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平 郭敏曉 黃凌云
摘要:實踐教學是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教學環節,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徑。當今社會對人才的崗位要求不斷提高,高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強弱是用人單位需求的一個基本考量。文章通過對高職學生的現狀分析,探討如何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探索
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是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高職教育的發展,兼顧著社會、經濟和教育三重因素。現代高職教育是一種技能型教育,強調“工學結合”,重視教學環境的職場化,充分體現“學做一體”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工作中學習,充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并且能夠做到與校企的有機統一。
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能否搞好實踐教學環節,也是實現高職培養目標的關鍵所在。如何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此進行了探討。
1 高職學生現狀分析
1999年開始的高等學校大量擴招以后,高職院校能夠錄取的學生都是成績相對較差的,這樣使得原本成績很差的學生也有了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機會,但大多數的人并非是主動地來到了高職院校,對所學專業也不感興趣,因此出現了不珍惜大學學習的現象,學習動力缺乏的現象很明顯,普遍出現厭學、逃課、抄襲作業、迷戀網絡游戲、戀愛、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1.1 文化基礎差,底子薄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來自普通高中學校,都是成績相對比較落后、學習科目成績偏差很大的。有的專業是理工科的,而在讀的學生本身是學文科的,這樣在學數學、化學等科目時倍感力不從心,造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1.2 學習興趣不高現在的高職學生由于選報專業時大多是聽從父母的安排,父母考慮更多的是專業是否熱門、以后畢業了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這些比較現實的因素,沒有考慮孩子的興趣所在,再加上現在的孩子自己考慮的也不多,總覺得自己畢業后不想從事專業工作,所以對學習缺少興趣。
1.3 學習方法不當由于孩子在初高中階段就沒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欠缺,所以在進入高職院校后學習生活一下子放松不少,出現了學習懈怠的狀況。學習不主動、學習方法不當最終導致學習困難,最終出現學期課程成績不及格的現象。
1.4 缺少創新精神 現在的高職學生大多是按部就班,聽從老師的安排,缺少自己的想法,創新精神缺乏;碰到問題也不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
2 正確認識高職實踐教學的作用
高職學生畢業后的崗位主要是到生產、管理、服務等行業的第一線從事技術、管理與服務工作,需要的是真才實干,所以高職教育必須重視實踐教學,把實踐教學作為課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要把其放在重要地位,并且賦予它與理論教學同等的地位。
2.1 實踐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增強學習興趣
現在的高職院校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對學習缺少興趣,主觀能動性不強,對理論知識學習一知半解。實踐教學可以有所改觀,使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實踐任務,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增強學習興趣,主觀能動性也得到提升,克服了理論教學比較抽象的弊端。
2.2 實踐教學能夠檢驗理論知識。理論教學的抽象,使學生很難真正掌握知識;而實踐教學的形象性、可操作性,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從而真正認識到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關系,體會到掌握理論知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3 實踐教學培養鍛煉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在實踐教學中,通過不斷的強化訓練,學生專業技能不斷提升,使他們畢業后能更快地適應專業崗位需求。在培養操作技能的同時,也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3 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途徑和方法
高職教育具有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雙中心”的特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體驗性,重視學生的“學中做、做中學”,做到教學做合一、學練并重。
3.1 改變傳統實踐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實踐教學中,往往是以教師為核心,教師是內容專家,詳細講解操作步驟,并動手演示。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是以個人為中心,在教師的細心指導下按實驗指導書的步驟按部就班的做實驗,碰到問題問教師,自己不會想辦法去分析和解決,這種教學方法不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靈活利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也不利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所以,在實踐教學中,要使傳統教學改變為行動教學。在實踐操作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團隊為核心,教師是過程專家,要使理論知識圍著實際應用,并且讓每一次的實踐都是一個主題的有機融合,這樣的實踐教學方式,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新性和實際動手能力,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要有機結合 在當前的高職教育中,實踐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系的,所以要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理論教學中結合實踐操作,在實踐教學中引入理論知識,做到“教、學、做”一體,真正培養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中,要結合實際,多舉專業工作崗位的實例,避免單純的理論講解,。多講解應用方面的知識,傳授的知識以“會用、夠用”為原則,有些知識可以忽略。在理論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和實物教學,再結合板書,這樣收到的教學效果比單純的理論講解要好。在實踐教學中引入理論知識,是需要用理論知識去指導實踐操作,用實踐操作去檢驗理論知識,讓學生知道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的意義。在做實驗的時候,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要采取課前預習、課中練習、課后總結相結合的方式,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把理論知識學得更扎實、更深入。
3.3 改變實踐教學考核方式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課程的考核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傳統的考核理念一般都是以教師管理為主,教師單一評價,學生沒有參與,考核的是學生學習個體,以最終學習結果為主,這樣不利于學生整個實踐操作過程的學習,會出現“作弊”的現象。所以要改革這種考核方法,要以學生自我管理和教師管理相結合,個體考核和團隊考核相結合,以考核學習過程為主,成績的評定要以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團隊互評相結合,這樣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主人翁精神,大大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
3.4 多渠道創造實踐操作的機會 要提高操作技能,關鍵還要多動手、多訓練。像高職委搭建的技能大賽平臺為高職院校的技能培養和專業實訓提供了近距離學習和借鑒的樣板。通過技能大賽,不僅搭建了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展示的平臺,更是引領了職業技能培養的方向,有效促進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促進了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
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措施,讓學生多接觸真實的職業場景。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一就業就能適應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是其要實現的首要目標。所以學生只有在職業的真實情景的教學環境中,才能夠全面了解職業活動的完整流程,練習職業所需要的技能,體驗職業活動的真實感受,這樣才能在離開學校后能夠真正實現“零距離”的就業。現在高職院校開展的“頂崗實習”就很好地證明了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