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在澳門舉辦的“中學語文兩岸四地資深教師課堂”教研活動中,來自大陸、臺灣、新加坡、香港、澳門的專家學者現場執教,一節《賣油翁》展示了境外學生怎么學、教師怎么教古漢語的情景,其課堂教學新意從以下一組文章中可窺一斑——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上一節課:《賣油翁》—— 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這篇課文我們已經學過,為什么還要上一次呢?因為我們的重點在于“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我們先做一個小測驗,叫作“聽其讀、知其學”。我想對大家的學習做個初步的判斷和評價。好,我們一起來朗讀這篇課文。賣油翁,一二。(生齊讀課文,師巡視)
師:大聲點!
師:讀得怎么樣?歐曉圖,你來評價一下。
生:聲音很小。
師:嗯,聲音很小。請梁金原同學評價一下。
生:沒有感情!
師:沒有感情,他說。為什么沒有感情呢?我想原因是課文學習時理解還不夠,往往沒有把握的時候就小聲讀,有了把握、理解深刻了才大聲讀。好,讓我們一起來讀一段,大聲讀。我讀一句,大家跟著讀一句……
師:現在我想做第二個測試:翻譯。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把這段課文翻譯下來,能不能?
生:能。(齊聲)
師:好,我們再做個小測試: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的口頭測試。大家平常是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現在反過來,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我要作兩個規定:搶答舉手,不要齊答。你知道答案了,你要舉手,然后我叫誰答誰答。第二,回答問題都用麥克風。好,現在我要問十個問題,十句話。第一句話:“康肅公陳堯咨善于射箭。”(生舉手)
生:陳康肅公堯咨善射。
師:好。第二句:“在當時沒有人比得上他。”吳小軍。
生:當世無雙。
師:好。第三句:“他也總憑著這一點自夸。”哇,我們班上男生很多啊,陳家樂。
生:……
師:好,沒有選準啊。(師笑)我再講一遍,不能照讀答案,不能看哦,不然就不是測試了。當然實在不會,是可以看一下的。好,“他也總憑這一點自夸。”(生舉手)
師:王小敏。
生:公亦以此自矜。
師:“曾經在自家的菜圃中射箭。”(生舉手)好,黃家瓊。
生:嘗射于家圃。
師:“有一個賣油的老人放下擔子站在那里。”(生舉手)張家旺。
生:有賣油翁釋擔而立。
師:好,下面還有最后三句。“老翁說,沒有其他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罷了。”(生舉手)汾勇鏗。
生:無他,但手熟爾。
師:下一個:“于是就拿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付勇康。
生:乃取一葫蘆置于地。
師:好。最后這個稍微有點差別。“隨即說,我也沒有什么奧秘,只不過手熟罷了。”(生舉手)李維賓。
生:我亦無他,唯手熟爾。
師:好,我們這個小測試大家完成得都不錯。兩個原因,一是有些同學對課文比較熟悉了;還有,一些同學往下看,一下就看到答案了。通過這個小測試,我覺得大家學得還是不錯的。下面我們又要搞一個測試了,這個測試真正考驗大家的水平。請大家注意屏幕。(師顯示投影)這節課,需要大家注意一些重要的單音節詞,還有句式,請大家快速看一遍,然后開始測試。(投影顯示如下)
第一,善,變成了雙音節詞,擅長。第二,射,它有兩個義項(在課文中)。一是射箭;二是射箭的技術。第三,嘗,曾經。第四,精,精湛。第五,乃,于是。第六,但,只是。第七,爾,罷了。第八,因,隨即。第九,惟,只不過。
句式只有一個:不亦……乎?(不是……嘛?)
看完沒有?好,同學們,我們的測試開始。我出了一道題,讓大家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現在我把試卷發給大家。(發試卷)
同學們都拿到(試卷)了吧?我們翻譯前先要有個標準,這個標準就是要注意三個字:信、達、雅。這是中國清末民初的著名翻譯家嚴復提出的三條標準。“信”是什么呢?就是要準確;“達”,就是要流暢、通順;“雅”,是要有文采。好,翻譯現在開始,做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剛才講到的課文中重要的單音節詞和句式。開始,抓緊時間。(生做測試,師巡視)
師:注意我們的三個標準,即準確、流暢通順和有文采。首先是準確,請注意屏幕上重點的詞語和句式,我們一會兒就以這個作評分標準。(師巡視,投影顯示特殊字詞、句式)
師:有一部分同學已經做完了,沒做完的同學不用著急,繼續做。做完的看看屏幕上的這十道題,每道題十分,標準答案在上面,請批改自己的卷子,把分數寫在上面。(做完的同學陸續上講臺交試卷)
師:陳家潤同學是最快的一個,他給自己評分是60分。好,繼續,不著急。家潤同學也可以再看看。
師:胡勇毅同學沒有評分,請補上。梁君原同學自評分68分。好,寫好的交上來,沒寫好的不要著急,慢慢做。
鐘哲分同學自評67分,李智恩同學自評77分。好,這已是比較高分了……
師:好,有要交上來的同學請抓緊時間。(眾生交)
師:林寶耀同學60分,黃澤深同學63分。胡小君同學56分,曾文安同學65分,黃惠強同學69分,張樂詩同學沒寫分數,何翠奇同學70分,楊翠萍同學55分,黃家瓊同學61分,林雅彥同學70分。有同學的名我看不太清楚,不好意思。哦,何俊濤99分(生笑)。
師:何俊濤同學請站起來。(何俊濤站起)
師:哦,大家鼓一下掌。(生鼓掌)你好厲害,99分啊!
好,其實我剛才讀了分數,我們大都是及格了,合格了。特別是70分以上的同學。我想,每個同學都是盡力地去完成這個作業,所以每個同學都是很優秀的。下面我們再做個搶答,怎樣翻譯最好呢?我們看一下。(師顯示投影)我給這篇短文命的題目叫做《球女與琴手》,這是我自己編的。請搶答,不可以齊答。第一句:“有一個女生喜歡彈電子琴。”
生:有女生好彈電子琴。
師:怎么樣,還有沒有其他答案?
生:時尚女生好彈琴。
師:還有沒有知道答案的?老師這樣翻譯:“有一女喜琴”,“喜琴”就是喜歡彈琴。這個“琴”,把它變成了動詞“彈琴”,行不行啊?剛才那個同學也翻譯得不錯。繼續:“在班上無人與她相媲美。”請舉手搶答。黃家瓊。
生:在班無雙。
師:如果換一個字可能更好,還有嗎?
生:班里無雙。
師:班里無雙?還有更好的答案?我剛才看到有的同學翻譯得很好的。
生:當班無雙。
師:好不好?原文是“當世無雙”,他說當班無雙,我覺得很好。第三句:“她曾經在課室彈琴。”搶答!好,我們99分的同學要發揮優勢了。
生:嘗彈于課室。
師:好不好?很好!
師:“有一個男生拿著籃球站在旁邊觀看。”這句比較難一點,搶答!
我希望99分的同學做出表率。何俊濤,這句話怎么翻譯的?這句有點難,《賣油翁》的原文是……“有賣油翁釋擔而立。”那現在怎么翻譯,有男生怎么樣?原文是放下擔子而立,現在是拿著籃球,怎么譯?
生:有一男挾籃球而立。
師:他說挾籃球而立,還有同學是怎么想的?沒有了?女生呢?你們不講,我就要講自己的答案了:有一男生持球而立。
師:“在旁邊觀看”怎么翻譯呢?好,付勇康。
生:睨之。
師:“睨”是什么?斜著眼看。有沒有講他斜著眼看?沒有。哦,你說呢,王嘉鵬。
生:看之。
師:看之?再變一下,把“看”變成哪個字好些?李治。
生:觀之。
師:好不好?很好,觀之。“很久都不離去。”這句話簡單吧?付勇康!
生:久而不去。
師:啊,久而不去。很好。其他同學不舉手,是覺得太容易?繼續:“女生問他,我彈琴的技術不是很精美嗎?”搶答!
生:吾彈琴不亦精乎!(白話)
師:他說“我彈琴不亦精乎”,講了白話,呵呵。很好,他用到一個句式“不亦……乎”。
師:“男生不說話。”
生:男不語。
師:“男不語”還是“男生不語”?
生:男生不語。
師:“只是對她微微一笑。”噢,《賣油翁》原文是什么呀?
生:但微頷之。
師:很好。“于是將籃球頂在手指尖上。”這句怎么譯?搶答!胡小君。
生:乃轉于指上。
師:轉于指上?什么轉于指上?
生:乃取一球轉于指上。
師:《賣油翁》原文有這么一句話:乃取一葫蘆置于地。
師生:乃取一球置于指尖。
師:好。“讓人眼都花了。”誰來翻譯?有一個成語叫做眼花繚亂。好,李治。
生:眼花繚亂。
師:前面還差兩個字。誰眼花繚亂?
生:使之。
師:使之眼花繚亂。很好,也可以改成“使人眼花繚亂”。下一句比較簡單哦,原文中是什么?楊君原。
師:“男生隨即說。”原文是怎么樣?
生:因曰。
師:好。“因”,就是隨即。“我這點功夫也沒什么奧秘,只不過手熟罷了。”哪位同學(來翻譯)?
生:我亦無他,惟手熟而已。
師:好,很好!今天這個測試應該說每個同學都表現得很好。其實,同學們,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文言文,我們要做一個主動的學習者。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我想在這個過程中,你的主動學習很重要,怎么主動學習呢?比如說對文言文中的那些字詞句式,在這里有十種,其實今天我們在這里只考這十種,就是單音節字,然后呢,句式“不亦……乎”。我們掌握這些知識,把它變成一種能力,要靠我們自己,而不是老師講我聽,老師寫我記,老師畫我背。我們要成為一個主動學習者,以后就要多做一些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的練習,我想對我們的學習是很有好處的。
同學們,學習,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每個同學都是獨一無二的,除非你放棄自己。我們這堂課先通過朗讀測試,然后通過口頭翻譯測試,再通過書面翻譯測試,整個過程大家都表現得非常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作者單位:廣東珠海市教研中心)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