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從事體育課學習的內在動力,以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施為基本思路的體育課程改革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思想的重大舉措,它對學生體育學習動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咨詢法、數理統計法等對影響保定市中學生體育學習動機的因素進行研究在于探查在《標準》實施過程中該市中學生體育學習動機的現狀與問題,從而結合課改實際,為教育部門、學校、教師提出優化學生體育學習動機的策略提供參考依據。
一、學習態度調查
調查顯示,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處于被動狀態,一向認真上課和大部分認真上課的人數占調查總數的63%,其中一向認真上課的人數僅占調查總數的11%,大部分不認真上課和從不認真上課的人數占調查總數37%。研究中將“一向認真上課和大部分認真上課”歸為“認真上課”,把“大部分不認真上課和從不認真上課”歸為“不認真上課”,而37%的同學處于不認真上課的狀態,這一狀況值得保定市中學體育教師深思。
二、學習動機調查分析
在體育課學習動機上,大部分同學對授課內容不感興趣,只有5.7%的同學選擇因“對授課內容感興趣”而認真聽課,而在不認真聽課的學生中,有19%的同學因為“對授課內容不感興趣”而不認真聽課,授課內容已成為保定市中學生激發體育課學習動機的主要障礙之一。不少同學體育課學習動機具有現實性。在認真聽課的動機中,20.9%的同學選“體育鍛煉身體,強壯體魄”,19.7%的同學選“解除其他各門‘主課’的沉悶和勞累,調節緊張的學習生活”。在不認真聽課中,13.7%的同學選“中考、高考占的分不多”,有12.4%的同學選“體育課不是一門主課”,這兩個選項的比率足以說明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是十分現實的。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現實性主要是由于社會、學校和家庭環境所造成的。
1.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社會因素分析
從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社會因素看,由于受社會都認同從事體育運動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影響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有78.1%;由于受電視中的體育節目影響而喜歡體育的占35.1%;因體育明星成才宣傳影響而喜愛運動的學生有20.2%;由于社會傳統偏見認識阻礙學生行動的有31.4%;因別人恥笑而放棄體育活動的有12.6%。由于體育宣傳,當今中學生對體育名人和明星都比較崇拜,對名人思想行為準則及生活習慣都竭力模仿。如果他們崇拜的名人熱愛運動,則這些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需求更強烈,愿望也越大。從個人行動來看,學生為了適應社會,他們的需要和行為必須順應社會潮流。社會各種大型的體育比賽會產生巨大的推動力,促進學生體育動機的轉化和形成。由于目前社會對體育事業、體育功能的錯誤認識,對體育鍛煉的人持輕蔑的態度,學生雖有這種需要但由于不符合社會意識,難以形成體育動機,即使鍛煉也不可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和目的。
2.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學校因素分析
從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學校因素看,如果教師要求學生參加體育活動且他們也愿意參加者占80%;62.5%的學生認為教師和他們一起參加體育活動更能提高學習興趣;58.2%的學生要求進行身體活動;教師表揚或同學贊揚能提高其積極性的為50.2%;因教師技術好或組織能力強而提高學生練習興趣的分別為54.1%、45.2%。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要求較易轉化為學生的需要,教師的行動更有誘導激勵學生行動的功能,體育教師的表揚都能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熱情,從而加速學生體育動機的形成。特別是中學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其外表開始,教師的優美動作、精湛的技藝對他們的刺激會轉化為他們的好奇動機,使其竭力模仿并積極參與鍛煉。
3.影響學生不良動機和行為的因素分析
從影響學生不良體育動機和行動的因素看,認為課外活動時借器材難而影響學生鍛的占43.6%。目前中學普遍存在學校體育經費少,場地器材不足,學生鍛煉比較難的問題。還有些學校場地器材全面,但由于沒有專人管理,體育教師教學任務重,學生借不到器材,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因學習任務重而不能參加體育活動的為38.3%。學生學習任務重、作業多,特別是考試前體育課常被占用,課外活動用來補課的現象嚴重,頻繁的考試也使學生不得不放棄參加鍛煉。因學校很少開展運動會的為24.5%。學校不舉辦運動會和其他體育比賽,對體育課和學生鍛煉情況就缺乏一定的信息反饋。受教師的錯誤認識影響的為15.9%;受教師技術水平差影響的為8.3%;因教師對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指責的為4.2%。由此可見,教師對體育的偏見、工作的態度消極及體育教師的技能水平都影響著學生體育動機的形成。
4.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家庭因素分析
從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家庭因素看,家庭對子女參加體育運動且愿意參加的為73.2%,由于受家里人愛好體育運動的影響而喜歡運動者為75%,在家里學習而沒有時間鍛煉的為21.3%,責備子女參加體育鍛煉的為5.1%,家長主動提供器材的為3.5%,10%的家長認為參加體育鍛煉會影響學習成績,家里人認為參加體育鍛煉會影響學習而使得學生想參加又放棄參加者為8.3%。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對事物認識成為他們評價事物的依據,父母家人的興趣、愛好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而家庭正確的要求較易轉化為學生的需要。學生的體育需要和家人的期望一致,父母對子女就會持關心、期待、溫暖和積極的態度,必然促進子女體育動機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孫耀.成就目標取向與體育學習動機的激發[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4)
[2]魯偉明.城郊初級中學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分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5,7(1)
[3]吳建新.大學生體育學習動機的調查研究[J].龍巖師專,200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