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昊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突發事件頻頻發生,突發事件報道與社會聯系越來越緊密,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而作為一線報道的軍隊新聞媒體——軍區軍兵種報紙在突發性事件報道中承擔著更多的責任,也相應有著更易獲得一手信息等優勢。而如何正確處理突發性事件報道,在民眾中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為我軍塑造正面的軍隊形象,值得軍區軍兵種報紙深思。
【關鍵詞】軍區軍兵種報;議程設置;突發事件
近年來,我國的突發事件頻發,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南方雪災、“3·14”拉薩打砸搶燒事件、“5·12”汶川大地震、新疆烏魯木齊“7·5”事件,2010年的“4·14”玉樹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廣東“凡亞比”風災,從自然災害到社會危機,這一樁樁驚心動魄的事件定格在我們記憶中。
2007年1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對突發事件作了權威界定:“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流”社會,不管是何種類型的突發事件,一旦發生,既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也會在國內外產生重大社會影響。
作為人民子弟兵,解放軍和人民武警始終牢記神圣的職責使命,始終沖在抗災搶險、維穩處突等處置突發事件的第一線,以自己的英勇行動一次又一次成功遂行新時期新階段我軍多樣化軍事任務。人民軍隊在處置突發事件中的優秀表現,要借助現代大眾傳媒報道出去,讓世人聽到看到。在這方面,軍區軍兵種報紙責無旁貸,也大有作為。突發事件大多為局部性的,其發生地多處在某一戰區內,軍區軍兵種報紙所在大區大單位部隊自然成為主力參戰部隊。探索軍區軍兵種報如何在突發事件報道中及時準確傳遞事件信息,有效化解事件危機,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塑造并傳播人民軍隊良好的媒介形象,無疑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當然,改進軍區軍兵種報突發事件報道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僅就突發事件報道的議程設置作一些討論。
一、充分發揮報道主體的作用,加強議程設置的主動性
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大眾媒介往往有意無意地通過對所報道重心的選擇,從而建構公共討論與關注的輕重緩急。突發事件社會關注度高,有的還十分敏感,媒體自然要作為報道的重點,但是,報道時機的把握、報道方式的選擇等則要加強統籌設計。對此,軍區軍兵種報要發揮主體作用,加強議程設置的主動性。
1、謀劃常態下突發事件報道的“口徑庫”建設,做到有備無患
在遵循新聞傳播基本規律的前提下,突發事件報道口徑的統一有助于形成信息合力和對話語權的爭奪。新疆烏魯木齊“7·5”事件發生后,為有效封堵國外對事件錯誤和惡意定性,國內各主要媒體都以新華社通稿的形式對此進行了集中報道,并且依據事實統一口徑為“嚴重暴力犯罪事件”。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受眾對這一事件的認識有了心理準線,另一方面又可搶占輿論制高點和傳播首發權,使我國媒體的報道形成輿論合力。
軍區軍兵種報要在軍隊宣傳部門的領導下,主動溝通、協調地方黨政新聞宣傳機關和媒體,加強常態下突發事件報道的“口徑庫”建設。對于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設置不同的報道口徑,謀劃在先,做好預案,有備而戰。這樣便可以保證在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迅速部署報道工作,提高時效性和準確性。
2、注重突發事件報道的機制建設,確保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順利實行“平戰轉換”
現代媒介組織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機器,我們不能完全依賴個人的努力來防止突發事件報道中出現差錯偏誤,而必須依靠專門的機制來規范和指導突發事件的報道。因此,從科學管理的要求出發,為了降低重大突發事件報道的報道風險,軍區軍兵種報建立完善的、有針對性的快速反應和報道機制報道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突發事件報道機制是由一系列管理規定和組織要求綜合而成的管理操作系統。它要告訴執行者在什么樣的情形下應該怎樣采取行動才比較好。它包括一整套的組織機構以及作業流程的規范設計,主要內容有:組織機構設置、應急作業流程、保障措施安排、報道效果評估、培訓演練計劃等。同時,針對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應該制定不同的報道預案。
目前,我們的機制建設不夠健全、不夠具體、不夠科學,操作性還不夠強,不能達到“告訴執行者在什么樣的情形下應該怎樣采取行動才比較好”的要求,在指導性、可行性方面還要繼續改進,以確保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順利實行“平戰轉換”。
3、突出時效觀念,及時、主動、客觀地對外發布信息,搶占“第一時間”
傳播學上有“首因效應”,心理學上有“先入為主”,這些都是以時效作為保障的。因此,要想迅速占據突發事件報道的主動權,并為媒體下一步的連續報道、深度報道、后續報道打下一個較好的基礎,突出時效觀念,及時、主動、客觀地對外發布信息,第一時間報道真相,第一時間定性新聞,是軍區軍兵種報搞好突發事件報道的重要抓手。
軍區軍兵種報身處事發地域,有自己的特有的報道優勢。在突發事件報道中搶占第一時間,在第一時間對外發布信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傳播中的噪音;第一時間定性新聞,可在危機發生后迅速作出自己的解釋,打上媒體的烙印,有利于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為黨、政府和部隊處理危機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加強報道目標受眾研究,提高議程設置的針對性
議程設置理論研究表明,人們往往傾向于了解大眾媒介所注重的那些問題,并按照大眾媒介所設置的輕重秩序來理解事件。因此,在軍區軍兵種報紙關于突發事件的報道中,除了發揮報道主體的主動性,還需要從受眾的角度出發,把握受眾的喜好、習慣、心理與關切點,提高議程設置的針對性。
1、了解一般受眾的信息關注,精心選擇材料
在突發事件報道中,軍區軍兵種報由于占有一定的“地主”優勢,可以獲取的信息是巨大的,但是如何對大量的信息進行篩選,就必須考慮各軍區軍兵種報紙讀者的信息接受需求,有重點地進行選擇報道。例如,在抗冰雪災害報道中,南京軍區作為主戰場,《人民前線》2008年1月29日即以《江淮大地暴雪成災軍區部隊緊急救援》等報道進行及時跟進,并進行了后續的深化報道。其間在報道題材和報道方式的選擇上,就特別考慮了駐地基層官兵的需求,從當地參與抗災部隊中精心選取先進典型進行宣傳,在傳播抗災信息的同時,也大力頌揚參戰部隊的英勇事跡,弘揚抗災精神,極大鼓舞了部隊的戰斗士氣。
2、掌握核心受眾的價值需求,精確傳遞觀點
突發事件由于它發生的突然性,就新聞價值而言是新穎新鮮的,顯然具有高度的可報道性。而從受眾來看,軍區軍兵種報的核心受眾是基層軍官,那么在信息選擇上就應當更加注意報道角度,要求從官兵視角出發,簡單明了、快速準確地將突發事件的發生過程報道出來;同時,在此過程中還要注意提煉觀點,精確傳遞,充分發揮軍區軍兵種報紙對部隊處突工作的直接指導作用。蘭州軍區《人民軍隊報》2010年8月10日頭版發表本報評論員的言論《堅決響應胡主席的號召全力以赴投入搶險救災》。該評論將要求軍區部隊特別是執行救災行動的部隊,堅決響應胡主席的號召,全力以赴投入舟曲泥石流災害救災行動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讓廣大部隊官兵及時了解中央、軍委的精神,同時也使他們明白抗災的重要性,以便官兵們在搶險救災工作中既積極救災,又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官兵安全,嚴防事故發生,全力以赴打贏舟曲泥石流災害抗災這場硬仗。
參考文獻
①王守福,《軍隊形象的特征和功能》[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1(2)
②饒洪橋,《著力打造和傳播好我軍形象》[J].《軍事記者》,2009(3)
③劉冰,《地方報刊如何搞好軍事報道》[J].《軍事記者》,2008(5)
④石佩川,《典型報道,軍事新聞媒體獨領風騷》[J].《軍事記者》,2009(9)
⑤黃秋生,《在突發事件報道中展示人民軍隊光輝形象》[J].《軍事記者》,2009(10)
⑥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南京政治學院軍事新聞傳播系12隊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