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能源消費的重要方式之一的電力消費,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內在依存關系,近年來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焦點和熱點問題。
1 .引言
隨著電力工業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電力工業會逐步從垂直一體化模式過渡到發輸配售分離模式。傳統的壟斷一體化運營的電力企業將最終被分割為發電公司、輸電公司和獨立經營并可參與市場競爭的供電公司。由于電能尚不能有效地大量存儲,發電和用電就需要實時平衡。經濟發展、燃料價格波動、季節和氣候條件以及自然災害等都會影響電力負荷需求和市場電價。供電公司成為了市場參與者,但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風險,電力的生產和消費對我國經濟、社會實現持續、健康、協調、快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對我國電力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應該給予充分重視。
2.能源總量與中國經濟增長
能源生產與消費被認為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物質基礎,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能源工業規模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從能源供需角度來看我國能源的生產與消費同經濟增長之間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1953-1991年,此階段的主要特征為能源供不應求,能源生產規模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對能源消費的需求,甚至能源供不應求的矛盾嚴重制約著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同時,由于經濟發展的劇烈波動也使得能源經濟關系無法處于穩定狀。從歷史數據來看,在1953-1991年的39年間中,只有五年時間我國能源生產大于能源消費,其余時間我國經濟長期處于能源供不應求的狀態。
第二階段是從1992-2010年,此階段主要特征為能源供需矛盾逐步緩解,并開始出現能源相對過剩。從1992年開始,我國能源制約經濟增長的局面開始得到緩解。因此,能源供需矛盾得以逐步緩解,1992-2010年間我國國民經濟平均增長速度超過10%,遠大于1952-1991年間的6.3%,但同時,隨著能源生產能力的不斷增長,我國能源經濟關系開始出現能源相對過剩問題。
3.能源消費與區域經濟增長
由于我國東中西三大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和經濟結構的差異,使得對能源消費需求呈現顯著差異,能源要素投入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作用也日趨明顯。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能源消耗差異必然會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有所顯現。當前,我國東部地區面臨著經濟增長方式轉型,中西部地區作為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承接地,能源與非能源要素之間的相互替代與影響也將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但目前三大地區單位能耗的遞增趨勢也是不利于經濟的協調發展,單方面對能源的要求不是解決問題的合理措施,而利用政策制度戰略的改善能源與非能源要素在區域經濟間的配置,將更加有效縮小能源消費差異,使能源消費特征在區域經濟間產生收斂性。
4.能源消費結構與經濟增長
在我國一次性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消費長期以來占有主要比重,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超過70%,煤炭能源的供給解決了我國能源供給不足的矛盾,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動力,而相對于煤炭消費比重的有所下降,石油、天然氣和電力能源的比重在緩慢增長,但是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在今后的長時間內將是我國的能源消費特點。值得指出的是,一方面,盡管能源總量的增長緩解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對能源的巨大需求壓力,但是能源間的替代作用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并不明顯,以石油為例,我國經濟發展對石油能源需求的增加,加之國內石油生產能力的不足,使得我國在1993年后,由石油凈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且進口數量呈現上升趨勢,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出現了結構性能源短缺的矛盾;另一方面,國民經濟增長過度依賴煤炭消費,尤其是工業生產對煤炭的消費,已經出現了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的問題,能源消費產生的生態環境破壞已經開始對國民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副作用。
5.中國的能源經濟關系仍存在的問題
第一,能源利用效率仍然不高。煤炭在能源消費總量中所占比重的偏高和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是影響我國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主要矛盾,而且這一現實中國電力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將長時期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首先,煤炭利用效率較低和其環境污染的特點,不但使得我國能源總體效率不高,而且也給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程度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這種不均衡反映在能源消費上,便是能源利用效率的地區差異不斷提高。
第二,經濟增長的能源需求與節能減排的壓力。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社會更加關注環境變化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中國的國際壓力日益增大,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也做出了應有的承諾,與此同時,在面臨國內日益旺盛的能源需求,如何在不影響自身發展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費,降低環境污染是首要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認清我國能源經濟關系,制定合理的能源規劃。
第三,協調區域經濟增長對能源要素和非能源要素的需求矛盾。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非能源要素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愈來愈顯著,優化資本和勞動力等非能源要素在區域經濟增長過程中的配置,緩減能源需求壓力,不僅可以保證經濟平穩發展,且能減輕能源要素過度消耗帶來的負面效應。但值得引起重視的是,東部地區由于先天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實力等因素,對人才和資本的吸引能力具有中西部地區無法比擬的優勢,如何調節此矛盾是逐步實現區域經濟增長均衡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