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教育技術專業的調查研究,分析了本學科教學評價的發展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對教育技術評價體系的建設進行綜述,同時做出自己的初步論斷。
關鍵詞:教育技術 教學評價體系 評價標準
注:本文系衡水學院2010年院級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0046
教育技術學在中國起步較晚,屬于一門新型的學科。通過對幾所院校教育技術專業的調查發現:對這門學科的教學評價方式,仍舊依據傳統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而沒有根據本學科“教學形式網絡型、教學方式多樣性、教學內容實踐性”的獨特的特點,建立起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理論和方法,存在著傳統的重視課堂理論講授評價,輕視實踐動手操作技能評價;重視教師評價,輕視學生評價等問題。
反思傳統的教學評價標準,如果套用在新興的教育技術學科中,不難看出存在諸多弊端:
1.教育技術教學評價背離本質,聽課評課難以科學規劃。
傳統的教學評價,主要是作為學校對教師進行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難以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導致評價活動背離了它溝通師生感情,提高教學水平和學習質量的本質。同時由于傳統的評價體制,主要是針對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教學方式的教學體系,與教育技術專業“以實踐操作為主,理論為輔”的專業特性并不一致。由于教育技術專業的特性,聽課評課如果提前沒有做好規劃,就會顯得隨機,散亂、不系統。無法起到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相長的良好學習氛圍。
2.教育技術教學評價標準陳舊,專業特性無體現。
傳統的教學評價,已經跟不上現代社會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浪潮,不能體現當前教育發展的趨勢。傳統教學評價體系始終從一個角度、采用固定的評價標準與模式對所有的教師進行相同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是不科學的。教育技術這樣一個依托多媒體教學,信息化,時效性比較強的一門學科,用和其他學科相同的一種評價體系進行評價,忽視了專業差異性、人員的主體性,本身就不符合評價的科學性,既不能對教師、學生進行個別化評價,又不能體現評價的價值。
3.教育技術教學評價方式單一,學習實效無法考核
傳統的教學評價,注重總結性評價,主要考核結果的客觀、準確性。信奉“眼見為實”。這就掩蓋了教育技術教學活動中豐富的教學設計、創造性思維等。這樣的評價結果具有單一、片面性。導致這種量化方式很容易引發課堂表演現象,而對于包括教學設計,課件制作、多媒體創作等需要抽象性,發散性,創造性思維的學習實效就無法考核了。輕視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結果,會使得教學工作不具備科學性,實際的教學效果并不能較為全面的展示出來。
4.教育技術教學評價外行,教師學生自我評價缺失。
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成為領導評價的一言堂,同事評價的走過場,學生評價較少,甚至出現學生無評價的現象。而評價意見的最終形成仍然由學校領導層決定,而教育技術學科,多為新興的電子化、網絡化、信息化教學,學習的科目也緊貼于社會發展。這種情況下,只有熟悉教育技術教學內容的教師與學生,才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優缺點。
因此,現行教育評價體系已成為教育技術專業教學發展的主要阻礙之一。為了克服現行教學評價存在的諸多問題,就必須在教育技術教學評價體系中,引入“多樣化”評價。
1.評價功能的多樣化
教育技術教學評價的功能多樣化主要是指弱化評價的考核功能,強化評價的激勵功能,課程改進功能,總結功能。以促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為首要出發點,激發教師的內在動力,指明教師未來的發展方向,調動起教師的積極性,起到正面導向的功能和作用。同時合理的利用評價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2.評價主體的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評價對教學評價的認定,往往是學校管理層拍板,評價對象只能被動地接受評價。而在教育技術這種網絡學科的交互性的特點影響下,評價對象也是評價主體。重視自身的評價,對自我的完善、自我的認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師與學生應該參與評價的全過程。要使教學真正得到改善和提高,必須通過師生對自我的正確認識才能實現。在對學生評價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而對于教師的評價也應當結合學校督導小組評價、同事評價和學生評價結論。
3.評價標準的多樣化
教育技術教學評價,由于其多樣化的專業特性,不能以一個標準衡量所有被評價者。網絡化時代,要求的評價標準是多元的,對信息的收集是多樣的,對評價對象的價值判斷也會關注評價對象的差異性和個性化的發展。在注重絕對評價的同時,也應注重相對評價,同時還應結合個體內差異評價法,結合教育技術學科特點,建立富有多樣性、個性化的評價標準。使得教師、學生均能保持較好的教學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同時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對自身有更加明確的定位和認識。
4.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傳統教學評價中,課堂上的數字指標,考試結果分析往往成為單一的評價方法,而教育技術教學評價應在重視傳統的評價方式的同時,會更多利用網絡信息化,多元化評價。結合專業和學科特點,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專業的個別化評價。比如針對學生評價,可以采用檔案袋、課堂表現、提問、課下作業、考試、教師面談的方式,教師也可以調查小組成員間的相互評價,結合這些結論,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只有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多維的評測被評價對象,才能更為全面地反映教育技術專業教學的全部內涵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