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運動是一項集智力、體力、技能于一體的全身性隔網對抗項目。近年來它越來越多的成為人民大眾的重要身體鍛煉手段,尤其是在高等學校內,已經有很多的學生把羽毛球運動作為自己體育課的首選,而羽毛球運動在我校的學生當中也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在經過本人近幾年的教學后發現,雖然學生都經過羽毛球課的學習,但學生對進行羽毛球運動的熱情并不高漲,尤其是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不明顯。究其原因發現,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制約了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積極性和興趣性。因此,改變教學方法成為羽毛球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所謂“多球組合教學法”是指在羽毛球教學當中把進行羽毛球運動所需要的各種身體素質、技能技法以及各種球路、步法以多球練習的形式相互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和練習的方法。例如:技法手感組合練習、步法球路組合練習以及靈敏性與協調性的組合練習等。
1.結果與分析
從表1、表2的試驗結果來看,實驗班學生的羽毛球專項技能合格率要遠遠高于對照班,并且實驗班學生的羽毛球技術動作掌握熟練,連續擊球能力強,失誤少,尤其是在體力下降的情況下對羽毛球的控制能力要明顯好于對照班的學生。
2.多球組合練習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2.1技法手感組合練習
技法——手感組合練習是把羽毛球當中的各種技法與手感結合起來進行練習。例:教師采用多球給學生喂球,學生在前、后場進行拉高遠球與劈、吊球以及放網前小球與網前挑高遠球的技術動作的練習。這個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鞏固學生正確的擊球動作的同時,培養學生對羽毛球良好的手感。
2.2步法球路組合練習
步伐——球路組合練習是把羽毛球當中的各種步法結合起來進行練習。例1,教師采用多球給學生喂球,學生在前、后場之間利用羽毛球步法移動,進行拉高遠球與放網前球的技術動作的練習。例2:教師采用多球給學生喂球,學生在前、后場之間利用羽毛球步法移動,進行網前挑高遠球與后場劈吊小球的技術動作的練習,這兩個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強調步法移動到位的同時鞏固學生正確的擊球動作和培養學生對羽毛球良好手感。這個方法還對學生的體力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在練習初始,學生不論是在回球質量還是在步法移動都能達到要求,但隨著練習時間和練習強度不斷地增加,學生的體力逐漸下降,開始出現步法凌亂,回球不到位,甚至是回球出界或下網的現象,因此這個練習方法還可以鍛煉學生在體力下降的情況下,對羽毛球的控制能力。
3.3靈敏性與協調性的組合練習
例1,學生持拍背對羽毛球場等待教師發球,教師持多球在對面半場發球(高遠球),在發球的同時發出口令,當學生聽到口令后迅速轉身擊球,這個練習要求學生要在短時間內辨別出來球的方位與速度,然后利用步法快速移動到位,最后做出最合理的擊球動作將球擊回。例2,教師站在網前持多球發網前小球,要求學生站在T字線上移動接球,教師發球時要注意變化發球的落點,要具有欺騙性,最好是有假動作,而球的落點又不能太刁鉆,以便讓學生接到球。這兩個練習對提高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性是很有幫助的。尤其是第二個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羽毛球落點的預判意識。不但如此,這兩個方法還具有趣味性,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對羽毛球技術動作的練習不再感到枯燥和乏味。
3.結論與建議
羽毛球運動是一項變化性極強的運動。而現行的羽毛球教學法,只強調學生對羽毛球技術動作的練習,而忽視了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變化。練習技術動作本身就是非常枯燥乏味的,這就使得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積極性降低了。使用多球組合教學法進行羽毛球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枯燥乏味的技術動作練習產生濃厚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在技術動作練習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對于羽毛球運動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教學時,要區別對待,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降低練習強度與練習密度,使其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戴勁.《高校羽毛球課考核評分標準研究》.體育文化導刊,2008(10)
[2]王蕾.《高校羽毛教學方式的構建與創新》.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5(2)
[3]謝耀良.《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方法探討》.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