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理誠老師執教的《賣油翁》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是一堂跳出傳統文言文教學“串講”窠臼,以“發展”為引領、以“評價”為載體的研究課。教學中,老師充分關照學生的學習現狀及能力的發展,在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中,學生的學習狀態逐漸由拘謹走向開放、由被動等待走向主動思考、由生疏走向熟練,學習愿望明顯增強。這種評價式教學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愿望。容老師的教學策略是采用文白對譯的方式,強化學生對文言文本內容及文言文語言運用的理解,他以三次測試為課堂教學線索,通過三個環節開展評價式教學:第一次測試:①集體朗讀課文;②學生自我評價朗讀情況;③教師評價及示范朗讀。第二次測試:①學生將老師給出的課文語句譯成現代漢語;②學生進行評價。第三次測試:①學生將一段現代文譯成文言文(能力目標:信、達、雅);②學生自我評價;③教師評價。整堂課在形式上并沒有什么花哨之處,但是在追求課堂轉型,努力將“課堂”向“學堂”轉變的今天,這堂課頗具研究價值。
在第一次測試中,容老師通過朗讀手段來了解學生對文本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實施評價式教學的第一環節:評讀、評效果。老師則在綜合大家意見的基礎上與學生共同研究改進提高的辦法。
教師在課堂的作用是什么呢?華東師范大學的崔允漷教授曾有過闡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到是“引起、維持、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容老師先進行學生評價,進而通過教師的示范朗讀,在評評議議的基礎上師生達成共識,共同完成了對文本朗讀的節奏、情感的把握。容老師以“評價”作為“引起”學生學習愿望的手段,再調動起全體學生對學習的關注度和參與的積極性,課堂教學因此而富有活力與張力。
成為學生學會學習的有效途徑。容老師的第二個教學環節是小組合作進行“文白對譯”。與傳統串講教學方式不同,容老師沒有直接給出文章的譯文,而是采用互譯方式,老師給出課文語句,讓學生譯成現代漢語或將現代漢語譯成文言文,在互譯對比中幫助學生理解文意,體會文言實詞、虛詞的運用,讓學生的語言習得落到實處。對學習效果的檢驗仍然采用評價方式,學習小組之間開展互評活動,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事實上,從新課程角度出發,這種“在合作中學習,在評價中提升”的課堂學習方式,體現了新課程核心價值要求,同時也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正是因為有差異,才有課堂評價互動的空間。容老師評價式教學在承認差異的基礎上,本著以激發學生主體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的宗旨,為實現適應個體差異的學生群體的學會學習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教育的終極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重視學生思維的發展是我們每一節課教學的自覺追求,不同的學科都應成為學生思維發展的載體,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開啟心智,美化心靈,并轉化成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和人生智慧的力量。
容老師課堂教學最后一個環節以《琴女與球手》為材料,讓學生將這段現代文譯成文言文。這一環節是在前面學習基礎上的能力遷移與提升,是將學生的知識轉化成實踐應用能力的過程。在學生完成翻譯后,容老師抽查不同類型學生的作業,圍繞“信、達、雅”的標準,評價修改他們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例如文中一句“她曾經在課室彈琴,有一男生拿著籃球站在旁邊觀看,很久都不離去”,句中的“曾經”與“嘗”的替換,以及“嘗彈琴于課室”中主語省略和句式的選用等細節,引發了同學們熱烈的討論,在這樣的評價氛圍中,同學們領略到了文言文“惜墨”處的韻味,體味到了祖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增強了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在評價式學習中,通過對不同類型作業的診斷與評判,容老師再引導大家審視自己的作業,對自己的學習作出一個恰當的評價。在彌補與反思中,學生完成了一次個體思維提升與發展的過程。
概括容老師這節文言文課堂教學,可以用四句話表述:學生是主體、學習是主題、測試是手段、評價是核心。這堂課的價值在于為廣大一線教師思考、探尋課堂教學內涵發展提供了一種思路和借鑒。近年來,圍繞新課程的理念,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的變革和轉型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焦點,各地學校和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所開展的實踐與研究,讓人們進一步認識了課堂教學的本質就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想學、會學、學得更好,最終獲得思維能力的發展,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和落實新課程這一本質要求,是廣大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大課題。容老師這種評價式課堂教學的成功,在于施教者高水平的專業素養和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明白,學得有效。通過評價學習,增強了學生學習的愿望;通過評價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了學習的意義和治學的態度。
(作者單位:廣東珠海市第三中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