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韜 戴毓庭
連系式名詞是基于連系式這個概念的一種語言結構,是各種連系式中的一種。對連系式葉斯柏森已經做過詳細分類。[1]108-131葉氏的三品說雖然能夠從靜態上分析句子或短語(如連系式名詞)內部的語言成分在品次上的變化關系,但是無法說明句或小句等上層語言單位如何動態轉化成連系式名詞短語。而韓禮德的級差理論能彌補其不足,認為連系式名詞是基于語義選擇動態生成的過程,并非靜止不變的語言結構。
一、葉斯伯森的連系式名詞分類
葉氏認為詞無定品,一個詞在語言結構中所處的位置決定其品級,另外名詞、形容詞、和副詞跟首品、二品、三品之間常存在著對應關系。這里葉氏所謂的“品”和后來韓禮德提出的“級差”(rank shifting)有著密切的聯系。葉氏認為“連系式詞匯的使用伴隨著詞匯級差的變化”,[2]并進一步將連系式名詞具體分為兩種[2]:
(一)動詞性連系式名詞
這類連接式名詞其核心意義是一個對應的動詞,即動詞被名詞化。例如:arrival=the act of arriving。比較I saw the doctors rapid arrival.和I saw the doctor arrive rapidly.基于三品說,在這兩個句子中,arrive→arrival,品級由二品↗首品,doctor→doctors,首品↘二品,rapidly→rapid,三品↗二品??梢娺B系式名詞的使用導致了詞匯的品級轉化,語言形式隨之變化并使語義更為濃縮,賦予其抽象性。
(二)表語性連系式名詞
這類詞本質上是由一個形容詞或一個名詞充當表語,例如:cleverness=being clever,friendship= being friends。比較The dogs furiousness.和The dog is furious.在這對句子中,表語furious→furiousness,其品級由二品↗首品。葉斯柏森認為“連系式能夠創造簡潔的方式,表達復雜的思想……當一個動詞或表語提升為名詞的時候,附屬成分也隨之提升?!盵1]但是,葉氏沒有深入論述這兩類連系式名詞形成的外部過程和內在機制。
二、級差理論視野下的連系式名詞
韓禮德在英語中共確立了五個單位級別:句/小句/詞組-短語/詞/語素。[3]連系式名詞的生成涉及到不同語言單位間的級差轉化,而且“只容許向下移動的‘級轉移,即一個已知單位可下移至下一級。”[4]在轉級的過程中,韓禮德認為涉及到兩種語法轉級,一種是級轉移,第二種是結構型轉移。連系式名詞的形成并非簡單的級轉移。同時韓禮德認為,連系式名詞也是一種語法隱喻手段,是一種迂回的“隱喻式”表達方式,是對普通經驗式表達的抽象和濃縮,其實質是“用名詞來體現本來要用動詞或形容詞所體現的‘過程或‘特征”,[3]韓禮德共區分了13種語法隱喻,其中兩種是:1.quality→entity:epithet=thing;2.process→entity: event=thing,[5]第一種指的是性狀向個體的轉移,即描述性詞匯向名詞化形容詞的隱喻式轉化;第二種指的是過程向個體的轉移,即動詞向名詞化動詞轉化。它們剛好與葉氏的動詞性、表語性連接式名詞相對應,這種隱喻式轉化在語言外部和內部同時進行,涉及功能和詞類的同時轉移,故連系式名詞屬于結構型轉移。
(一)結構分析
比較I saw the doctor arrive.和I saw the doctors arrival. 前者包含一個小句 the doctor arrives,在后者中降級成一個短語,在內部,詞類和功能也都發生了變化,動作arrive名物化為物質過程arrival,動作發出者doctor變為修飾成分。又如句子The doctors extremely quick arrival and uncommonl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 brought about her very speedy recovery. 和The doctor arrived extremely quickly;The doctor examined the patient uncommonly carefully; She recovered very quickly.長句有三個連系式名詞分別對應后者三個短句,葉氏的三品說可以分析出句子內部變化: 短句中二品詞arrive/examine/recover在長句中轉化成連系式名詞arrival/examination/recovery并在短語內部變成首品詞。但在句子宏觀層面上葉氏并未詳述。
從級差轉化的角度來看,很明顯是“小句‘打包成詞組的過程,或從兩三個小句‘打包成一個小句的過程?!盵4]在語言單位層面上,三個句子降級變成連系式名詞短語,同時小句內部的核心動詞名物化為連系式名詞,這樣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連系式名詞形成的內在機制,就其本質而言, “轉級實際上是一種功能和成分之間的關系,或者說是一種功能空位和填空成分之間的一種關系……用大的語言單位填充小的語言結構的空位。”[6]
(二)功能分析
在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法中,級差轉化只是語言系統中詞匯語法層面上的一種選擇,在該層面之上是語義層面,上層具體的語義潛勢需要通過語法詞匯的選擇加以體現。朱永生認為在指稱和擴展兩種語義潛勢的壓力之下,一致式會朝向語法隱喻的形式轉化,從而把流動經驗轉化為符號化的范疇結構[7]??梢?,連系式名詞是一致式表達向非一致式表達方式進化后的一種成品形式,由于級差轉化上語言單位的降級使用,導致連系式名詞信息高度濃縮,表達簡練,適合表述復雜抽象思想;另一方面,擴展性大大增強,連系式名詞可以隱去施事主體,情態成分被刪除,成分間邏輯關系模糊化,從而大大增強話語的客觀性。
由于以上特點,連系式名詞常被應用于科技、法律等嚴肅文體,產生特殊的人際功能,如造成疏離感、權威感,對信息接受者施加影響。葉氏也認為語言變得古老之后,名詞化表達就會出現,而且連系式名詞長久以來就是科學思考的工具,因為它們比形象化的動詞更為精確,這是偏好使用名詞,即連系式名詞的原因。[1]與之相似,韓禮德指出“隱喻表達方式是所有成人語篇的特點”[3]??梢婋[喻性連系式名詞的產生有其內在必然性,是人類的思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對外在經驗世界描寫和思索必須借助的語言手段。
三、小結
葉斯柏森的三品說旨在分析語言單位內部結構,能說明連系式名詞內部成分所處品級及變化,但無法說明這種語言結構形成的外部過程和內在機制。而韓禮德的級差理論則能清晰地描繪連系式名詞形成的外部動態軌跡,分析各個語言單位級差轉移和降級引起的語言單位內部變化,從而得出連系式名詞是轉級中的結構型轉移,是過程和結構的統一。
【參考文獻】
[1]Jespersen,Otto.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M]. Woking:Unwin Brothers Ltd,1951.
[2]Jespersen,Otto.Essentials of English Grammar[M].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1939.
[3]Halliday,M.A.K.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gdon: Arnold,1994.
[4]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Halliday,M.A.K.Things and relations:Regrammatizing experience as technical knowledge[A].J.R.Martin & R.Veel.Reading Science:Critical and Functional Perspectives on Discourses of Science[C].London:Edward Arnold,1996.
[6]程琪龍.系統功能語法導論[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4.
[7]朱永生.名詞化、動詞化與語法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2):83-89.
(作者簡介:鄧文韜,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戴毓庭,常熟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