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南
摘要: 圖書館工作中家長式的“一手遮天”或保姆式的“一手包辦”已與時代不相宜,文章借鑒先民主后集中的管理模式,提出館員發揮主導作用的最佳渠道,既為最大多數讀者服務,又重視少數專業人群的需求。
關鍵詞: 圖書館工作民主與集中館員作用
在圖書館工作中,讀者占據主體地位是毫無疑問的。印度圖書館學之父阮岡納贊指出:“在圖書館服務工作中,讀者(用戶)、文獻(信息)和圖書館員(信息提供者)相交匯,這其中,讀者(用戶)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文獻(信息)和圖書館員之存在,全都是為服務于讀者(用戶)。”為讀者提供文獻服務是圖書館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終極目標,而這必須通過圖書館員的操作達到。從采購圖書、分類引導到推薦閱讀、信息反饋,等等,館員在各道程序中都起著主導的作用。美國學者的研究表明:圖書館的價值構成5%在館舍設備,20%在文獻資源,其余75%在館員,可見圖書館員的主導作用是不容小視的。
一、中國古代時期,“館員”擁有無上的決定權。
在中國古代,圖書館主要為官方所有,圖書館員就是政府官員。這些翰林院的編修們相當于文化部的官長,他們的使命是聽命于皇帝,為國修史、為國藏書。此時,館員的主導作用就顯得非常強勢,往往以社會教化功能為主考慮文獻的存在價值,對現任政府有利的和歌功頌德的文獻就會被留存,不利的就會被內庫刪除甚至銷毀。在這樣的情況下,館員意志大于讀者意志,館員強勢、專橫,獨斷專行,讀者的需求基本不作為文獻采購、收藏的依據,看什么書都是由國家規定的,美其名曰“以書傳道”,圖書成為治國的利器。比如秦始皇焚書坑儒,把六國的史書典籍都燒光,只留下秦人自己的;而各朝的經籍志、藝文志無不體現了當時朝廷上至君上下到文化官員“以書治世”、“以類明道”的政治識見。如唐代編纂了四大類書《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白氏六帖》,宋時整理了四大類書《太平御覽》、《冊府元龜》、《太平廣記》、《文苑英華》,都成為當時重要的政治教科書。到了清代,政府在大興“文字獄”的同時,亦重視“整理典藏”的文治政策。乾隆皇帝下詔各省征書,成立專門的編修館來編《四庫全書》,以大學士紀昀為總編纂官,浩浩蕩蕩歷經十年,終于編成這部我國古代最大的叢書。這次編纂的過程其實也是政府對清以前官府與民間公私藏書的一次總的收集、整理、檢閱、刪選。清政府在此過程中也“寓禁于征”,巧妙地將自己不待見的圖書都清出,凡是有不利于大清帝國言論的文獻都無一例外地遭到禁毀,凡有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被篡改,如當年民間收上的書中,《紅樓夢》一書就有全本,后被下令篡改后四十回。雖然《四庫全書》的編撰為保存中華典籍,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并且當江南三閣建成時,乾隆皇帝下詔允許一般士子可到閣抄閱,但畢竟士子們可看的只是中央提供的目錄。
到了清朝后期,政府無能,國力虧損,國運蕭條之中卻不乏明智之人。張之洞編撰《書目答問》,為天下士子導讀,解答了“書以何本為善”的讀書治學的入門問題。他選的那些書目,無不體現了他力挽狂瀾、救亡圖存的用心,他期望學子們從讀書以明理,學以致用,成為經世濟民的人才,改變國家的命運。
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開始維新運動,倡導變法,變法的手段之一就是編制譯書目錄,提倡建立近代圖書館。例如,康有為在1896年刊布了《日本書目志》,以此向國內介紹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書刊。梁啟超發表了《西書提要》及《西學書目表》,認為:國家要強,須以多譯西書為本,學子要自立,要以多譯西書為功。
不論是以書治專制之國,還是以書行民主之風,在近代圖書館建立之前,主導著學子們思想、眼界的總是那寥寥幾人,這幾位“館員”決定了哪些書可以被看,哪些書應該被看,讀者只是被動地接受,少有自由參與的權利,“館員”具有絕對的主導作用,完全是“一手遮天”。
二、現代時期,館員“埋頭苦干”和“一味迎合”都不相宜。
今天的圖書館與以往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圖書館不再“以書為本”,“以書為尊”,而是向“以人為本”轉化,把讀者放在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以書傳道,以書育人”雖然還是圖書館的宗旨,但是傳什么樣的道,育出什么樣的人,完全是讀者自己的選擇。因為不同于古代封建王朝,現在的中國是人民管理國家,社會追求和諧,政府和民眾的需求不是對立而是統一的。在大方向同一的基礎上,讀者的意志越來越多地被重視,館員的主導作用表現在,如何更好地以書服務大眾。
盡管圖書館員已經深諳服務導向性原則,但是,已經習慣于傳統的圖書館工作模式的讀者們,似乎還不“領情”。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圖書館的服務,圖書館收藏了哪些文獻,他們就利用這些文獻,只索要有限的“自由”,在他們看來,和圖書館對話是無用的,無效的——沒人會聽自己的。這說明讀者的主體意識沒有覺醒,沒有想過主動向圖書館提意見和建議,反映自己的需求。相對的,缺失了讀者話語權,沒有讀者意見作為參考來源的館員只得憑著自己的理解“埋頭苦干”,繼續為讀者當家長,當保姆,為讀者“一手包辦”。
某些圖書館員表現得過度熱情,盲目取悅讀者。不管自己的圖書館是公共的、高校的還是專業性的,市場上流行什么暢銷書,他們就會引進這些書,這種盲目性極大地浪費了圖書館的經費,削弱了圖書館的個性特色,使真正有需求的讀者得不到滿足,使真正被需要的書刊不能進館,造成信息資源的引進和利用不對接,不平衡。
有收有放,張弛有度,才是圖書館的經營之道,立身之本,也是館員行使主導作用的一大原則。如何既尊重讀者的需求,又幫助讀者選到經典的好書?如何發揮好圖書館員的主導作用,使圖書館事業實現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三、民主之后集中,首先為最大多數讀者服務,同時重視少數專業人群的需求。
所有圖書館都高掛著“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口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讀者就是“上帝”,但是,應該明白的是,讀者也不是在任何事情上都是絕對正確的,他們的趣味是否特別小眾?需求存不存在極端的利己性?價值觀是否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這一切都需要館員在匯集了讀者的需求后,善于思考,仔細甄別,在尊重讀者、維護讀者正當權益的基礎上,增強靈活性,提倡人性化,在把握大方向、大原則的前提下真正“急讀者所急,想讀者所想”。
高校圖書館更有其特殊性,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高校圖書館擔負著教育和信息服務兩大基本職能,作為蘊藏知識的殿堂,它是提高師生文化素質和教育科研水平的重要場所。
對于圖書館在大學的地位,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先生給它下過定義,他認為圖書館是大學最重要的設備,圖書館與教師隊伍、教學設備設施同為高等教育的“三大支柱”。
美國著名教育家卡特(Allan·M·Carter)在1966年寫給美國教育委員會的《大學畢業生質量評估》報告中把圖書館比喻為大學的心臟,認為它與畢業大學生的質量緊密相關。
可見,在大學全程教學活動中,圖書館對師生起到的作用不但不能忽略,反而是重中之重。館藏豐富當然是一個好的高校圖書館應該具有的基本前提,而館員的素質、發揮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關鍵因素。如果館員能夠科學地發揮主導作用,就能在向全校師生提供信息服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育人的功能。我認為,有效途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先民主征集意見,最大限度地搜羅匯集師生的需求信息。
圖書館員首先要進行相關的宣傳活動,使師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圖書館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其次,需采取積極的措施如針對相關議題開展座談會、討論會、知識沙龍等活動充分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師生有興趣、愿意主動地參與到圖書館工作的各個步驟中去。
館員也可以動用網絡手段,在圖書館的網絡系統中,建立論壇(BBS)、博客、聊天室等,把現實中沒有時間、難以聚到一起的閑散力量通過網絡這種便利的手段凝聚并利用起來。在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之后,館員要注意歸納整理大家的意見和想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之成為寶貴的有用的數據,不要使這種有用的信息輕易流失。
2.民主之后集中,運用館員的智慧使館藏達到最合理的安排。
有了民主這一前提,圖書館員在工作中再也不是孤軍作戰,“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師生已將廣泛的需求告知,如何對待這第一手寶貴的資料?館員需要在腦海中,早就有一張屬于自己高校圖書館的建設藍圖。
首先整理出大多數師生現階段迫切需要的圖書,購買并分類收藏,通過宣傳推廣提高利用頻率。這工作是最大最基礎的一塊,有了這一塊,圖書館在“與時俱進,全面發展”這兩點上就充實了。
其次整理出小眾師生的需求,這一塊,很大程度上是作為高校圖書館的重點特色而存在的。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時候,少部分人的理想也需要被承認并支持,而且這些少數派爆發的威力巨大。館員這時就可以用一雙慧眼判斷,哪些專業目前雖然薄弱但是可能有光輝的前途,哪些學術是本校在重點鉆研的,哪些學科是屬于業務攻堅的。社會上有一些特色高中,某些高中又有特色班。大學也是一樣,醫學院校、藝術類院校又都會以哪些是強項而著名,這是高校的一塊牌子。高校圖書館重視品牌意識,對強項專業和自有專業的扶持會增強高校的核心競爭力。
繁多蕪雜的信息統統匯集到了圖書館員的面前。如何整合,如何調兵遣將,如何當好軍師?圖書館引進哪些藏書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培養哪類人才的重大決策,哪個群體有機會更多地享用文明的成果,哪個群體就能更多地獲得“發展”的能量。所以,館員一定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豐富的興趣愛好、開闊的眼界、深厚的內涵修養,既熟悉國外的新動向、新趨勢,又時刻注意我國現階段的政策走向、本高校的辦學目標等,這些館員的自身素質和主觀因素都將對入藏文獻的質量產生影響,當然,館員作為一個人,功能不可能無限大。但作為一個群體,就可以互通有無,互相學習,形成一個團隊。除了平時多觀察、多留意,多調查研究,多渠道地掌握信息,多交換意見外,更可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把從師生那里得到的知識和信息加以交互、整合再作為新資源提供給他們利用。
檢驗一個館員發揮主導作用是否成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經他之手入藏的文獻種類和內容與師生的現實需求是否相符?有否差距?差距是多大?一旦出現較高的拒借率,就可以思考是哪個方面的判斷錯誤,需及時改正,以免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綜上所述,借鑒民主集中制的管理模式,可以說是圖書館員發揮主導作用的最佳渠道,既兼顧了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的深度和廣度,又兼顧了不同讀者的利益關系,還滿足了同一讀者多樣化和專業性的不同需求,如此點面結合,相信能使圖書館事業變得更有創造性,更有活力。
參考文獻:
[1]來新夏.古典目錄學淺說[M].遼寧:遼海出版社,2002.
[2]秦劍.構建和諧圖書館[J].圖書館論壇,2006.
[3]孫欽善.中國古文獻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余丹慧.圖書館與大學生素質教育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