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氣候變化是全球變化研究的核心問題和重要內容。近年來世界各國出現了幾百年來最熱的天氣。全球氣溫呈現上升的趨勢,厄爾尼諾現象也頻繁發生,給各國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農業生產是一種大規模的人類活動,引起全球氣候化,如甲烷、氧化亞氮和二氧化碳等產生與農業生產本身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農業生產中化肥的施用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化肥是萬萬不能的。
關鍵詞:甲烷 氧化亞氮 施肥 溫室效應
一、溫室效應與溫室氣體
溫室效應是指由溫室氣體所導致的近地層增溫作用。溫室氣體是指大氣中具有溫室效應的某些微量氣體.主要有:CO2、CH4、N2O、O3等。農業施肥活動與溫室氣體有密切關系。
二、溫室氣體與農業生產活動
農業生產中,化肥增加農業循環中養分的總量,在農作物增產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許多生產者為了追求高產,過量或不科學的施用化肥,不僅浪費了大量資源,而且化肥在土壤的貯藏及水、氣環境中發生化學反應,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
1.就全球而言,CH4的主要排放源是稻田。我國是世界的水稻大國,稻田面積占世界總面積的23%,而稻田排放率存在地區差異的關鍵因素是土壤的特性和農業管理制度,包括肥料特性、施肥量、施肥方法、水管理方式等,氣溫等環境因子只是第二位的影響因素。
2.N2O的主要來源是土壤釋放。農田耕作中大量的施肥等活動增強了排放N2O的程度。鑒于上述情況,在河北省進行的針對性調查。
調查一:農民在每次一畝地的平均施肥量為多少?
科學的施肥量為:氮肥施用量(千克/畝)=40.4(千克/畝)
調查結果分為四種情況:施肥量在30千克的占16%,施肥量在40千克的占8%,施肥量在50千克的占46%,施肥量在100千克的占30% 。數據明顯顯示,大量的氮肥沒有被吸。沒被吸收氮肥,一部分在土壤中的貯藏及在水、氣中發生硝化作用,此時就會產生N2O,一部分滲透到地下水中,污染地下水,一部分,在地表徑流。
調查二:農民在作物的各個生長時期是否會用不同的方法施撒化肥
經調查,在作物的不同生長期用不同的方法施撒的不多,這不利于植物對肥料的吸收,影響肥料應發揮的效益。99% 的人在施用氮肥時是根外施肥,大部分的氮肥銷化釋放出溫室氣體。
氮肥無論是固態或液態都必須深施在土表以下6-10厘米,并要覆蓋嚴實才能減少氨的揮發損失。國內的研究表明:碳酸氫銨深施,其肥效可以較表施提高50%以上。尿素深施可以較表施提高肥效約30%。但氮肥深施如果由人工開溝、覆埋,困難很大,只有借助于性能優良的施肥機具,才能付諸實現。
三、農民意識方面
我國是農業大國,現階段農村人口較多,農民在加大溫室氣體釋放中的位置是不可或缺的。對此,針對農民意識方面作了相關調查。
調查一:農民在生產過程中對化肥與環境污染及溫室氣體的了解程度
農業生產活動中將99%的農民在提高產量方面首選的是化肥,并且對化肥所釋放的有害氣體病不是很了解,甚至有30%的人不關心化肥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農民是化肥的使用者,農民在對化肥的使用方面的習慣及方法是不可忽視的。
調查二:農民對科學施用化肥的了解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60%的人不懂甚至沒聽過科學的施用化肥,85%的人靠經驗在施用化肥, 31%的人不關心是否需要科學施肥。這足以說明農民在此方面的意識很差。
四、綠肥
綠肥是用作肥料的綠色植物體,不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對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在農民對綠肥的了解程度方面做了相關調查。絕大多數農民對綠肥并不了解,綠肥并沒有得到廣泛推廣。綠肥在南方的種植面積較大,但是在北方綠肥依然可以使用。例如:大巢豆。在我區具有廣泛的適應性,高山、半山、河谷平壩均可種植,稻田、旱地均生長良好,鮮草產量一般為1500-2000公斤,高的可達3500公斤。留種容易,種子產量高。每畝用箭舌豌豆750公斤壓青,相當于畝施用尿素8.2公斤,普鈣6.9,硫酸鉀6.6公斤。
五、解決辦法
1.普及科學使用化肥及如何保護農村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對農民進行宣傳教育。
2.推廣秸稈過腹還田技術,提倡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使用。發展噴灌的方式灌溉。
3.在農村建立廣大的數據資源庫,推廣并發展測土配方技術。搜集必要的田間數據,解析土壤肥力的變化及氮磷鉀的肥效情況,為配方施肥提供依據。將化肥的生產、供應、使用聯成一體,滿足農民對化肥品種和數量的要求。
4.農民對科學技術知識的接受程度會有所不同,針對這方面我們需要從社會和農民兩方面下手,生產并發展地區專用肥和復合肥。
5.開發便捷的施肥工具,發展氮肥深施技術。氮肥無論何種形態、無論是旱地還是水田、無論是作追肥還是基肥,都應該深施。氮肥深施既可以顯著提高利用率又可以減輕氮肥向溫室氣體的轉化的程度。
6.推廣并發展綠肥。
7.建立化肥使用的反饋平臺。加強肥料效用跟蹤,及時將農民對化肥使用方面的意見及建議整理總結,進一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以便減輕對溫室氣體的排放,切實朝著以人為本的科學生態農業的方向發展。
8.制定相關的節能鼓勵措施,培養并獎勵示范戶。
針對農業施肥活動,淺談了農民在溫室效應中的位置。普及農業施肥方法方面的知識,對緩解溫室效有很大的幫助。工業反哺農業,在此方面更應該發揮作用,生產符合質量標準的化肥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褚天擇.化肥科學使用指南.[M].金盾出版社.1997:(56)
[2]吳兌,秦大河.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M].氣象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