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青國
摘要: 答疑技巧是教師水平與素質的重要體現。本文從四個方面談了英語教師的答疑技巧:一是著眼于“情”,以陽光的心態對待提問的學生;二是著眼于“讀”,關注學生的閱讀理解,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三是著眼于“活”,靈活運用固定用法;四是著眼于“實”,對提問者的問題要講解到實質。
關鍵詞: 英語教師答疑技巧四個方面
韓愈《師說》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道出了教師基本的職能。可以說,不論哪個年代,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答疑技巧都反映了他傳道授業解惑的能力,直接影響傳道授業解惑的效果,也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教師對于學生的提問給出一個滿意的、合理的、到位的、科學的答復,會使學生滿懷期待而來,欣欣然而歸;反之,則會使學生的探索精神受到挫傷,甚至對教師及其所教的學科產生厭學情緒。
那么,英語教師回答學生提問時要有哪些技巧呢?應注意些什么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著眼于“情”,應以陽光的心態對待提問的學生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具有誠懇而友善的態度是運用答疑技巧的前提。有的老師在課堂上說:“希望大家有不懂的來問。”但當學生真的提問時,卻又覺得厭煩,草率了事;有的老師一下課,夾著課本匆匆離去,學生找不到他的影子;有的老師面對棘手問題干脆說:“這不是你應該問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考,你別問了。”“這個問題太深了,講了你也不懂。”很隨意地打發學生,甚至可能還有一種鄙視的表情。其實學生的任何問題都應該得到重視。“不可不答”是答疑的基本原則。答疑時教師應以陽光的心態對待提問的學生,要認真細致、因勢利導地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復,使其滿懷期待而來,欣欣然而歸。一項調查顯示: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一是親人型,二是親近型,三是柔和型,而最不受學生歡迎的一是嚴肅古板型,二是警察型,三是部隊長官型。這充分說明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老師是學生最喜歡的,提問時學生也特別喜歡人性化的老師、面帶微笑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更能培養學生終身提問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陶行知,《教育者之機會與責任》)有了感恩的心態,才會有服務者的姿態,才能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幫助,且能不以為苦,而以為樂。
二、著眼于“讀”,關注學生的閱讀理解,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影響他們對題目的理解能力,文意和題意理解不正確必然會影響學生做題的效果。所以,對于學生的提問應讓學生先充分地閱讀,通過閱讀,可以找出題目中的關鍵詞和所用的固定短語時態語態。分析研究題目,自主解決問題,是當前英語教學中落實不夠到位的問題。有的英語老師以為只有語文需要閱讀,其實這是片面的。閱讀也能啟發學生質疑,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自主閱讀,學生能抓住題目的實質,從而解決問題。
部分學生看到長的閱讀理解和完型填空就頭疼,不知道從何下手。這說明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太低,其實有的閱讀理解和完型填空并不是太難,但是需要學生認真地閱讀文章,根據每段的首尾句猜測文義,并結合考題找出突破口,從而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英語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造成了學生一見到很長題目就頭疼犯難甚至放棄做類似的題目。
三、著眼于“活”,靈活地運用固定用法
對于學生的提問,講解時要靈活,靈活地應用所學知識,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解決許多繁難的問題,還可以提高學生做題的正確率。
例如:教材中經常有這樣的句型轉換:
1.My mother is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對畫線部分提問)
Where is your mother playing football ?
2.The woman on the playground is my mother.(同上)
Which woman is your mother ?
很多學生初見類似題會做錯,甚至還會問都是地點畫線為什么所用疑問詞不同。可以這樣回答說:都是地點短語沒錯,但是要靈活地運用,一句中畫線作地點狀語用Where提問,而第二句中畫線作woman的后置定語應用Which提問。通過這樣分析和靈活的講解,幫助學生開拓思維,挖掘深層次的題目,舉一反三,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著眼于“實”,對提問者的問題要講解到實質
對于學生提問的回答我們要立足于學生的自主交流、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并將學法融入與之相匹配的教學中,并細化或分解為學生可理解可接受的基礎知識。英語寫作是很多學生的大難題,學生也因此而煩惱,在實際教學中,對于這些學生提出的寫作疑問我是這樣處理的。
1.認真審題
2.列出提綱
3.寫作注意點
(1)語言要統一,連貫。
(2)用詞準確,語法正確。
(3)足夠字數,卷面整潔。
4.修改
英語寫作時考生由于倉促、緊張等原因,很容易犯一些簡單的,一眼就能發現的錯誤,所以考生一定要留出幾分鐘時間用于修改。不要大幅度進行修改,更不要因為修改破壞卷面整潔,影響閱卷老師心情。修改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語法。包括時態是否一致,主謂是否一致,名詞單復數是否對應,被動主動語態是否錯用等。
(2)詞匯。包括連接上下句或段落的關聯詞、習慣用語、固定搭配、詞類混淆、誤用及物不及物動詞等。
(3)拼寫和標點符號。
五、結語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是產生求知欲望和興趣的源泉。在英語教學中,特別是在 “課堂教學全優工程”新課堂模式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已經在實踐中深深感受到現在老師的責任及任務比過去更重了。因為你自己要想講什么東西給學生聽應該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對很多教師來說是“駕輕就熟”的,但你要想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弄懂這些事情,就要不斷地引導他,不斷地給予點撥、給予啟發,這比教師自己講清楚一件事情更難。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所以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提的問題設疑鼓勵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點燃其智慧的火花。在學生的提問中,教師還應不斷啟發學生提出新問題,使學生和教師始終處于探索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與靈感,增加他們的求知欲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渠道,使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更大更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要求及解讀. 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2]中小學英語.中國教育學會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