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歷史及現狀
動漫產業被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調查顯示,中國動漫市場具有1000億元的潛在價值空間。國家文化部已經確定:力爭在未來5至10年內,躋身世界動漫大國和強國行列。全國各地如北京、上海、杭州、大連、深圳、廣州等城市均建立起動漫產業基地。在此背景下,游戲動漫人才水漲船高,成為人才市場上最緊俏的人才之一。我國早期的動畫藝術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讓世界矚目。但從近年來二維、三維、計算機動畫技術產生后,中國動畫的創作題材反而越來越窄,一味模仿日美動畫創作模式,使中國動畫陷入低谷。
動畫專業教育發展的第一階段為五十年代初。1950年錢家駿、范敬祥等動畫家曾在“蘇州美術專科學校”開辦職業科,先后招收兩屆學生。該科在1952年全國大專院校調整時,并入北京電影學校,學生于1953年畢業,而后停辦。第二階段為六十年代初期。1959年“上海電影專科學校”成立,設立動畫專科。第三階段為十年動亂之后, 80年代以來,發展職業教育已被擺到議事日程上來。美術電影人才的培養,尤其高等動畫教育工作,迫切需要發展。近年來,國內已有幾十所高校開設了動畫專業。1999年,全國開辦動畫專業的院校僅有兩家。目前,開辦動畫專業的院校大致分為兩種,一類為影視藝術類院校,包括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其辦學特色以電視節目制作、藝術性電影、腳本編劇等為主。另一類為藝術類院校,包括魯迅美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四川美院等,辦學特色以平面漫畫出版物、多媒體技術、影像視頻編輯為主。這無疑是對整個中國動畫發展的有益補充。然而截至2008年,全國已有447所高等院校,以及包括中職、高職在內的1230多所院校開設了相關的動畫專業,在校生46萬人次,每年培養畢業生10萬人。不同的院校,培養方式各顯不同,個別優秀院校,已經在動畫專業里實現了“產教一體化”。這是動畫專業在個別優秀院校中的特色,就是將學習和培訓的內容,與生產結合起來。這樣即讓學習過程不會太理論化、太枯燥,而且有利學生扎實掌握,從而提升學生畢業后的就業能力。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動畫教育仍顯得規模很小,專業學科建設欠缺,而且沒有形成系統性與聯系性。乃至今天在課程設置上與教學安排上,還沒有實現完全的正規化。
二、影響本專業教育的因素
動畫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重要文化產業,是21世紀開發潛力很大的新興產業、朝陽產業,具有消費群體廣,市場需求大,產品生命周期長,高成本,高投入,高附加值,高國際化程度等特點。因此,從國際和整個國家的大環境看,動畫產業前景廣闊。
根據影視動畫專業當前的發展速度與招生規模以及許多學校現有辦學條件,對本專業教育的影響因素大致有如下值得重視的問題。一是辦學規模快速膨脹及其大量擴招,給原本緊張的教學資源帶來很大壓力。特別是新辦該專業的學校辦學積淀少,師資力量薄弱,經費不足,力不從心,教學質量問題比較突出。二是人才培養一味迎合市場的需要,兼通技術、藝術、人文的人才匱乏。三是專業的定位和培養目標有待進一步規范,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有待強化。因此,應當適度控制規模,增強質量意識,切實加強教學基本條件建設,加快專業設置基本質量標準的制定和專業辦學質量評估迫在眉睫。
三、要不斷引導民族性特征的創作
中國動畫片發展經歷了70多年的時間,其間,中國動畫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產生了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優秀作品。中國動畫從它創始初期就與傳統民族藝術元素緊密相連。中國書法、篆刻、京劇、皮影、武術、傳統樂器、古代紋飾等民族的藝術元素被廣泛的應用于中國動畫的制作之中,充分地體現出中國動畫的民族性特點。中國文化豐富的民間傳說、民謠、神話、民俗都是動畫電影藝術創作的源泉。但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后,美國、日本的動畫作品大量充斥中國市場,導致中國原創動畫進入的艱難的困境。這一期間,中國動畫的民族性特征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拓展,加上外來文化的沖擊,導致國產動畫出現迷茫期。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將自己的民族文化看成是莫大的驕傲,以此來證明本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聰明才智。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傳統遺產之豐富,藝術成就之高深,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作為中國人,就應花大力氣研究、整理、宣揚我們的民族遺產,并從中推出具有民族風格的新作品。面對文化全球化的強勁走勢,我們的認為就是給民族文化以準確的定位,對民族文化進行繼承、豐富、弘揚和創新,在積極汲取和融合世界優秀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地強化民族文化的特點和個性,不斷地豐富民族文化的蘊涵和提升民族文化的品位,不斷地賦予民族文化新的姿容與新的涵義,使民族文化在不斷實現創新中,得到豐富和發展。
只要各民族間的交往存在,動畫藝術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動畫的民族性只有在與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藝術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的美麗并不斷改變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
四、動畫創作要民族性題材
和國際流行藝術形式并重
任何一種藝術都是“由美而求真的生命感悟過程,是將真理置入藝術作品的同時賦予世界和人生全新意義的創作活動”,民族性對中國動畫具有兩種完全相反的效果。一是促進,部分外國人會因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抱著獵奇的心理觀看具有強烈中國風味的作品;二是阻礙,民族性很強意味著作品與外國的文化距離很大,外國人很可能因為不能理解或者無法接受作品中的想法而不去看它。
人們通常言之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說法,夸大了民族性的第一種效果,而忽略了它的第二種效果。不能說這個說法有誤,但它的確產生了誤導作用。
同時,民族性絕不是一個民族的專利,中國的民族性題材、民族化元素并不是只有中國人才能使用的,也不是只有中國人才用得好。再者抓住流行趨勢,是動畫電影藝術創作的重要方面,流行源頭可有以下形式:影視片、暢銷書籍、時尚雜志、卡通形象和故事、網絡內容、重大的事件和社會熱點、流行思潮和色彩、電視節目、時裝、流行領導者所在地的新動向等等。動畫電影除了傳統的音像、玩具、服飾、食品、飾品等傳統周邊產品之外,有實力的動畫企業還應該立足內容資源,大力開發新業務、新市場,如網絡電視、手機電視、移動電視等新媒體業務,以增加盈利來源。
總而言之,我們在藝術創作和教學的同時要站在專業發展的角度,一手伸向傳統一手抓住當代發展趨勢,不斷探索動畫專業特性在新傳播媒體平臺上的運用。再加上我國在新媒體平臺上的巨大的創作基礎,又有巨大的市場消費空間,還有逐步科學完善的政策機制,相信中國動畫的騰飛指日可待。
(作者簡介:祝捷,陜西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