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馬書彥
一、對現代文學創作的影響
1907年,畢加索完成了《亞威農少女》的創作,這幅畫標志著立體主義的誕生。立體主義是20世紀初在藝術領域中的一次重要革命,被愛德華·弗萊稱為“20世紀最偉大無比的美學成就”。立體主義的目的是力圖揭露傳統藝術視覺真實的假象,還真理以本來面目。它主張打破舊式的時空觀念,把不同時間、不同角度所見的物象拼合在一起,重新安排物體的位置,以此來表現人的觀念,而不是視覺的真實。也就是如同畢加索所強調的,要按照所知道的而不是所看到的來繪畫。立體主義主要是把自然形態割裂以后再重新組合,將抽象和錯亂紛雜的形態重疊、錯置,以此來解釋生存的真實狀態,視覺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的真理,必須重構,以此來獲得真理。
二、立體主義分解特征
《金色筆記》完全沒有傳統小說的開局、發展、沖突、高潮、結局的敘述模式,而是賦予了作品無情節性、連續性與順序性的反傳統的多視角敘述結構。這部結構高度嚴謹的小說,在敘述結構上呈現的立體化特征,是對傳統敘述模式的超越。該小說中,萊辛使用了多種敘事技巧,包括兩種敘述聲音的建構、經驗視角的變幻、獨特的敘述模式,零散的敘述話語以及夢境和象征等非理性意識的寫作結構,瓦解和顛覆了傳統小說創作的敘事風格。小說的復式多重結構打破了全知敘述、時間順序敘事和單一視角的模式,提供了一種多角度的開放式敘述空間,這種古怪的布局正是作者刻意追求的,這種混亂也是作者精心制造的。
萊辛精心的創造并設計了一個支離破碎的明顯具有立體主義特征的結構來展現主人公的精神分裂外加社會的混亂。《金色筆記》在敘述上的多視角敘事藝術和立體主義繪畫的多角度觀察具有明顯的共通性。在《金色筆記》中,萊辛像立體主義畫家一樣,讓多種敘述聲音從不同的視角來觀察和敘述自由女性安娜,把安娜的世界分解成了不同的側面,使故事呈現出很強的立體性,體現了典型的立體主義分解特征。四本筆記即黑色、紅色、黃色和藍色筆記分別被分成四個部分,傳統小說《自由女性》被分割成五個部分。她把《自由女性》故事用以上四個筆記片斷切割開來,然后將它們并置于《自由女性》中,“形成既有縱向脈絡、又有橫向聯系的似斷實連、交錯復雜的網狀結構,來表現整個社會的四分五裂、錯綜復雜”,構建了一種立體的碎片式敘述結構。
《金色筆記》的碎片式敘述還表現在主題上。安娜把自己的生活分割在不同的筆記中,從而可以仔細深入到自己思想意識的不同層面。然而隨著筆記記錄的發展,安娜越來越難以維持內容上的劃分。她對藝術的反思主要記錄在黑色筆記中,但同時也滲透在黃色和藍色筆記中。安娜對政治生活的思考以及她遇到納爾遜的一次政治會議都記錄在藍色筆記中,而不是紅色筆記中。紅色和黑色筆記在最后都停止了記錄,讓位于對安娜的思想意識產生極大影響的新聞簡報。黑色筆記到第四片斷時,除了安娜的兩則日記外,上面粘滿了剪報,這些剪報內容涉及暴力、死亡、混亂、仇恨。紅色筆記的最后片斷也同黑色筆記一樣,粘滿了剪報。剪報涉及的事件幾乎與非洲的完全相同,地點在歐洲、蘇聯、美國和中國。黃色筆記最后部分演變為十幾篇未完成的短篇小說的梗概、片斷和提綱。藍色筆記的第一部分除了粘貼的三十七條剪報,沒有關于安娜的任何記載。安娜把剪報放入描寫私人生活的日記里,預示她自我分裂的開始,同時也表明安娜無法直接面對內心的混亂。
此外,《金色筆記》的碎片式敘述還表現在時間上。《金色筆記》打破了傳統的物理時間概念,將現實時間、歷史時間和未來時間隨意顛倒,使得作品充滿非邏輯性和非連貫性。
立體主義把人物按幾何圖形作分解,同時從不同方向、不同視點觀察人物,然后把這些元素重新組合成一個整體形象,這使得平面自身顯現立體的結構,傳統線性的時間和焦點透視的空間概念被完全顛覆。
三、立體主義重構特征
《金色筆記》的多視角和碎片式敘述把完整的故事拆解為語言碎片,使傳統小說故事情節的整一性被徹底瓦解。但這不是目的,這只是開始。分解是為了重構。立體主義繪畫藝術中,對物象被分解后的碎片和元素進行重構的方法和策略主要有主觀并置和拼貼等。
立體主義強調繪畫中把分解的物體碎片從不同的角度重新并置,給人留下全新的印象。萊辛也使用主觀并置來重構《金色筆記》中別分裂的敘述。例如小說中將零聚焦型和內聚焦型這兩種視角主觀并置,即全知全能敘述模式和第一人稱敘述視角的主觀并置。《自由女性》中的零聚焦型敘述視角,即傳統的第三人稱全知敘述者的聲音,它是文本外的敘述者對安娜·伍爾夫生活的敘述:講述了安娜與好友摩莉分別一年后重聚的生活。敘述者借用自己的眼光全方位地敘述了相關的人物和事件,讀者知道了安娜和好友摩莉、摩莉的前夫查理、摩莉的兒子湯姆以及查理的現在的妻子瑪麗恩及其相互關系。在敘述中,對話占據了文本的大部分,我們可以從敘述者的直接對語中看出各個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與它并置的是“筆記”中的第一人稱敘述者“我”—安娜·伍爾夫對自己的生活從不同角度的記錄、講述和呈現。此外,在第二個層次中,“我”還充當了自敘傳小說《第三者的影子》中的第三人稱全知敘述者,安娜的敘述成為導入小說中四色筆記本的敘述,小說的視角由此發生了改變,純粹的全知視角退出,限制性視角進入,即是采用故事中人物的眼光來敘事的內聚焦型敘事視角出現。此時安娜成為小說敘事的中心和焦點,這兩個敘述聲音在風格上有較大的反差。前者依托于傳統全知敘述者的無所不知的視野和客觀的語調,從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展示女主人公的社會生活,敘述中注重故事與事件的發展和延宕,較多關注人物的社會生活和外在活動;而后者在敘述中則弱化了故事性和情節性,以其作為貼近人物生活與心靈的素材記錄而具有主觀真實性。作者通過外敘述層和主敘述層分別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和第一人稱經驗視角建構了安娜的話語權威。
《金色筆記》在進行文本重構時除運用了立體主義并置藝術外,還運用了立體主義藝術重構現實的另一種重要方法拼貼藝術。
“金色筆記”在四本筆記的最后,把四本筆記統一起來,說明安娜從一分為四的分裂狀態中愈合,逐漸走向和諧統一。這樣五本筆記統一起來,又形成完整的敘事層,共同說明安娜生活經歷的各個部分,以及安娜從復雜的現實生活、分裂的精神世界生活,最終重構秩序,獲得安寧的過程。萊辛猶如工程師建構宮殿,在作品中刻意營造一種多層次的立體空間。作品從結構上的碎片化、混亂,到最終統一重構,映射出主人公安娜從精神分裂到最終重構秩序完成精神統一的過程,從結構上對應和闡釋了作品的主題。
(作者簡介:王玉,石家莊學院外語系講師;馬書彥,石家莊學院外語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