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英
摘要: 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既要大膽創新,勇于改變,又要發揚語文教學的優良傳統,做到“變”與“不變”的完美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使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 新課改高中語文教學“變”“不變”
目前,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這既給我們高中語文教師帶來了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和展示自己才華的機遇,同時又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追求“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而傳統的教學只重視知識、技能目標。因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應該大膽改革,勇于改變。然而,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一線教師,我清楚地知道,傳統的語文教學,自有成熟的一面和存在的價值,新課程改革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革并不是全盤否定傳統,而是對傳統的揚棄,必須吸收傳統中優秀的因子。因此,實施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要在追求“變”的同時,還要堅持“不變”。
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變”是高中語文教學的特點。語文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大膽創新。不僅要積極改變,而且要會變。
(一)改變教師角色與行為。新課改下,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要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的首席”,“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經驗中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在對待教學的關系上,強調幫助、引導、促進學習;在對待師生的關系上,強調尊重、贊賞;在對待自我的關系上,強調反思;在對待其他教師的關系上,強調合作。
(二)改變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熱情;注意啟發誘導,培養學生主動質疑的意識;注意討論探究,發展學生自主釋疑的能力;注意合作學習,因材施教,指導學生不斷提出各種問題,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從而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熱烈而有序的課堂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的學習資源,幫助他們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并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豐富且富有個性。高中語文教師,更要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將網絡上的新知識新信息與課本上的知識和信息結合起來,了解并掌握語文學科發展的新動向,把新的知識信息及時傳達給學生,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要能夠熟練地操作計算機,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豐富我們的高中語文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三)改變教學語言。教師要多用點撥、啟發的語言引導學生思考,少用定性語言進行評判;多用鼓勵性語言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少用否定性語言澆滅學生的思想火花。
(四)改變教學內容。以前的教學重在閱讀理解,重在系統的語文知識的學習,輕語感的積淀;新課改后的教學重在語言材料的積累,重在熟讀經典,不必重視語文知識的系統化,力求知識的實用。以前的課文教學不重視其人文內容,新課程改革的課文教學重視其人文價值,而不僅僅把它們當做體現某種語文知識的例子。以前作文教學重視文體的規范,新課改后的作文教學既重視文體特點,又重視學生本人對生活的感悟;既重視語言的優美,又重視內容的充實。
(五)改變教師知識結構。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增設適應時代需要的新的課程領域或課程門類,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課程結構”。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肯定在自己的專業知識方面有優勢,但是,課程結構會不斷向綜合型課程發展,我們必須由專業型教師向綜合型教師轉化,在搞好自己專業的同時,肯花時間去了解相關的學科,做到觸類旁通,靈活處理邊緣問題。
二
當然,高中語文教師既要善于創新改變,又要發揚語文教學的優良傳統,力爭在多變的教學環境中保持以下幾方面的“不變”。
(一)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不能變。新課程改革強調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這是基于以前的語文教學所忽略了的內容——人文性。但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基本屬性之一,重視人文性不能忽視它的工具性。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比绻鲆暳斯ぞ咝?,則語文學科會失去自己獨立存在的價值,語文教學的質量會大幅下降。因此,語文教學要重視并落實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
(二)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變。新課程語文教學非常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進步。但在教學中,不少教師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時,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導致課堂教學變成了學生的自由天地,課堂教學環節散亂,重點、難點不能突出,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缺少教師的及時引導。為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散思維,甄別學生答案的優劣及真假,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素養。
(三)學生的獨立學習不能變。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要求學生合作探究,于是,有的教師不管是在公開課上,還是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動輒就安排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時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事實上,合作學習是建立在獨立學習、思考的基礎上的,合作學習旨在解決獨立學習無法解決的問題。不能為合作而合作,不能越過獨立學習的階段。要保證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和空間,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提升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四)教學板書不能改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是現代教育騰飛的翅膀,它改變了人們關于知識和學習的觀念。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積極作用。但是,多媒體技術也有其致命的弱點,它的內容是預設的,死板的,不能根據學習的實情加以改變。而教學中板書可以隨機地把教學中生成的內容寫出來,靈活處理教學中的突變情形,及時展示較隨意的知識,隨時突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語文教師還是要重視板書,重視粉筆書寫。
總之,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我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必須深入地研究,冷靜地思考,大膽地探索,準確地把握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合作研討與獨立學習、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使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