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維強
物理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抽象而紛雜。學生因為基礎知識不扎實、方法不熟練、訓練不到位等原因學起來感到困難。要想上好物理課,必須有一定的策略,教師應盡量給學生們創設出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充滿興趣的前提下去體驗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達到完美的統一,就會產生最佳的效果。
一、教案設計要從教學大綱走向課程標準
傳統的教學是根據教學大綱、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撰寫教案進行備課,課堂上的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師備課和課堂臨場教學經驗。而課程標準強調教學要著眼于未來社會對國民素質的要求,核心是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應注意教材內容中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與其他知識之間的聯系,以及其在社會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中的應用。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握本節課知識與技能結構、過程與方法結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特點,從而確定教學的重點。還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了解學生是否具有學習新內容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教師以課程標準為指引,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既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縛,必然會使新的課程理念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組織學生開展好課堂探究活動
課堂探究環節是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核心。課程標準提倡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動式教學。為了讓學生探究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精心設計課堂問題。發現問題比直接得到答案更為重要。現代社會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學生的求知欲旺盛,對學科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往往超出教師的想象。例如,很多學生在課前就已經對超聲波在生活中的應用、凸透鏡的放大作用等有了相當多的了解。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二是開展好探究活動。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探究活動。新課程要求所有的教學設計都要講求實效,因此,教師設計的每個教學環節都要有的放矢,服務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比如,在教學設計時先要考慮該節課的內容是否一定要進行合作探究活動。如果要進行,應該通過什么途徑?會達到什么樣的結果?如果不安排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是不是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在教學活動中如何將師生合作、小組合作相結合?通過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哪些能力?等等。
三、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課程標準重視過程與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具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課程標準倡導改變傳統的教授方法,要求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主動探究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搜集學習材料,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要立足教材和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必要的教學創新,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應有所區別,有選擇地組織實施探究活動,不盲目照搬別人的方法。
教材中安排的物理實驗并不要求學生全部都要做,但教師不要一味自己演示實驗,要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做實驗得出結論。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給他們獨立操作的空間。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不管學生有沒有興趣聽講,教師都是照本宣科,學生沒有時間去思考,一切活動按照教師預設的方案進行。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新課程強調過程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預留一定的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現創造機會,特別是為那些有潛力的學生提供必要的發展空間。
四、重視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的目的是考查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一定要精選具有代表性的題目。例如,我在講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時,以生活中常見的指甲刀為例,讓學生找出指甲刀哪個部分是省力杠桿,哪個部分是費力杠桿。設置這個練習題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二是讓學生通過實例,總結出區分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的方法。由于指甲刀在生活中很常見,這樣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工具中竟然還有物理學原理,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樣一個課堂練習題,表面上是對剛剛學過知識的應用和鞏固,實際上它更重要的價值是對教學內容進行規律性的概括和總結。有了巧妙的練習設計,練和學融為一體,大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責 編 肖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