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人力資源的價值在知識經濟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突破了以往會計學只研究“物盡其用”的局限,把“物盡其用”置于“人盡其才”的基礎上。現階段人力資源及人力資源會計的問題,在理論上尚處于起步階段。最終被人們所認識、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本文首先論述我國建立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的重要性,然后對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的基本框架展開討論,以期使人力資源管理的體系更加完善。
關鍵詞: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管理會計
人力資源會計最早由美國會計學家赫曼森于1964年在《人力資源會計》中首次提出,20世紀80年代中國理論界開始介紹、研究,至今有了初步成效,但實際應用仍不理想。為了推進人力資源會計在實際中的應用,為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特提出將人力資源管理及相關的會計核算首先納入管理會計范疇的設想。
一、建立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的重要性
1.建立人力資源管理會計是經濟理論進一步發展的結果。人力資本理論的產生,為人力資源會計奠定了理論基礎。人力資本理論的創始人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舒爾茨。他在對農業經濟問題的長期研究中發現,從20世紀50年代起,促使美國農業生產產量迅速增加和農業生產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不再是土地、勞動力數量、資本存量的增加,而是農業工人知識和技術水平的提高。他認為傳統經濟理論的經濟增長必須依賴于物質資本和勞動力數量增加的理論是沒有根據的,人的知識、能力、健康等人力資本的提高對知識經濟增長的貢獻比物質資本、勞動力數量的增加重要得多。
2.建立人力資源管理會計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使人力資源有更多的經濟特征,要求確認人力資源的成本和價值。對人力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進行研究分析,通過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報告,國家可以掌握各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維護現狀,從而采取相應的宏觀調控手段,促進人力資源的供求平衡,確定人力資源開發方向,引導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在宏觀上優化人力資源的配制。
3.21世紀將不再是以資源為基礎的時代,而是知識經濟時代,即以知識的生產、分配、使用、消費為重要因素的經濟時代。針對人力資源會計的運用可促使人力資源的開發、使用的特點,為了在經濟上盡快趕超先進國家,我國應積極促進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推行。當然,適應改革開放、國際接軌的需要,也應積極探索、推行人力資源會計。
二、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的基本框架
人力資源管理會計以人力資源開發成本為基礎,以管理會計的方法為主要手段,通過預測、分析和決策對企業未來經濟活動進行規劃,協調各單位的工作,并提供各種備選方案以及相關信息,特別是對人力資源投資成本與效益進行分析,以便管理層做出最優方案的選擇。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的理論框架主要由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職能、人力資源成本、人力資源價值等要素所構成。
1.人力資源預測會計分析
當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斷調整,人力資源轉移也隨之加快。為保證企業人力資源的需求,必須對人力資源進行科學預測。人力資源預測是根據企業各級各類人力資源現狀,結合企業總體發展目標、產品規劃、組織結構變化、員工個人發展,以及人才、勞務市場供求狀況等諸因素,采用管理部門預測法、綜合分析法和德爾菲法等科學方法,對企業未來人力資源供求變化趨勢進行系統分析,并確定計劃期內人力資源需求量。以此為基礎,對人力資源投資和工資費用等作出科學的預計,為企業人力資源決策與計劃提供可靠依據。
2.人力資源決策會計分析
“管理的重心是經營,經營的重心是決策”,決策的正確與否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人力資源決策會計分析是人力資源部門提出各項備選方案后,會計人員在綜合分析人力資源信息的基礎上,運用會計、經濟數學、統計等方法對每一個方案的預期收益和支出進行估計,從中選擇最符合企業利益的方案。人力資源決策是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的重要依據,對企業的其他決策有重大影響。
人力資源決策分析的內容包括取得決策、開發決策、替代決策和激勵決策。借助于管理會計決策方法,人力資源決策可以采用差量分析法、投資回收期法、凈現值分析法、期望理論、效用理論等。科學的人力資源決策首先要確定決策目標,在此基礎上尋求達到決策目的的可能途徑和方法,提出各項備選方案,通過對各項方案成本——收益的計量分析,最終選出最優方案。
3.人力資源全面預算
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必須具備人、財、物等經濟資源。在企業全部資源中,人力資源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力資源只有同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相結合,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為企業創造收益。因此。人力資源預算應成為企業生產經營全頑預算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預算實質上是計劃工作的成果,它既是決策的具體化,又是控制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據,是“使企業的資源獲得最佳生產率和獲利率的一種方法”。全面預算是以貨幣等形式展示的、未來某一期間內企業全部經營活動的各項目標及其資源配置的定量說明。
4.人力資源控制與考評
企業全面預算(包括人力資源預算)總目標的最終實現,不僅需要對人力資源使用過程實施有效的控制,而且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人力資源使用效果的嚴格考評。人力資源的控制與考評可通過責任會計來進行。責任會計是會計核算與會計管理向企業縱深方向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服務于企業內部的會計制度,它要求企業內部以可控責任為目標劃分責任中心,以各個責任中心作為會計主體進行成本控制和業績考核。
三、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的發展前景及推行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的重要意義
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認為規模經濟和要素質量提高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兩個方面,其中由于人力資本的增量而導致的知識要素質量提高,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遠遠大于規模經濟和物質資本質量的作用,即人力資本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貢獻率遠遠大于物質資本。事實上,美國、日本等一些國家能在二戰后物質資本嚴重受損的條件下,經濟迅速恢復、崛起,很大原因要歸因于這些國家保存了豐富的人力資本,并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投入、使用給予了高度重視,而我國經濟的現實狀況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國家在人力資源的政策上未予重視,巨大的人力資源量,而質卻不高。
一方面,人力資源會計的重要性現已為我國理論界,甚至其他人士的認同;另一方面,我國現在已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并對企業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人力資源的流動、管理、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都有了其生存的內外部環境。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只要合理借鑒國外人力資源會計的先進科研經驗、實踐經驗,政府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支持,鼓勵國內學術界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探討,鼓勵企業界,特別是高科技企業的試行,在我國盡快完善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并付諸實踐是完全可能的。
推行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室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隨著我國勞動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發展,要求確認、計量、記錄人力資源的成本和價值,并對人力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加以分析。其次,推行人力資源管理會計是提供人力資源投資信息的需要。人力資源管理會計通過人力資源取得、開發的耗費和產生的效益等數據信息。不僅能夠反映投資效果,而且能夠有效地控制和調節投資行為,提高人力資源投資的經濟效益。
最后,推行人力資源管理會計是提高使用效率的需要。企業若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成功,必須充分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培訓,為了使每個人能衡量自己在企業中價值,激勵員工充分發揮積極性,必須借助富有說服力的數字資料予以說明,以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
參考文獻:
[1]埃里克·G·弗蘭霍爾茨.人力資源管理會計 1986
[2]譚勁松,馬軍艦.知識經濟的會計創新[期刊論文]-會計研究 1999(2)
[3]堂本估.人力資源會計中人力資源定義的取向 2001(2)
[4]劉運國.人力資源投資效益評析 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