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洲
摘要: 本文從物理化學教學的實際出發(fā),對物理化學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即從教學方法的選擇、如何結合中學化學實際、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對物理化學進行了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高師院校物理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多年來,我們的物理化學教學都采用“滿堂灌”,這樣的教學方法只發(fā)揮了教師的能動性,而學生的積極性未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學活動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而學生的學是教學活動的主要方面。
教學改革的主要宗旨就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活動中把學生充分調動起來。另外,必須培養(yǎng)他們掌握知識的能力,教給他們學習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以適應新世紀對人才的要求。為此我根據多年教學實踐和改革探索,談談教學改革的體會,請同行批評指正。
1.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
對于知識難度大的、學生不易接受的內容,如熵概念的引入,我采用重點講解的方法,并對不同的熱力學體系熵變的求算以例題的方式,采用邊講解邊討論的方法,以鞏固熵的概念,進一步明確熵變與熱溫熵的關系,即熵變等于可逆過程的熱溫熵,但不是說可逆過程才有熵變。對于知識比較簡單,但不易互相聯系的內容,可采用列提綱、讓同學自學的方法。對于一些重點難點,一方面進行重點講解,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學習方法加以必要的指導。
2.結合中學化學實際進行教學
高師院?;瘜W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中學化學教師,中學化學教師只有吃透中學教材,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事實上,中學化學中有很多內容都蘊涵著物理化學的基本原理,因此,學習物理化學對于鉆研和分析中學教材具有重要意義。根據這一特點,在物理化學教學中,對與中學化學密切相關的部分,在中學化學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去認真思考,然后用新的理論知識對所提問題做出詳細的解釋,明顯增強教學效果。
3.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化學理論性較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會感到很枯燥,致使學習興趣不高,影響教學效果。然而,在教學中若能注意理論和實際結合,講到相關理論時列舉一些生活實例,引導學生用所學理論知識去解答,使他們感到學有所用,就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稀溶液依數性”內容時,可以設置問題:“北方冬天吃凍梨前,先將凍梨放人涼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發(fā)現凍梨表面結一層薄冰,而里邊卻解凍了。這是什么道理?”實際上,如果能清楚梨中的水不是純水,而是溶有糖和一些物質的溶液,利用稀溶液中凝固點降低的規(guī)律就很容易解釋這一問題了。
4.利用課堂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物理化學教學中,采用課堂討論的形式對傳統的講授法進行改進,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理想溶液”一節(jié)的教學,可以采用課堂討論方式進行。課前教師給學生擬定如下幾個討論題目:(1)理想溶液與理想氣體的區(qū)別是什么?(2)理想溶液的組成有何特點?其微觀特征是怎樣的?(3)理想溶液的熱力學定義式是怎樣的?(4)理想溶液的標準態(tài)是怎樣規(guī)定的?(5)理想溶液的通性是什么?在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學生中間,注意聽取每一個學生的發(fā)言,對學生充分信任和放手,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見。如果發(fā)現學生有獨特的見解或新穎的觀點,就請他上臺講解,以啟發(fā)與引導大家一起來研究問題。通過討論,大部分同學對“理想溶液”一節(jié)的內容都能達到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澄清模糊認識。
5.精心指導自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物理化學教學中,可以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將部分章節(jié)安排給學生自學,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強化教學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學完熱力學的基本知識后,可以將“化學平衡”一章留給學生自學,為了保證自學的效果,教師首先把本章的主要概念、公式和難點介紹給學生,從而使他們能抓住重點,避免自學的盲目性。同時,教師要通過考試或課堂討論的形式,對自學的情況進行檢查,以引起學生對自學內容的重視。
6.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開放式教學
在物理化學教學中,我們把計算機、Internet引入到教學中,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改革當前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和學生課外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利用課堂以外的時間上網查閱各種的物理化學資料和文獻、數據,撰寫物化小論文,來拓展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另建立物理化學教學網頁,申請班級的免費E-mail,給出教師的E-mail,在網上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解答問題……
總而言之,21世紀是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應加強高校物理化學教學改革,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質,為科教興國面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陳強,劉寶珍.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4(3):126.
[2]王旭林,王宏波.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5,25(3):108.
[3]潘柳燕,林小峰.遼寧教育研究,2004(9):73.
[4]傅獻彩,沈文霞,姚天揚,等.物理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