接下來可能你要問,需要繼續學習哪些內容才有用呢?
我的體會是守住主陣地,即跟自己的所學所教相關的;拓展副陣地,即跟自己的所學所教暫時無關,甚至毫無關聯的。我的主張是急用先學、現學現用和長期打算、從長計議,尤其是提倡文理滲透,學文科的要去懂一點物理、化學、生物學科的知識,學理科的要懂一點哲學、歷史、地理方面的知識,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小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儲備,一句話,做老師的尤其是語文老師要廣泛閱讀,成為雜家。我以為:
哲學、政治經濟學范疇的書門類很廣,你不妨先從哲學史開始讀,再從中挑選你喜歡的哲學家,確定自己的閱讀方向,把一位大家的書讀徹讀透。
文學方面要讀一點古希臘神話,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法國雨果、巴爾扎克的長篇小說;俄國高爾基、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普希金的詩歌;美國馬克·吐溫、歐·亨利的小說;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游記》,以及魯迅的小說、雜文,巴金的小說《家》《春》《秋》,曹禺的戲劇,老舍的小說和戲劇,以及錢鐘書的小說、札記,還有余秋雨的散文、余光中的詩,張愛玲的散文、金庸的小說等等。方法可以是讀原著,看電影、電視,看別人的評論文章,然后自己做點案頭工作,可以記點心得,寫些評論,可以記點卡片,積累資料,也可以參加一些講座,研討會,聽聽別人的高見,還可以把自己的所感所悟與學生分享。另外,還要看一點唐詩宋詞的鑒賞辭典,對不同時代的代表作家的詩,不同風格的詞要多讀、多背、多理解、多欣賞,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與欣賞能力。要制定讀書規劃,一段時間內集中讀一類書。還應該自己動筆寫點文章,最好是散文,能拿出去發表的要毫不猶豫地寄出去。努力從實踐中去體會運用文字創作文學作品的艱辛,去摸索運用語言文字寫作的技巧與方法。
其他方面,要研究心理學和教育學。在大學讀書時,你們可能認為這兩門功課不重要,不一定重視,實際上在教學中它們很有用,尤其是心理學,因為現在的學生接觸的東西雜,獲得知識的途徑多,內心比較復雜,心理學里面一些方法有利于與他們溝通,也容易幫他們融化心結,化解矛盾,提高教育的效率。至于教育學除學習理論外,要研究我國目前出名的老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論,看他們的教案與上課實錄,聽專家的評課、議課。甚至可以研究他們成名過程,從中尋求規律為我所用。要學習寫教學心得,成功的總結經驗,不滿意的尋找存在的問題,每次都要有課文、教案、說課材料、課后反思等材料。過程可能繁瑣一點,但越到后來得到的益處就越大,對你的成長越有用,也許十年、二十年后,你就是教壇上升起的新星。要爭取一切鍛煉自己的機會,盡己所能上好各級各類公開課,要努力參加新秀、能手之類的評比活動;最好再征訂幾份跟自己的專業有關的期刊,了解專業的發展動向及最新成果,跟上時代的腳步。
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欣賞欣賞音樂、攝影、美術作品,練練書法,打打太極拳、釣釣魚、旅行旅行等等,都有可能對自己有所幫助,有的可以調整心情,有的可以拓寬視野,有的可以陶冶情操,有的可以啟發靈感,從而使自己站得高看得遠,思接古今胸有韜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左右逢源,遇事不慌。
記得我上小學時校長講過:“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金錢,最好的朋友是知識,最寶貴的是生命。”知識將陪伴我們一生,直到我們離開這個世界。
“腹有詩書氣自華”,只要你肯學習,善于利用一切機會學習,并拜能者為師,我相信你會成為一個好老師,你的前途不可估量,我等待你成功的喜訊。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做法和建議,不一定完全適合你,我姑妄言之,你姑妄聽之,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徐光明
(作者單位:江蘇宜興市陽羨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