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東立
中學歷史課本身有很好的課程資源,作為教師,如果能巧思妙設,科學組織和合理安排課堂,就一定會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一、巧問設疑——“問”活課堂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就是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現實課堂教學中,多半是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在提問時,往往只是把課前備課準備好的問題一個個地向學生發問,學生看似在回答問題,可實質上還是教師在講授,學生只是在揣摩教師的意思,思考著如何回答、如何回答得更準確些等。而教師如果能合理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活動,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使學生在思考中不斷擦出火花,那么教學效果就會異常明顯。
二、能言善辯——“講”活課堂
講述史實是使學生形成歷史表象的主要方法。講述包括描述、詳述、簡述、概述、評述和論述等,對于不同的課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有所不同,可以因教材和學生情況而取舍。講述過程中要注意史論結合、寓論于史,敘議結合,條理清楚,有點有面,系統連貫。教師應該有真情實感,因為歷史過程是有血有肉的,只有教師真情所至,才能以理服人,使學生如臨其境,興趣盎然。這樣講課的效果必會事半功倍。
三、師生互動——“玩”活課堂
孩子們都喜歡玩,課堂活動在他們看來就是玩的一種方式,在活動中接受知識,在活動中理解知識,在活動中用知識解決問題。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聽、說、唱、演、玩等形式學習新知,鞏固舊知,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習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就新教材而言,學生主體參與的方式是很多的。例如擂臺賽、辯論會、知識探究等,教師不妨置身于學生中,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適時引導,與大家一起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四、百煉成鋼——“練”活課堂
教師貫徹教學意圖的有效手段,就是把教學內容和指導方法,以練習的形式具體化。章節練習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以檢查課堂教學效果;單元練習、階段性練習重在知識過關;專題練習、綜合練習、模擬訓練應注重能力培養。練習宜精不宜多,一般說來,好的練習在內容上要有代表性,在思路上要有啟發性,既能檢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能消化、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在練習中,一要注意對學生良好審題習慣及解題技能的培養,做到規范答題;二要加強材料解析題的訓練,提高學生解答主觀性試題的能力;三要重視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臨場經驗的積累;四要重視練后講評,上好講評課,力爭矯正補償,啟發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