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何琴
摘要: 在減負背景下,英語教師如何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呢?減負增效的主陣地在課堂,要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就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從自身出發,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調整和思考,探索如何通過一節節生動、活潑、有效的英語課使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能力得到更好、更快的提高。
關鍵詞: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
英語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前沿陣地,它能清楚地反映教師落實《初中英語課程標準》,提高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情況。判斷一堂課教學的有效性主要看其是否實現教師所預定的教學目標,判斷學生能否掌握既定的教學目標并達到一定程度的運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綜合學生、教材、教法及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自信,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喚醒學生潛能,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物力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全面實現課堂有效性。為了生成有效的初中英語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策略探索。
一、激發學英語的興趣,強化學法指導,擁有互動和諧的師生關系的策略。
首先,要學好英語,我深深地認識到興趣是原動力,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并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是英語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出發點。教師要以人為本,發至內心地愛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快樂,提升自身的價值,尤其是學困生,學習有障礙會使他們產生自卑情結,我努力保護他們的尊嚴,賞識他們毫不害羞地大聲說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面對他們的細微進步和他們一起高興,最大限度地開發他們的潛能,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你的褒獎和鼓勵下逐漸形成積極的自我觀念,并滿懷信心去面對生活和學習。
其次,我非常重視學法指導,英語教學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我們積極研究科學的、適用的有效學好英語的學習方法,我要讓學生學會學習:(一)要重視英語朗讀背誦,使他們養成“用耳朵吸收,用嘴巴鞏固,杜絕僅用眼睛”大聲讀英語的習慣。(二)閱讀時,在腦海中形成如見其人或如聞其聲的立體畫面,使學生對英語語言逐漸具備形象感,提高對英語語言的想象力,培養良好的英語語感,發揮語言的自覺思維的作用。(三)英語課堂上,每一位學生都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力爭在課堂內把最重要的學習內容記牢,當堂消化。拋開與課堂無關的雜念,對要注意的重點、難點、疑點、新觀點做好筆記,并在課后及時復習或解疑。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會學生學習。”當任教同一個班級的語文老師告訴我,學生們都說:英語比語文好記,好學,好玩。我感到了深深的欣慰。我關愛著他們,他們喜歡我,我們的關系和諧融洽。
二、教學環節設計追求科學性,問題設計具有挑戰性的策略。
英語教學設計就是英語教師根據正確的英語教學思想,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英語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具體環節、總體結構及其有關層面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教學設計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能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求,營造師生之間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
在使用譯林版牛津英語教材的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本教材為師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拓展空間,教材同時具備了實用性、教育性、創造性等一系列新特點。所以,教師如果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我提醒自己要有較強的問題意識。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總是精心設計問題,竭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并有意識地為他們解決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同時,實現課堂問題的有效設計不但要研究問題的類型,表達和提出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要優化問題設計的標準和原則:層次要清晰,有遞進性;提問要設置懸念,具有挑戰性;形式多樣化,具有開放性。
三、教學方法突出主體,推行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策略。
有效的英語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從自身出發,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教學行為,并十分關注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發展。教學設計是教師對教材進行第二次創作的過程,我常常會考慮緊密圍繞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需求。此外,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中,學生對教師的依賴越少,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越能得到增強,在這個課堂中,獨立不是自主的唯一特征,合作也是提高學生學習品質的重要渠道,獨立和合作有機結合,與教師的合作,與同伴的合作是實現自主學習極為有利的影響因素,實踐表明,學生樂意進行小組活動,并在活動過程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要記得“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形成創新思維能力的兩個重要條件,因此,要尊重學生與眾不同的疑問、觀念,不過早下結論,作判斷,而應當鼓勵學生的創意,肯定學生不同尋常的意見,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機會和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四、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的策略。
人的認知過程是從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實踐的過程,英語電化教學完全符合這一認知規律。使用現代教學手段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把抽象的材料形象化,利用聲、色、形、景來強化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并建立起信息聯系,從而誘發大腦迅速反應,加強記憶過程,提高記憶效率,達到縮短教學時間,增大教學信息容量的目的。但教師要做到把現代教學手段和初中英語課程有效整合,設計的課件要能在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方面帶來較大的改變,絕不能為了使用而使用。
當然,新課程理念下的新型英語教師,要不斷關注自身成長,教師要擁有一種終身的自我發展能力,要加強學習,努力使自己成為集教書、科研于一體的復合型的教師。教師在遵循課堂教學規律的基礎上,要進行教和學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尋找“教”和“學”的最佳契合點,從而使“教”更有效地為“學”服務。
我們可以通過政治學習、業務學習、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我們的日常教育和學習生活,促進理想的、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生成。
參考文獻:
[1]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胡春洞,包天仁.中國當代著名英語教學法流派.吉林教育出版室.
[3]郭寶仙.英語課程標準的價值取向及其對教師的啟示.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4]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