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寶山
摘 要 新課程改革對人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學理所當然地受到了空前的關注,接受了嚴俊的考驗。語文教師如何引領學生學好語文、善用語文,使他們得到更大的發展呢?教師如果能有意識地誘導學生收集有關信息資料,在收集中求知,在收集中拓展,那么,收集也不失為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一條高效途徑。
關鍵詞 采擷 整合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Pick Pearl and Broaden Thinking
——How to Guide Primary Students to Collect Learning Materials
YE Baoshan
(Fujian Ningde Pingnan Tangkou Central Primary School, Ningde, Fujian 352300)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language teaching by the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and accepted strict test. Our language teachers how to lead students to learn the language, use of language, so that they get greater development? I think if the teacher can consciously induce students to collect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in the collection, and expand in the collection, then the collection may be an efficient way to learn language and improve the language proficiency.
Key words pick; integration; application
人生有限,知識無境。一個人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將所有的知識學完。那么,如何在較短的時間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呢?學會收集學習資料是一種好辦法。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大致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已經牢固掌握的,能夠熟練運用的;另一部分是似懂非懂,含糊不清不能嫻熟運用的。對于第二部分的知識可以通過收集學習資料,使之變非懂為懂,變含糊為清晰。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神州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這些因素為學生收集學習資料也提供了廣泛龐大的信息資源。誠然,有的資料不懂可以上網查找,但那是查資料,用完也許就忘了,與收集資料是兩碼事。收集資料就是將自己還沒有完全搞清楚而在學習上非常需要的知識,或在課外自己發現的(包括上網查找)與學生學習有關的知識,按一定的方法,通過收集分類、整合內化,使之變成熟知的知識而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收集學習資料不但能提高學生敏銳的觀察力、高度的探索發現興趣、深刻的思考理解能力,同時能增長綿綿不盡的新見識。廣博的學習資料就像灼灼閃爍的明珠,學生在自己收集的無數顆明珠光艷的映照下,就能不斷地創造奇跡。而這顆顆明珠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采擷。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真實體驗到,指導學生收集實用的學習資料應從下面幾個方面展開:
1 依據教材,觸類旁通,擴展知識面
語文課本里的課文是一篇篇經過精選的文質兼美的文章,學生在學習理解了課文的內容之后就應趁機指導學生收集與之相關的資料,使之起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作用。例如:學生學了《諾貝爾》(五年級上冊 江蘇版)一課后,理解了諾貝爾是瑞典的化學家,他的一生在機械和化學方面有過許多發明,而他最突出的發明是炸藥。接著叫學生課后去收集有關科學家的資料。如,學生收集的有:愛迪生是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他一生竟擁有白熾燈、留聲機、炭粒電話筒、電影放映機等2000項發明創造;富蘭克林是18世紀美國的科學家,他揭示了雷暴之謎并根據靜電放電原理發明了避雷針;居里夫人是英國的化學家,她夫婦提煉了化學元素“鐳”;愛因斯坦是美國的物理學家,他提出了廣義相對論。還有牛頓、瓦特、萊特兄弟、祖沖之、張衡等十幾位古今中外科學家的生平事跡。又如,學了杜甫的古詩《絕句》(其三)之后,讓學生收集背誦《絕句》(其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詩。學了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讓學生收集背誦《小池》、《曉出凈慈詩送林子方》等。再鼓勵學生上網查閱資料交流。只要學生懂得以所學課文為主體,找出知識間的密切聯系,觸類融合,便打開了學習語文的無限空間,其樂融融。
2 走進生活,開闊眼界
“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鄙钍菍W習的大課堂,讓學生到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學習貼進豐富的生活,無疑像是為學生學習語文插上一對寬寬的彩翅,無時無處不在吸收、內化著知識。正如“新大綱”中所指出的“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進行收集信息,將會受益匪淺。當學生走在馬路上,會看到一些有關交通安全、保護環境方面的警示語,可讓學生記一記,收集在一本小冊子上。如:有的同學抄錄了“寧可繞百步,不走一步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運安全最重要”和“一花一木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綠草青青,踏之何忍”等句子。當學生漫步街頭巷尾時,可以誘導學生記錄一些商家、店家的廣告語。如有的學生收集到了“菊景甲天下,茶香溢四方”、“家友,千家萬戶的朋友”等句。當然,還可以讓學生留意城市、街道建設的宣傳語。如桐香已舉辦了兩界“中國桐香菊花節”,讓學生收集 “桐香田野菊海,中國秋色一絕”、“冬季到臺北去看雨,秋季到桐香來賞菊”宣傳桐香的標牌語。還可以讓學生收集人家過年過節貼的對聯,收集日歷本上的小知識、小常識,收集看到、聽到的各類廣告語等。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只要教師伺機點撥學生多觀察、多收集,在生活中學知識、長學問,其語文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 根據愛好,發揮特長
我們每位教師要從大處著手小處著眼,用全面發展的眼光來培養新一代的接班人。而培養具有個性、有特長的創造性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創設有利條件幫助學生收集他所想要、所喜歡的資料,供他們去選擇學習、運用創造。如有的學生特別喜歡音樂,尤其愛唱校園歌曲,就幫他選校園歌曲和有關音樂方面的書籍供他演唱學習,把學校的音樂錄音帶、錄像帶及CD片特別是有關校園歌曲的都借給他鑒賞,還鼓勵他自己譜曲寫詞。后來他在中心校舉行的音樂比賽中得了第一名。有的學生喜歡寫詩,就把一些兒童詩、古代詩詞借給他研習。有一位學生寫的一首小詩《秋風》:“秋風像一首歌,她輕輕唱著,唱遍每一個角落。她走過田野,金色的稻谷遙招手;她跑進果園,誘人的果子綻開了笑臉……”公開發表在了《少年報》上,另一個同學寫的《迎春花》也發表了。另外,還激勵他們去寫故事、童話、小散文等。當然,學生的興趣各顯千秋,有的學生還愛好書法、美術,有的喜好小制作、小發明……語文教師就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愛好特長,盡可能地創設優越條件,提供有利機會,幫助學生收集、保存、運用有關學習資料。這樣,使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學生在聽聽唱唱、讀讀寫寫、畫畫制作中創造奇跡,使學生在采擷的資料中探索整合、提煉升華,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就能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
4 理清知識脈絡,展示文才
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很有必要進行一番梳理、歸納或依據已知知識觸類收集相關資料,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靈活運用,展示文才??砂聪铝蟹诸愂占?,如:(1)描寫春夏秋冬的古詩各四首;(2)歇后語和諺語各寫五則;(3)寫五個神話成語,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女媧補天、開天辟地;寫五個寓言成語,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劍、自相矛盾、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寫五個歷史故事成語,如負荊請罪、三顧茅廬、破釜沉舟、東山再起、毛遂自薦;(4)寫格言:①惜時的,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②科學的,如科學就是不斷地認識,不僅是發現,而且是發明?!敯徒穑虎蹛蹠?,如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托爾斯泰。(5)寫名勝古跡。只有經過歸類收集整理,讓其熟讀內化后,才能真正輕松自如地靈活運用,從而拓展了語文思維的智能空間,展示出了淵博才華,增添了學習語文的無限激興。
總之,學習資料給學生的語文學習插上了一對寬大的彩色翅膀。只要學生掌握好方法,就能采擷到許許多多鮮活實用的學習資料。同時,在收集學習資料的過程之中,學生的思想、情感、興趣和觀察能力、探索能力、感悟能力都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孫素英.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6.
[2] 沈培坤.小學語文:和諧高效思維對話-新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