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是青少年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由于高校師德建設缺乏合理、規范、全面、系統的機制,高校里出現了許多“師德失范”現象。高校里“師德失范”問題是通過高校教師個體表現出來的,但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卻是復雜多樣的,既有主觀方面,又有客觀方面。
關鍵詞:高校;師德失范;原因分析
一、引言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師德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之一。從實踐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今天,在深入進行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德建設顯得極為重要。
二、當前高校師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高校教師這個群體也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教師的師德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了許多“師德失范”現象,主要表現為:
1.忽視政治學習,不能為人師表。高校教師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因此,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是高校教師師德的靈魂,堅持正確的政治信念是教師師德的基本要求。
2.重視教書、輕視育人。教書育人是教育行為的宗旨,它概括了教師勞動的全部內容,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靈魂。然而,在一部分高校教師中存在重教書、輕育人的思想傾向。之所以會形成這種錯誤思想傾向,有高校教師評價體制上的原因,也有一些教師自身認識上的誤區。
3.缺失職業榮譽感和事業心。教師,通常被人們稱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但目前,在社會激烈變革的轉型過程中,由于受到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負面因素的影響,個別教師心態浮躁,將教師職業僅僅看作一種謀生的手段,而沒有將它看作是承擔著傳承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崇高理想的一項事業來謀求發展。
4.師德建設目標模糊,缺乏機制建設。師德建設的機制在一般意義上,包括培養機制、激勵機制、監督機制和評價機制等。四種機制在建立和實施的過程中,明顯地存在著規范建構中目標設定抽象模糊、激勵宣傳中偏激失衡、約束管理中妥協含糊、行為評估中不務實效而追求形式等現象,在不同程度上引致了學校師德建設工作的某些盲目失范和虛化失效。
三、當前師德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高校里師德失范問題是通過高校教師個體表現出來的,但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卻是復雜多樣的,既有主觀方面,又有客觀方面:
1.功利化的教育價值取向。長期以來,教育價值的取向偏頗,教育呈現功利化。教育的真諦并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它還蘊含著豐富的倫理道德內涵。教育的倫理道德價值首先表現為滿足受教育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為了實現每個人的意義,教育應當把受教育者當作是具有完整精神和獨立人格的真正的人來對待,不僅僅關懷他的物質所需,傳授他生存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心靈的呵護,提升其探尋生活意義的能力。社會的喧囂和浮躁所造成的急功近利的心態很大程度上模糊了人們審視教育的視線,教育的工具性和經濟性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凸現。
2.不健全的師德建設機制。目前,我國師德建設機制十分乏力,很不完備。雖然多數學校都成立了師德建設領導小組,充實了相關的師德建設內容,有的學校還細化了師德行為規范。但是多數還是停留在書面和文字上,很少落實或取得實際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領導精力投入不足。二是監督管理力度不大。三是評價體系不實。四是師德建設方面的規章制度形同虛設。
3.產生負面影響的市場經濟環境。當今社會正處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轉型期,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和復雜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價值觀念的基礎。在市場經濟下,個人利益被充分肯定和承認,一方面大大增強了人們的主體意識,調動了人們的主觀能動性,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可能導致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仁義價值觀的流行,在人們的價值取向中容易出現重經濟而輕政治、重物質而輕精神、重實惠而輕道義等傾向,尤其是在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還不規范,法律制度還不完善,國家的各個部門領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社會失序、道德失范、分配不公等現象,都促使了教師價值觀的變化。
4.較落后的教師自身觀念。教師自身素質是影響當代師德建設成效的最根本的內部原因。當前,在教師的人生觀上,多元價值的存在使人們眼花繚亂,困惑迷惘;在對職業的認同感上,不少教師只是把它當作是謀生的手段,沒有感受到工作的內在尊嚴與幸福以及奉獻中自我價值的實現;在教育觀上,應試教育的長期存在也使不少教師的教育觀念陳舊、狹隘,而職業壓力的不斷加強,頻繁的教育改革也往往使教師應接不暇,教師原有的知識、觀念、技能與教育改革的要求差距加大。師德教育無論是汲取傳統還是面向未來,都應該重視師德對教師發展的重要內在價值。
參考文獻:
[1]韓全枝. 基于人文關懷視角下的高校師德建設探索[J]. 學理論,2010(1).
[2]倪永宏. 高職院校師德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揚州地區高職院校為例[J].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論叢,2010(7).
[3]魯潔.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簡介:王忠偉(1983-),男,漢族,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系,碩士,研究方向為旅游與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