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適應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已成為必然趨勢。本文從導師制在人才培養中的必要性,實施導師制的主要內涵和有效途徑以及導師制在人才培養中的實施意義對導師制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析。
關鍵詞:全員育人;導師制;人才培養
導師制最早起源于十四世紀英國的牛津大學,是一種為學生學習提供全程個別指導的教學研究管理制度,是高等學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教師負責對一定數量的學生進行學習、研究及發展方面的指導。這種師生之間的聯系是一種相對固定的關系。近年來,國內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導師制,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
一、實施導師制在人才培養中的必要性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飛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基本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學生數量急劇增加,師生比例明顯增大,導致教學效果大不如前。再者,學生突然由高中轉到高自由的環境中學習,對專業知識不甚了解,對眾多課程無的放矢,學習缺乏能動性,需要導師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實施導師制對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實施導師制有利于加強師生聯系,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導師制注重對導師的嚴格選聘, 作為導師, 必須要具備淵博深厚的學識, 同時要具備高尚的師德才能更好的指導學生。在導師制的實施過程中, 通過師生交互式的溝通交流, 導師會在自覺或不自覺的情況下, 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知識體系的更新與充實, 實現教學相長和師資隊伍的自我優化。本科生導師團隊制,為導師和學生的溝通構建了一座新型的橋梁,使得二者之間的溝通更加頻繁、有效,有助于建立新型、雙向的師生關系。
2、實施導師制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本科生導師制,使得導師能因人而異的進行客觀分析與評價, 會使每個學生在導師的詳細指導下, 各盡其才, 發揮最大潛能。學生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或在導師指導下完成一些帶有科研性質的任務, 可以使學生運用已學知識進行創新思維,,接受良好的學術文化熏陶,學習和初步掌握科學研究方法。這對于增強學生的科研興趣、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本科生導師制為培養研究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鍛煉學生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等實踐能力,為開發學生的研究潛力,進一步深造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3、實施導師制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目前,在傳統的教育方式的影響下,我國高校仍然主要扮演知識工廠的角色,忽視對受教育者人格的培養, 學生與老師間的接觸更多的是局限于課堂之上, 而且交流話題也大部分局限于專業學習方面。導師制實施后, 導師與其指導的學生間定期不定期的見面、交流, 加強了師生間的聯系, 交流的內容拓展到學習方法、生活目標、理想信念等話題。這樣, 導師就在潛移默化之中將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傳授或影響到學生, 解決學生的部分心理問題, 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4、實施導師制有利于完善學生管理體制, 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實行導師制后, 可以實現教學、管理和科研工作內容的統一,使教師工作學習的中心更加突出, 實現對大學生從以管為主到以導為主, 同時,導師將自己多年的工作和學習經驗介紹給學生, 并結合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 引導學生自我處理日常生活瑣事, 促進學生自我管理。
二、實施導師制的主要內涵和有效途徑
導師制的實施致力于建立一種符合高等教育特征的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建立企業化的“師父與徒弟”、家庭化的“家長與子女”的平等、民主、寬容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教師言傳身教和主導、咨詢、指導作用。導師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以外,還包括對學生進行導向、導學和導心三大部分,以導學為主。除了帶領學生進行專業學科和參加各項學科競賽以外,導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選課和選擇專業方向;根據學生特點及發展愿望,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第二課堂活動、各種技能比賽,以及實訓實習、技能考證;對參加實習或就業的學生進行職業道德以及崗位應知應會的知識、方法和技能的傳授,并協助學生參加招聘會,聯系和推薦用人單位。
要充分發揮導師制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必須建立一條切實有效的實施途徑,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優化師資隊伍。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對優化師資隊伍有促進作用,而要有效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又必須具備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為加強本科生導師制的有效實施,應該出臺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相關的考核辦法,以便激勵導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更積極主動,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明確的、相對固定的、連續性的和諧師生關系,構建以學生為本、教師教書育人的新平臺。
2、遴選優秀導師。實施導師制應統籌安排,下達具體文件,做好本科生導師的選配、協調和實施工作。遴選上的優秀導師要恪守教師的職業道德,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具有敬業精神;達到較高的教學水平和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另外,還應具體做到:關心學生的思想進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言傳身教,以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優良的職業道德影響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和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專業素質的培養;積極主動聯系學生,和學生保持相對穩定的接觸等。
3、導師設置應盡可能全面。大學生在校學習的各個階段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因此導師的設置要盡可能全面,學生在學習的各個階段遇到問題時均可與導師及時聯系并得到較為及時的幫助。一般來說,導師分為專業教育導師、學生活動管理導師和職業生涯規劃導師,分別負責學生的專業學習,課外活動和就業指導等。
三、導師制在人才培養中的實施意義
導師制由于其對學生指導的全面綜合性特點,它的實施與專業教師授課、輔導員制度、班主任制度等一起構建起學生培養體系的立體結構。學生教育由過去的“距離”教育變為“貼近”教育,由粗放式的管理變為細致的引導,更能在高校體現“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
首先,學生獲益匪淺。一是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本科生導師團隊的實施,使得學生從本科階段逐漸接觸科研,并轉變了以往單純接受知識的思想,開始主動獲取知識。這一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得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加強,其科研潛力和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開發。
二是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本科生導師制使得學生和導師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學生在積極參加導師團隊活動的同時,也結識了更多的老師和同學,其人際交往能力也將得到很大的提升。這將豐富學生的大學生活,并為其積累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是就業前景更為光明。學生在參與導師團隊活動的過程中,其綜合能力(學習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將得到極大的鍛煉和提升。這使得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得到增強,其發展前景也更為光明。
其次,教師寓教于樂。一來教學方式更為多樣。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打破了以往教師單純講授知識的傳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相關活動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變換自己的教學方式,吸引更多的學生真正融入課堂的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得自己從中得到樂趣。
二來激勵機制更為有效??己撕酮剟顧C制的實施,無形中增加了教師對于本科生導師制的重視,也使得教師全力配合導師制的開展。這有利于導師制作用的發揮,也將有利于導師制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昀.牛津大學的導師制對我國本科生教育的啟示 [J]. 理工高教研究, 2004(4).
[2]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研究綜述[J]. 成都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 2008(1).
[3]靖國安. 本科生導師制高校教書育人的制度創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作者簡介:魏劍(1984- ),男,湖北武漢人,武漢紡織大學會計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