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
摘要: 本文通過對新課程背景下2009年~2012年四年浙江高考化學試題結構特點、試題特點進行統計分析,以期為高三復習和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 新課程浙江高考化學試題特點分析
自2004年廣東、山東、海南、寧夏四省作為全國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首批實驗區進入課改以來,2005年江蘇成為實驗區,2006年實驗范圍擴大到浙江、福建、遼寧、安徽、天津五省市。[1]浙江省從2006年進入新課程改革至今,已有四份高考試卷呈現出來,這些試題具有哪些特點?是否符合新課程理念?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一、試卷結構特點
自2009年浙江省開始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浙江省屬于自主命題,理綜試卷由物理、化學、生物三部分組成,滿分300分,各占120、100、80分。其中化學部分包括七道選擇題和四道非選擇題,七道選擇題題號從7到13,每道6分共42分,四道非選擇題題號從26到29(2010年是從25到28),共58分,化學部分總分100分。2009年至2012年的四套高考理綜化學試卷在試題的題型、分值及分配等方面都基本保持穩定。
二、試題特點
1.彰顯學科特色
高中化學有著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和鮮明的學科特色。四套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化學試題一方面重視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如化學用語。另一方面,突出對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如阿伏伽德羅常數、元素周期表、氧化還原反應、電化學、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常數、沉淀溶解平衡、焓變與自發反應、1H核磁共振譜、紅外光譜儀、常見元素化合物性質及其應用、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化學實驗等(詳見表1),成為考試的重點和熱點,充分地彰顯了化學學科特色。
2.具有時代特征
試題創設新的素材背景,緊密聯系生活,生產,能源,材料,環境,醫藥等,反映了與化學學科有關的現代科技熱點問題,切合新課改倡導的“STSE”教育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充分體現了化學對人類的重要作用。見表2。
3.試題呈現方式多樣
試題通過“文字表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裝置圖”、“流程圖”、“數據(表)”、“關系曲線”等多種形式呈現資料信息,各種信息有機融合,層次感強,符合考生的認知特點。在測試學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的同時也考查了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其中2009年27題和2012年27題讓學生動手繪制趨勢圖,對學生化學基本能力和科學素養進行了考查。
4.元素化合物考查綜合化
2009年第26題是純粹的元素化合物試題,而后三年單獨考查元素及化合物性質的題很少或基本沒有,這并不是降低了對該部分知識的考查,而是將元素化合物性質或放在一定的背景下或與化學基本理論、化學實驗、化學計算綜合起來進行考核,成為隱形考點。如2010年第25題,試題以汽車安全氣囊為背景,進行了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考查,2011年第26題和2012年第26題均為綜合性試題。元素化合物知識呈現綜合性考查的趨勢。這種命題更具有實際意義,體現了新課程的綜合性特點,使得在考查考生能力方面也從單一向綜合要求方面轉化。
5.實驗考查內容豐富
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高考化學最具區分度的關鍵內容之一,是高考的重點。新課程背景下浙江省高考對化學實驗的考查既有2009年第28題和2010年27題對無機實驗的考查,又有2011年和2012年第28題對有機實驗的考查。考查包括:常見化學儀器的名稱和使用、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及原理、物質的制備、分離提純、鑒別和檢驗等,內容豐富靈活,注重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和探究能力、化學科學素養的考查。
6.部分試題值得商榷
高考題無論是試題本身,還是答案都應該是科學與嚴謹的,但一線老師通過研究發現高考題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2010年第7題的D選項考查原子結構發展歷程時出了“布朗運動”,這一點有超綱的嫌疑。
參考文獻:
[1]張世勇,高杰,李玲.2010年11套新課程高考化學卷的特點及啟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1(3):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