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平
摘要: 課堂教學仍是現在的學習者獲得知識的主要方式。加強課堂教學質量成為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的關鍵,從現代教學方式來看,注重課堂教學策略研究,尤其是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對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課堂教學策略是全面增強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策略課堂教學
一、引言
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教學是否盡可能做到了有效教學,就看傳授者能否依據大學英語學科的課程要求,通過英語課堂教學,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或學習者能否掌握所學的知識、能否比較熟練的運用所知識、能否有效地促進學習者運用英語技能的提高。
二、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就是從宏觀的角度確定階段性教學方案,有針對性地選擇和組合相關的教學內容,確定組織形式,合理選擇、組合設計教學的具體方法與實施步驟,即對教育教學規律和新課程教學理念的認知,總結教學實踐經驗,分析各種不同的教學要素及相互關系,確立教學的基本思路,從而使教學具有前瞻性、創造性、靈活性、藝術性和可塑性,并根據教學中可能發生的不同情況,使教師對教學的獨到見解及相關才藝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具體體現。
三、教學策略的選擇
依據教學的具體目標與任務,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需要不同的教學策略去實現和完成。教學目標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學策略也不同。教學策略的選擇既能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與教學實施,學生不僅要得到廣泛的認知范圍、深層次的認知深度,還要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有所收獲,如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培養良好的道德觀,等等。
四、有效的教學策略
英語是溝通、交流、獲得信息的工具,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交際服務,其實踐性很強,因此英語教學策略有其獨特性。英語語言教學活動的形式有很多種,內容多變。如:指令、指示、介紹說明、陳述事實、列舉、尋求幫助、辯論等,這樣就需要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具體落實各種教學活動的實踐。充分熟悉、了解、掌握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包括語言知識、語言結構、語言能力、情感態度等,才能有目的地實施一定的教學活動,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取得一定的課堂教學效果。
設置有效的英語課堂,實現有效教學,應當做到教學環節始終以學生的發展為價值取向、教學目標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提高教學內容有效知識量,使其滿足學生的需要,發揮教師的教學機智,努力實現預設與收效的辯證統一。
對于課堂所采取的一些教學策略,主要看課堂教學策略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發展的作用,這些策略的使用是否與語言習得的規律與發展規律相一致;能否有效地激勵學生參與語言的學習,能否有效地激發學生使用語言的信心與動力,能否使語言的學習高效化、快樂化、趣味化,這才是有效教學策略所追求的目標。
五、有效的課堂教學
有效課堂,是指在設定的時間范圍內,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達到比較理想化的教學目標,使教學效率獲得最優化的課堂教學,使學生與教師雙方都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益與發展。
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核心思想。教學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服務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知識的有效性是確保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教學內容的有效性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環境直接關系著學生對教學和教師的情感與態度體驗,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設置有效課堂的目的是實現有效教學,所謂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因此,設置有效課堂、實現有效教學都需要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運用教師的智慧,形成一定的教學策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有效教學,完成教學任務。有效課堂的設置與一定教學策略是分不開的。提倡有效教學的最根本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英語是當今社會日常交流信息的語言工具,學習的目的也就是服務于日常交際,促進人們的思想溝通、信息交流等,所以學以致用的原則在英語教學中體現得尤為突出。
六、大學英語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是在現代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論指導下,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作為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教學要素優化、教學過程整合為特征的教學實踐活動。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貫徹培養學生養成教育的理念。
1.著眼學生未來發展。
大學英語教學在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和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擁有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能全面、健康、和諧地發展,以便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面向全體學生。
大學英語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個性化,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要為基礎較好的學生創造發展的空間;既要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又要確保英語語言水平的穩步提高;既要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又要滿足學生各自不同專業未來發展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力求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感受成功。
3.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倡導有效的自主學習。
大學英語教學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的英語教學模式,以多媒體學習資源和教學管理為平臺,打破傳統教學時空的界限,豐富教學內容,學生在教師的幫助和教學計劃的指導下,進行非實時的個性化、自主式的有效學習。
4.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必備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用性思維,能增強語言實踐的真實感,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和創造性使用語言嘗試的機會,以促進語言技能的發展,進而逐步獲得綜合運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進行交際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是要讓學生主動發展,“開放性”的教學策略正好為學生主動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條件。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他們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為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把自主性、活動性、創造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學生的英語能力提高拓展了廣闊的空間,發展了其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顯著的提升,對英語課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極好的作用。
七、結語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使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個性健康發展,使學生學會學習,達到愿學,樂學,會學,善學。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習者的創新性思維,從而使教與學達到完美和諧的統一。重視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才能為學習者的個性全面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參考文獻:
[1]何少慶.英語教學策略理論與實踐運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2]劉電芝.學習策略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1.
[4]田鳳俊.現代英語教學策略.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5]文秋芳.英語學習策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