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作為黨與職工群眾聯系的橋梁和紐帶,作為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要審時度勢把握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文化建設需要的態勢,發揮工會組織的自身優勢,積極探索企業文化建設在工會工作中的有效途徑,進一步豐富工會工作的內涵,拓寬工會工作領域,提高工會的地位。
一、工會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在需求
1.參與企業文化建設是提高工會地位的需求。工會的地位是指工會與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關系中所處的位置。是通過工會與黨和國家政權的關系得以體現,是通過法律所保障的工會地位及相關權利和義務得以確定,是通過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得以實現。
2.參與企業文化建設是工會本質的需求。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工會作為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所以,企業文化建設是工會本質的必然要求。
3.參與企業文化建設是工會基本職責的需求。工會的基本職責是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正確運用法律處理侵害職工群眾利益的各種問題。職工的合法權益包括政治權益、經濟權益和文化權益。因此,工會不僅要維護職工群眾的經濟權益,而且要維護職工群眾的政治權益,還要維護職工群眾的精神文化權益。所以,企業文化建設也是工會履行基本職責的客觀需要。
4.參與企業文化建設是工會根本任務的需求。建設企業文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人是發展生產力的第一要素,在職工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勞動能量和智慧力量。企業要發展,就必須千方百計提高職工群眾的素質,調動和激發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工會作為職工群眾組織,以建設“四有”職工隊伍為根本任務,就必須教育和培養廣大職工,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樹立主人翁精神,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職工積極投身經濟建設的主戰場。這是工會組織在新時期必須承擔的光榮使命。
二、工會在參與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優勢
1.“職工之家”的優勢。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工會是“職工之家”,最貼近職工群眾,因而最了解職工群眾的喜怒哀樂,最清楚職工群眾的所思所想,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通過卓有成效的活動把職工凝聚在一起投入到文化建設中去,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民主管理的優勢。工會通過職代會組織職工參與企業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廠務公開工作,使企業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在企業重大決策、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及干部廉政建設等問題上充分反映職工群眾的意愿和要求,這是工會工作的任務,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企業文化建設重在職工參與,這樣既密切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又增強了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活動陣地的優勢。企業文化建設需要扎扎實實的工作,無論是宣傳、教育、引導、熏陶,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場所和必要的設施,而工會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擁有工會自身的俱樂部、圖書館、文化宮等文化教育陣地,為職工創造富有文化品位的學習、休閑、娛樂、消遣的場所和自我學習、自我提高、自我表現、自我展示的舞臺,使職工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為塑造健康文明、時代感強的企業文化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4.弘揚勞模精神的優勢。優秀職工是企業的形象,勞模標兵是企業的典型。在企業三個文明建設中,模范先進人物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他們身上所體現的正是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工會圍繞安全生產經營抓好深入塑造優秀職工形象,開展創先評優、弘揚勞模精神,陶冶職工情操,推動企業文化建設,達到教育和激勵職工的目的。
5.開展勞動競賽的優勢。開展勞動競賽、打造企業品牌是企業文化的標志。努力造就一支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職工隊伍,既是市場經濟競爭的需要,也是企業發展的需要,同時也受到廣大職工的歡迎。工會不但可以參與企業文化建設,而且可以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職工技能大賽”、“書畫展覽”、技術創新以及各類文化藝術活動,有力地推動了企業文化建設。
三、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企業文化建設
1.積極參與,把握工會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結合點。工會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從實際出發,緊緊圍繞企業的中心工作,在目標上與企業發展保持一致。要善于從企業工作的全局上確定工會的工作和任務,堅持維護職工利益,積極反映職工的意見與愿望,引導職工既要維護個人的利益,也要保證企業的合法利益,正確處理個人與企業的利益關系,樹立企業整體價值觀。以企業整體發展的新成果鼓舞人心。使職工加深對企業精神的理解和認同感,把職工的思想與行為統一到企業發展的目標上來。
2.以人為本,找好工會工作在企業中的切入點。工會要把職工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迫切要求解決的難點問題,作為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職工是企業構成的主體,職工要靠企業求得生存,在企業中期望得到最大的經濟收入,以滿足自己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企業要依靠自己的職工獲取最佳的經濟效益來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實現發展。企業也只有在發展中才能改善職工的物質文化生活。工會組織要通過卓有成效、形式多樣的活動采取相應的激勵手段和措施,通過滿足職工的個體需求,綜合調動職工的潛能和積極性,以此來完成企業的目標和任務。
3.圍繞中心,夯實工會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落腳點。工會要圍繞企業經營管理這一中心工作,把企業文化建設納入到工會的整體工作中去,有計劃、有步驟地按照黨政部門的安排,參與企業文化建設。
一是努力提高職工隊伍的綜合素質。工會組織要協助黨政部門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教育,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職工群眾的誠信道德水平;加強對職工的文化素質教育,通過政治理論學習、業務技術學習、崗位技能培訓等形式,不斷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和群眾性提合理化建議的質量,逐步形成職工終身、企業長期受益的良好文化氛圍。
二是廣泛開展群眾性的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職工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是企業文化形成的基礎,他們在生產實踐中創造和積累了許多經驗,工會組織要善于從他們身上發現閃光點和共同點,最大限度地挖掘職工的聰明才智,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豐富企業文化生活。
三是要充分開展民主管理活動。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之一就是開發人力資源,體現人的價值。而民主管理是體現職工群眾參與企業管理的有效形式,通過切實有效的民主管理,可以增強職工的主人翁意識,為職工提供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和機會,逐步形成各盡所能、各展其才的良好氛圍。
四是要大力宣傳企業精神。用員工易于接受的活動形式,詮釋企業精神的豐富內涵、文化傳統、基本精髓、時代風貌;通過宣傳能代表企業精神的模范人物和先進工作者群體,發揮好模范人物和先進集體在培育企業精神方面的導向和示范作用,把個體行為轉化為群體行為。加強企業精神的灌輸教育,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用企業精神規范職工的具體行為。
五是著力塑造企業形象,促進企業的文明、和諧和穩定。在企業中開展爭當文明員工、建設文明班組、創建文明單位等各類主題教育活動,既是塑造企業形象的基礎工作,也是工會工作的重要內容。此外,要經常開展有益健康、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活動,如文體活動、勞動競賽等等,把趣味性、知識性、思想性結合起來,寓教于活動之中,使職工受到啟迪,受到教育,受到感染。陶冶思想情操,升華精神境界,使企業始終保持團結向上拼搏奮進的工作局面。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建設離不開管理者的精心培育、離不開廣大職工的積極參與、離不開工會組織所發揮的作用。工會組織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條件, 不斷創新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思路、活動載體、活動形式和激勵機制,豐富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把企業文化帶入到企業生產經營、職工的休閑娛樂和自我教育之中,使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得到加強,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