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沒有定律,貴在得法、得體、得當。比起制度化、精細化的剛性管理,人性化、人格化的柔性管理更容易收獲良好的效果。實施人性化、人格化管理,不光能給教師的專業成長增添動力,還能給學校的發展注入活力。
要想在管理中凸顯人性的溫暖,昭示人格的魅力,作為校長,我們必須蹲下身來,傾聽教師的心聲。教師是學校和學生聯系的橋梁,是知識和生命聯結的紐帶。傾聽教師的心聲,感受教師的喜怒哀樂,承領教師的心愿夢想,我們才能走進教師的精神世界,激勵他們快樂工作,詩意生活。傾聽教師的絮絮心語,窺視他們的心靈希冀,我們才能夠用妥貼的言行溫暖教師,用恰當的方式引導他們發展。如果只是站在所謂的“領導崗位”上自陶自樂,俯視下屬,還擺出一副嚴肅的面孔,頤指氣使,任意臧否,就會在自己和教師之間筑起阻礙交流的厚壁,阻滯學校發展的步伐。
教師不僅是學校管理的對象,更是學校建設的主體,是學校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傾聽教師的心聲,我們就不會一味地埋怨教師的懶惰,苛責教師的散漫。蹲下身來傾聽教師的心聲,我們才能鼓勵教師持續不斷地蓄積能量,并為學校的發展責無旁貸地奉獻自己的火熱情腸。
有人說,教育是良心工作。這句話的本意是為了增強教師的責任擔當意識,促使他們更好地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作為一校之長,我們不能憑借這一空泛的說項,將工作與責任全部推給教師,而應該通過得體的言行,促使教師心情愉快地工作。許多管理案例表明,當一個教師對校長的管理產生足夠的心理認同時,他就會對校長產生親近感,從而將對校長的親近感轉化成對學校工作的熱愛。否則,就會對學校工作產生厭倦感。因此,從發揮教師的作用這一角度來研判,校長應該摒棄“官本位”意識,淡化“管本位”理念,憑借真摯的態度、真切的關愛、真誠的交流,拉近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借助與教師的心靈碰撞,達成相互之間的情感交融和性靈相通。
要想走進教師的精神世界,校長也必須蹲下身來,傾聽教師的心聲,和教師傾心交流。蹲下身,不光是為了展現管理者的民主風范,更是給普通教師一個傾吐的機會,以實現校長和教師心靈上的相通和精神上的契合。對于教師來說,在交流中感受到了自己被尊重,不僅會讓他們在心里生成快意,還可以幫助他們提升專業成長的自覺性,進而將學校管理中的消極因素化為學校建設中的積極力量,推動學校整體工作的健康運行。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校李老師對生活缺少熱情,對工作挑三揀四,對學校的事務漠不關心,有時,還會對學校里安排的一些活動說長道短。李老師的不當言行在教師中間產生了消極影響。發現了李老師的非正常表現后,我沒有簡單地對其進行批評,更沒有因為他的“拖后腿”而另眼相看,而是多次找他傾心交談,認真地聽他訴說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煩惱。對于他的生活困難盡力予以幫助,針對他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想方設法替他出謀劃策,幫助他排解壓力,對于他的情感訴求,也給予積極關注、有效疏導。漸漸地,李老師改變了對人的看法,轉變了對事的態度,調整了自己的情感訴求,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成了學校里的教學骨干。
可見,對教師的感受真誠體驗,對教師的變化細心觀察,對教師的進步真情贊賞,必然能夠鼓起教師的生活信心,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校長要利用現有條件,多角度、多層次地和教師交流。如果受條件限制,無法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不妨進行電話溝通,加強網絡聯系??傊?,要用平等意識、低位思想來表達對教師發自心靈深處的愛。
蹲下身來傾聽教師的心聲,不是為校長本人博得一個“禮賢下士”的名聲,而是為了促成教師的專業成長,實現教師的個性發展。當今學校發展中出現的“千校一面”模式,是因為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在片面追求績效(分數)的時候,喪失了個性,成為惟分數是瞻的“成績承包商”。
有個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個性的學生,催生出有魅力的學校。要想培養出有個性、有才華的教師,我們就不能拿條條框框去約束教師,拿趨同標準去“錘煉”教師,更不該逼迫他們在分數的戰場上征戰殺伐,迷失自我。要樂于蹲下身,了解教師的心思,理解他們的情懷,體察他們的愿景,認可他們的目標,并為他們富有特色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要創造輕松、自由的氛圍,有意識地培養教師的學問精神和學術品質,打造教師專業成長的“花樣”方陣,為教師的助人、興校、益世提供精神保證。在這方面,我努力因人制宜,為教師專業發展培植適宜的土壤,不拘一格,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潛能。有的教師喜愛搞課堂設計,我就為其購買教學光盤供其學習研究,有的教師喜愛閱讀寫作,我就為其訂閱相關的雜志供其揣摩,有的教師愛好書法、繪畫,我就為其添置相應的材料任其使用……同時,我還能根據教師的特長,在學校里設置相應的興趣小組,確保教師的特長有用武之地。
大量的事例表明,一個教師的成長可以帶動一批學生的成長,教師的個性發展也能推動學生的多樣化成長。讓有特長的教師影響、引領他人,最終促成學校優秀群體的形成,不光能讓更多的教師體驗到專業成長的快樂,更能為學校的發展添加動力支持。
(作者單位:江蘇新沂市第四中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