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筑巢”
一直非常喜歡一個小故事:
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它能活70歲左右。要活那么長的壽命,它在35至40歲的階段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這時,鷹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捕捉獵物;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翅膀變得笨重,飛翔十分吃力。
此時的鷹只有兩種選擇:要么等死;要么經過一個痛苦的更新過程,其間它必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鷹先用大喙擊打巖石,直到喙完全脫落;然后靜靜等待新喙長出;再用新生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來;新指甲長出后,再用它把羽毛一片一片拔掉;新羽毛長出來了,雄鷹又將在藍天上威武地翱翔三四十年。
這學期,換了新單位,我又想起了鷹的故事。新單位,新環境,新起點。我暗暗警示自己:要時刻拿出鷹的勇氣和果敢,不讓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一絲懈怠和懶惰,和孩子們一起營造洋溢生命溫暖的課堂,和他們一起歌唱一起聆聽,一起暢享成長!
去學校報到的那天,丈夫陪同我前往,周校長笑話我像個小學生到了新學校一樣。我有些羞澀。人到中年的我,仍然對世界心存渴望。我恍然若夢,仿佛又回到了當年,那個年輕的激情燃燒的年代,對工作充滿著好奇、陌生、新鮮……
帶上小耳朵,出發!
換了新的學校,周校長問我有什么要求?我說想要帶一批孩子,從一年級開始教,和他們一起欣賞經典音樂。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勤奮、熱情、智慧與創新精神,在孩子和音樂之間架起一道絢麗的彩虹橋,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的美妙!
我把自己的想法和校長談了,她非常支持我。我決定從一年級就開始每學期給孩子們欣賞20首世界名曲,并挖掘名曲背后的故事激發他們的興趣。我相信這對他們一生將有潛藏的影響。
我特別喜歡蘇聯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的一句名言:“誰愛兒童的唧唧喳喳聲,誰就愿意從事教育工作;而誰愛兒童的唧唧喳喳聲已經愛得入迷,誰就能獲得自己的職業幸福。”我相信,音樂可以最直接地穿透人的心靈,音樂與教育結緣,會結出讓人意想不到的碩果。
九月的校園,鮮花盛開,姹紫嫣紅。小蜜蜂嗡嗡叫著,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我的耳畔響起了柯薩科夫的世界名曲《野蜂飛舞》,心想這首樂曲短小風趣,很適合孩子們欣賞呢。
當簡捷明快、風趣急促的音樂響了起來,孩子們在音樂中搖頭晃腦,還有的在用手指打著節奏。聽了兩遍后,孩子們就進入了音樂的美好情境中,他們小手如林,急于分享。
“老師,我覺得好像是貓和老鼠捉迷藏,小老鼠嗖地一下從五樓下水道里溜到一樓,正好掉在鋼琴上,它得意洋洋,彈起了鋼琴,從高音到低音,忽然想起貓在捉它,就開始跑起來,慌里慌張的。”
小歌的體驗更獨特:“春天來到了,一只熊從冬眠中醒來,它好餓呀!趁著小蜜蜂們出去采蜜,就偷偷跑到蜂房,用大熊掌去捅蜂窩,結果沒有想到里面還有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叫著,齊心協力蟄小熊,小熊抱頭鼠竄,很狼狽。”
“小魚正在覓食。一條大鯊魚來了,撲向小魚。小魚嚇了一跳,在大海里游來游去。大鯊魚跟著小魚游,把大鯊魚轉暈了,撞到礁石上,撞得暈頭轉向了。”
小敏的描繪更是妙趣橫生,同學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每每分享著孩子們這樣自信有趣的體驗,我都不忍心告訴他們曲子的名字了。因為這已經顯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從中享受到了音樂,而且還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了獨特的感受。
當孩子們知道大名鼎鼎的紐約愛樂樂團演奏此曲時,大指揮家丹尼的手里舞動的是一只蒼蠅拍時,他們更是哈哈大笑,教室里成了歡樂的海洋。
一學期,我精心挑選了20首欣賞曲目,從古典且具有“中國符號”特征的《梁祝》《茉莉花》,到國外的《秋日私語》《月光曲》等世界名曲無不涵蓋,甚至現在很流行的校園歌曲《蝸牛》《爸爸媽媽聽我說》都是我和孩子們欣賞的內容。我還隨時根據氣候或學生的心情變化來設定欣賞內容。下雪天,我就引導孩子感受班德瑞的《初雪》、德彪西的《雪花飛舞》;下雨天,我就引領學生一起創作《暴風雨之歌》。
日本作家陰山英男在《天才是怎樣煉成的》一書里說到他最大的心愿是:讓孩子們在畢業若干年后回憶起學校的生活時,至少要有個美好的瞬間。我想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等孩子們長大了,這些美妙的東西還留在他們的心中。有一天當他充分享受到經典的魅力,突然會想起自己當年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曾經聽過,這將會是多美麗的一件事情呀。
做撒播經典種子的花婆婆
雖然我是一名音樂老師,但我喜歡課間小憩時給我的孩子們讀書,介紹經典的童書,我知道要想進入孩子的心靈深處,就必須和他們一起閱讀童書,盡情享受到童心童眼里的美妙世界。
每年的開學第一課,我都當成一種儀式。我要給每個孩子一個擁抱,一個精心準備的故事,最后是和孩子們商議音樂課上的規則。《犟龜》《小種子》《花婆婆》《我有友情要出租》《小步走路》等經典繪本我都給孩子們講過。我要在他們心中播下一顆種子,也許他們現在還很小,不懂得其中的微言大義,但我能看見穿越時空隧道后那些種子一定能萌芽、開花、結果。
我在《人民教育》上看到一句話:上海大學曾流行一句話:世界上優秀的人分兩部分:一部分讀過《夏洛的網》,一部分正準備讀《夏洛的網》。這引發了我的好奇心,這是怎樣一本經典的書呢?當我讀完,眼眶濕熱,一張愛的大網網住了我。
我把《夏洛的網》講給孩子們聽,我盡量把書的細節和感人的場面復述下來。教室里安靜極了,孩子們沉浸在我講述的童話里,聚精會神地聽著。他們為夏洛給威爾伯織下王牌豬、了不起、光彩照人、謙卑等字而歡呼;聽著夏洛一夜無眠在為威爾伯織救命的網字,孩子們露出敬佩的神情;當聽到夏洛要死的時候,好幾個孩子都淚光盈盈。
故事結束了,孩子們還意猶未盡。我就把《夏洛的網》四個字寫在黑板上,讓孩子們寫下來,回頭讓爸爸媽媽買來書繼續給他們讀。孩子們還不會寫字,照著我的樣子在紙上臨摹。
看看那幾個歪歪扭扭斗大的字,我想若干年后,也許孩子們還會記得初秋的清晨,窗外搖曳著紅葉、綠藤,音樂老師為他們讀過《夏洛的網》。威爾伯和夏洛之間真摯的友誼像微風掠過他們的心田,帶來溫暖和觸動。
惠特曼說過:“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見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我覺得最美好的閱讀是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他們的發現會讓我驚喜不已,他們的想法會讓我更加純凈,他們的喜怒哀樂會讓我心海里泛起陣陣漣漪,幸福充盈。
就像花婆婆把魯冰花的種子撒到山坡的小路上一樣。我一直希冀著自己就如花婆婆一樣,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播撒經典的種子,無論是經典音樂還是經典童話故事,我想這些不僅對于孩子心靈的呵護,還是對我自己人文精神的滋養,都如春雨點點入土。因為我堅信,不管時間怎么流逝,都會有一些由音樂帶來的優雅、堅強或感動沉淀在學生的心底,成為讓他們感悟一生的美好記憶。
樂做幸福的“不老草”
教師節那天課間,一(2)班的佳蓉笑語盈盈,走到我面前,說要送我一支歌,說著就和孫毓聰一起唱起來:
“聽說有一種神奇的草,如果吃了它就不會變老;
我想去找這種神奇的草,媽媽說傻孩子你永遠也找不到。
我真想有一支馬良的神筆,在墻上畫上那種仙草,
把它送給我的老師,老師吃了奇跡就出現了。
皺紋不會爬上她的額頭,歲月不會壓彎她的腰 ;
她的聲音永遠是那么清脆,她的臉上永遠掛著美麗的微笑;
不老的心,不老的笑 ,
不老的老師,老師不會老……”
聽著孩子這純真的歌聲,我笑了,但滿眼都是幸福的淚,這是我來到塔山小學的第一個教師節,這是教師節我收到的最特別的一份節日禮物——這份禮物讓我感動不已。
在孩子童稚純真的愛面前,我真的就是一株幸福、快樂的“不老草”。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發明了一個新詞:小確幸。意思就是微小但確切的幸福。仔細一琢磨,這詞太好了。小小的幸福積攢起來就是大幸福。如果忙碌的我們一天沒有收獲大大的幸福,那就在夜晚入夢前細數自己一天收到的小小的感動、小小的幸福,抓住那些被幸福擊中的微小時刻,為人生的“小確幸”歡呼,然后在幸福的氤氳中安然入眠吧。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塔山筑巢半年后經過短暫的適應,我又開始了平靜的生活,上課、讀書、寫作,幸福又快樂。我會繼續用心經營我的音樂課堂,繼續用心記錄我和孩子們的教育故事,繼續做一個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作者單位:山東威海市塔山小學)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