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琴
一、自主合作學習的背景
教育的交往起源說和交往的本質論認為,交往是人與人之間共同活動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發展。我國古代教學理論中也指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說明了相互合作、交流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在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合作”在其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事物發展的主動力。教學應當充分體現這一特點,使學生在“學會學習”、“學會生存”的同時,“學會合作”。
我校是一所以五年制高職為主的職業技術學校。近三年我們積極貫徹新課程倡導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努力實施自主合作教學,以下結合教學實踐反饋談談對這一模式的探索及反思。
二、自主合作學習的操作及效果
從五年制一年級起,課堂將學生按照4或6個人分組,設立組長,制定測評表格,設自評、組評和教師評價等項目,最終將平時考評情況作為學生學習成績的一部分依據。自主合作學習的課堂以小組為單位,盡可能地解決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無法單獨完成或有疑惑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自主學習是第一位的,我要求學生對學習目標、學習材料等心中有數。合作學習則是對自主學習的一個有益補充。二者有機融合,相互滲透,教師給予適時的指導。合作小組之間經常根據課堂參與表現展開競爭,教師及時評價反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因此每當有任務布置,課堂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為了完成某項學習任務,學生主動請教其他組員,小組里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也在指導薄弱學生,這是我們很樂意看到的。實踐下來,我們發現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參與意識大大增強,同時,學生也有了足夠自由的空間和活動的機會,課堂成為“師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學問的論壇”。小組活動還減輕了英語學習者在參與語言交際活動中產生的焦慮心理,由于有了小組這個強有力的后方,大多數學生不那么怕學英語了。在一定程度上,大部分學生良好學習心理開始形成,學習習慣開始養成,參與學習的意識明顯增強,學習變得主動起來。
三、自主合作學習的一些低效問題
隨著合作教學的深入,這種課堂學習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顯現,突出表現以下幾個方面:(1)對合作學習的內容和過程還不能科學設計。任務難易程度掌握不到位,活動時間也沒有保證。有時很活躍的課堂氣氛其實思維含金量很低。(2)評價時學生這一評價方往往不能做到恰如其分,評價缺乏公正性。(3)英語合作的課堂口語的反饋快速及時,寫的能力反饋滯后。(4)人數眾多的班級,課堂秩序有時難以控制。
四、自主合作學習低效現象反思
(一)教師方面
1.對合作學習認識的誤區。(1)班級現狀。由于班級較大,管理有難度,不少教師普遍認為這種模式在公開課時,為了營造課堂熱鬧氣氛用尚可,但堅持下去耗時費神。(2)成績因素。認為自主合作學習占用教師很多課堂講解時間,影響教師知識點的灌輸。
2.合作環節設計的低效。(1)小組分配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學生成績層次的搭配,學生意志品質的搭配,座位的編排上(如部分學生背朝教師),等等。(2)活動務布置的不科學。體現在任務過重或過輕,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3)評價不全面。體現在學生的互評流于形式,評價主體單一,偏重對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評價等。
(二)學生方面
1.基礎不好,不予配合,不敢配合。因為職校學生英語基礎總體薄弱,甚至有部分自暴自棄的學生。這些學生是最不愿參與的“成員”,長期的失敗,使他們變得膽怯,不敢配合。
2.性格心理方面的因素。有的學生性格內向,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不善于在人前發表意見。怕人恥笑,不能輕松大膽地投入學習活動中,這種現象尤其在口頭交際形式的學習中表現明顯。
五、自主合作學習的改進建議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我認為,要使合作學習更具有效性,就要從以下幾方面改進。
1.合理分組。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既考慮成績的差異,又考慮男女及性格的互補等。并定期調整,讓學生有更廣的交往空間。
2.明確任務。一般來說,選題應盡量考慮難易適中,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戰性、開放性、探索性,既利于獨立思考,又便于展開合作。
3.規范操作。要想方設法調動小組成員人人參與,盡量做到人人有機會。評價可能恰如其分,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確保每個學生在小組中有充分交流和表現的機會。
4.適時引導。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中要充當好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提高自身對合作學習的指導技能。認真備好課,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進行認真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并對合作學習的結果做出及時和合理的評價。
總之,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一種貫穿教學其中的教學理念,不是搞形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利用恰當的時機,開展有效的自主合作學習活動,逐步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