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霞 郭麗平
創新型城市中的“創新”概念,是一個外延較寬的概念,它不是指僅僅局限于傳統經濟活動領域的創新或者產業創新,而是指包括城市生產、生活、基礎設施、體制機制、精神文化等廣泛內容的有機體系。創新型城市是指以創新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的城市發展模式;以知識、人才、信息為核心要素;以企業、大學、研究機構、政府等為行為主體;以激勵、競爭、評價、監督的創新機制為保障要點;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自主創新為主導、以創新文化為基礎的城市形態。
建設創新型城市能夠促進經濟全球化發展。各國通過建設創新型城市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從而促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建設創新型城市能夠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城市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戰場,城市責無旁貸;建設創新型城市能夠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創新型城市是區域創新體系的中心環節和樞紐,具有很強的創新外溢性和輻射性,通過擴散技術與生產協作就可帶動提高區域的綜合競爭力。
一、在創新型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職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
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雖然是兩個不同的體制和教育主體,但同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正是由于高等職業教育院校與企業的緊密聯系,才能夠真正的實施“按需施教”,無論是施教手段的革新還是實用型課程、實習的設置,都把對學員的就業技能提升到“授人以漁”層面,使其擁有更強的就業競爭力,從根本上解決企業需求和學員就業的問題。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機構尤其是高等職業院校有效的緩解了人才需求和就業困難的矛盾,推動了企業與社會的雙贏。
(二)科技創新是城市自主創新的重要基礎
服務地方經濟,是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所必須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高職院校承擔的重要責任和使命。高等職業學校作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的搖籃和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陣地。發揮地方地方高職高校的重要作用,不僅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省份和創新型城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而且對提高地方高校整體實力和打造學校品牌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在城市科技創新上的生力軍作用
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三大功能決定了高等學校對城市經濟發展和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最根本貢獻是培養城市創新人才。提升城市的自主創新能力,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力資本。高職院校對城市經濟發展和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最根本貢獻是培養城市創新人才。
(四)是城市創新文化的引導者
創新文化是指有利于創新的文化氛圍和文化環境,尤其是有利于創新的價值觀、態度、信念、制度等。高校是知識創新的主體,是城市創新精神的標志,作為地方的科技文化中心,及知識、圖書、信息、研發等優勢與一身,往往成為城市創新精神的源頭。
地方高職教育有利于學習型城市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地方高職教育通過多樣化的教育與培訓形式,滿足了高中畢業生及其他社會成員接受高一級教育的愿望。人人有學習愿望,處處有學習場所,時時有學習機會。實現多層次多形式的高中后教育,為構建學習型城市與和諧社會奠定基礎。
二、在建設創新型城市中作用的途徑
(一)面向社會和地方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要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為導向,以重點專業為龍頭,拓寬專業適應性。一方面,高職院校要認真研究和關注地方重點行業和優先發展行業規劃,深入調研并論證新專業設置。學校堅持職業教育為行業、企業、區域經濟服務的辦學理念,所開設專業都以市場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準則,把供需鏈條緊緊與企業連接在一起,將行業的有關專業辦成品牌專業,并進行相關實用技術研究、產品開發、成果孵化,使之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著重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產品質量意識、信譽意識、效益意識,鍛煉和培養企業管理意識,縮短學校與企業、學校與市場對接的距離,使學生受到學校與企業文化的熏陶。學生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又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實現畢業即上崗的“零距離”對接,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實用型人才”。
(二)改善并加強與地方的合作與發展
首先,地方高校要把提高區域創新能力和區域生產力作為學校服務地方的目標,以地方服務為中心,努力提升為社會服務的水平。其次,地方高校要以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為原則,積極構建與地方政府互動合作平臺,爭取在政策導向、資金資源方面得到政府的支持,促進學校自身更快更好地發展。
(三)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進程
首先,要提高地方高校知識和技術產出的創新性。創新性高的高校研究成果才能通過企業的轉化活動轉變為企業的技術能力和產品的競爭能力,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其次是要提高高校研究成果的成熟度。另外,要強化大學與企業的交流與合作研究,并且充分發揮工程研究中心、中試基地和孵化器的作用。再就是要完善高校研究成果轉化的組織、機制和政策,搭建產學研良性互動平臺,拓寬高校研究成果轉化的渠道,形成良好的市場機制。
(四)營造創新的良好機制與氛圍
首先,地方高職院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要鼓勵勇于創新、大膽質疑、寬容失敗和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以此來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其次,地方高校要完善激勵評價機制,激發教師投身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積極性。建立以業績和能力為重點的自主創新人才評價指標體系,鼓勵和支持科研與教學人員積極爭取地方開發性和基礎性科研計劃項目,面向市場選題,努力創造價值,推動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激勵全校教師積極投身到創新型大學建設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中來。最后,地方高校要圍繞內涵發展,增強學校自主創新能力。地方高職院校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現階段發展的需要,要將教育發展的重心加快轉移到提高內涵、提升辦學水平和質量上來。
綜上所述,高等教育與高職教育在城市創新建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具體實踐中甚至決定著城市的崛起與發展。我國臺灣省的新竹、江蘇蘇州等城市就是有力的證明。因此在城市創新發展中,我們要嚴格遵循教育與城市發展的規律,深入研究高職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功能,科學合理地提出城市高職教育進一步發展的對策。
注:本論文為邯鄲市科技局“高等院校在創新型城市建設中的作用”結項論文
(作者簡介:王建霞、郭麗平,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