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從立 李秋紅
一、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高職教育是一種與社會經濟發展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眾多高職院校進一步增強市場意識,自覺地對接和服務于行業、企業,大膽探索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溝通、融合的新途徑,在實踐層面上進行創新和拓展,這是經濟發展對高職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也是高職院校生存、發展的內在需要。如何使培養的學生符合企業的要求,適應企業的需要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
從表面上看,校園文化本質上是一種研究文化,更為含蓄和內斂,而企業文化則是一種時間文化。校園文化的利益矛盾少,競爭味淡。而企業文化的核心就是競爭、創新和客戶導向。校園文化講求計劃、按部就班,企業更強調速度,更強調靈活。校園文化是一種使命文化,教師有使命去傳播知識、智慧,用使命去啟蒙學生。而企業文化則是一種責任文化,責任非常清晰。在建設目標上,校園文化是一種教育文化,是一種做人的文化,其建設目標是培養人才。二企業文化是一種經營文化,是一種做事的文化,建設目標是為社會提供赴的同時實現利潤和效益的最大化。高職校園文化是一個相對獨立、相對穩定的系統,但不是封閉的,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更加親近。作為社會文化一部分的企業文化對校園文化有激勵、滲透作用,校園文化在選擇和吸收企業優秀文化中又對企業文化具有強烈的輻射和促進作用。
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
(一)可以激發高職學生學習熱情
高職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正處于自我覺醒、自我確立的階段,思想格外活躍,觀念容易改變。通過讓學生直接接觸企業,感受企業文化,親身體會到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中人才與人才之間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可以使他們親身感受優秀企業文化中企業哲學、企業精神尤其是經營理念中的積極進取和競爭意識,切身感受到專業知識、技能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充分體驗到企業的競爭壓力與職業責任,清醒認識到沒有一技之長的高職學生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是很難有“立足之地”的,從而自覺地樹立強烈的危機感、嚴肅的使命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激發起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內在動機,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覺性,更加端正學習態度,加倍珍惜學習機會,努力提高學習成績。
(二)可以塑造高職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
職業素質僅僅通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無法形成的,職業時間和企業文化的陶冶,是養成良好職業素質的不可缺少的途徑。而且不同職業往往有明顯不同的職業素質要求。要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校學習時,就能夠感受這種職業文化,初步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必須通過包含一定企業文化內涵的思想政治來引導、規范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使學生逐步了解、習慣和自覺遵守相關職業的素質要求。
(三)可以提高高職學生就業的專業對口率
很多高職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的過程中,缺少對所報專業的情況的了解,缺少對所學專業未來就業前景的調查分析。產學合作教育是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謀求教育資源與社會目標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這種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參與完成人才培養任務的教育模式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最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已被世界許多發達國家的實踐所證實。
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營造融合校企文化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一是學校校建立教師定期輪訓制度,定期選派教職員工到優秀企業掛職鍛煉,頂崗實踐,在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提升“雙師素質”的同時切身感受企業文化。二是在優秀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定期到企業開展“頂崗實習”、“就業見習”和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學生走出校門在真正的崗位上體驗企業管理制度和員工的精神面貌。通過職業實踐提高對職業道德的認同感,培養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和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三是邀請企業管理精英、技術精英、營銷精英等走進校園,為學生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文化建設出謀劃策。引進企業“能工巧匠”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擔任專業課教師,擔任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學生頂崗實習的技能指導老師。四是邀請優秀畢業生回校,以座談會、主題講座等形式,向在校學生分享就業和創業的感受,讓學生樹立努力方向和職業信心。
(二)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
高職校園內實施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既涉及到學生政治素養、為人處世、公民意識、品德修養、職業道德、法律素養,也包括了與學生社會生活相關的所有內容,系統而且全面。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改變傳統以教材為藍本的課堂教學內容,以崗位規范或職業要求為中心展開。在對高職生綜合素質培養中要重點突出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職業行為等方面的培養與教育,而且分年級有側重點的進行。如,一年級的學生融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側重于學生職業理想的教育,確定職業的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二年級學生融合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側至于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紀律教育;三年級學生融合面試準備、就業形勢教育、創業教育等新內容,側重于學生職業行為方面的培養與教育,為學生順利步入社會做好鋪墊。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基于校企文化對接基礎上,有效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
(三)培養學生的企業角色意識
將班級管理模式與企業管理模式進行類比,從班干部的任命、班級企業文化的營造、班級團隊精神的培養、班級事務的處理方法等方面進行試點,充分肯定企業文化在班級中的融入。如學生成績考核方面,引入公司內考評制度,嚴格制定并發放《員工手冊》,明文規定各項規章制度和獎懲激勵辦法;引進虛擬工資,評定“星級員工”等。這就要求班級的管理的育人工作必須與之配套,在學生管理上做到細致入微,在建班初期為了讓學生認清自己是準職業人,管理團隊分階段的讓學生們調整各方面的心態。
通過班級的管理運行中,將企業的真實面直接展現到學生面前,通過班級的管理案例途徑將企業文化中概念性問題進行解釋,使學生提前接觸到社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
總之,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特點上來看,高職學生思想教育必須從企業吸收更多的優秀企業文化,將企業文化的核心和特質融入思想教育工作中,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能力的培養,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擁有正確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專業人才。
注:本文為河北省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課題“校企文化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特色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論文
(作者單位:劉從立、李秋紅,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