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淺淺
【摘要】本文認為3D技術引領著當前世界電影的新潮流,電影也呈現出影像奇觀化、奇觀國際化和奇觀電影迎合市場需求三大特征。
【關鍵詞】3D電影;奇觀化;市場需求
電影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體。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從黑白畫面到彩色技術,電影在技術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實現藝術與人文價值的提升。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帶給人們新奇與驚嘆,帶領人們領略前所未聞前所未見的奇妙世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大量電影將重點放在了奇幻虛擬的影像上,導演和制片人更愿意追求場面上的宏偉和壯觀。
3D后期與計算機技術的融合,立體攝像機的發明,以及3D+imax的電影放映技術,使得立體電影在技術上已趨于成熟,電影的奇觀化趨勢日益鮮明。從電影呈現奇觀化到奇觀國際化再到3D給電影票房帶來的強大號召力,電影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觀眾的強烈反響并影響制作者的思路,這既會引起新技術帶來的新的電影市場又會導致一定階段內電影發展的局限。
一、3D技術使電影呈現奇觀化
當代電影內容的圖像中心模式正在取代傳統的話語中心模式。①在世界電影發展歷程中,“文學性曾經是電影的內核,它具體體現為諸如劇本、對白、畫外音、劇情結構、電影敘事性等等”,“像是文學作品的視覺再現”,“帶有很大的戲劇成分”和“更多的話語中心特征”②。近年來,得益于3D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影在視覺沖擊力和視覺震撼效果方面獲得了重大突破,電影奇觀化模式開始逐漸取代敘事中心模式。“電影對空間的表現不再只是客觀地描述空間,而是對空間進行重新組織、重新塑造,力圖營造出某種具有強大視覺沖擊力的‘地理景觀”。
美國學者道格拉斯·凱爾納曾提出“媒體奇觀”概念,他認為:“能體現當代的基本價值觀、引導個人適應現代生活方式的,并將當代社會中的沖突和其解決方式戲劇化的媒體文化現象”就是媒體奇觀,“它包括媒體制造的各種豪華場面、體育比賽、政治事件等”。電影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將現實的景象進行藝術加工,將不同的地域景象進行組合,甚至創造虛擬的想象景象,呈現出一個亦真亦幻的夢想景觀,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奇觀展示集中地。特別是3D技術的運用,營造出一個逼真的夢幻世界。
2009年,科幻電影《阿凡達》的上映標志著3D電影全球性時刻的到來:觀眾坐在影院里就可以去領略潘多拉星球的奇幻和美麗,尤其是騎著飛龍飛翔的畫面更是滿足了很多人童年的夢想。3米多高的藍色納威人,驚險刺激的叢林探險,奇異外星生物的打斗,以及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機械化武器和戰爭場面。精心打造的畫面、逼真的聽覺刺激都在3D+imax的立體觀影模式下,給予觀眾前所未有的震撼。
2011年上映的《藍精靈》通過3D技術,使得電影中的神秘石窟和藍月亮更具夢幻的美妙,特別是藍爸爸飄逸柔軟又逼真的白胡子更是讓小朋友們忍不住“摸一把”。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們都在3D的世界里體會著快樂藍精靈的童話世界。
另外,像《玩具總動員3》、《舞出我人生》、《冰河世紀3》等,在新的續集中加入3D技術,對此做法的好壞,盡管人們評價不一,但其中有的電影確也的確吸引了大批觀眾來感受這不一樣的奇觀世界。
票房決定成敗的現代電影市場也催生了“3D奇觀”下的媒體奇觀。以《阿凡達》為例,卡梅隆和好萊塢金牌制片人喬恩?蘭道的黃金組合成為票房保證。曾席卷世界電影票房的《泰坦尼克號》的導演卡梅隆能否超越自己創下的紀錄的問題在媒體的猜測中從未冷卻。電影尚未上映3D電影的大旗已經“迎風招展”。卡梅隆在中國宣傳時大方說出哈利路亞山的原型是取自中國的黃山,引得國內一片熱議,輕松從中國賺取了11億的票房。從技術上來說,《阿凡達》是個用3D和CG技術精心打造出的老套故事,從宣傳推廣來說,《阿凡達》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媒體奇觀。
二、電影奇觀國際化
全球化、國際化是當代世界的大趨勢,也是電影奇觀化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通過對不同民族、國家的地域文化的組合加工,將地理空間進行跨文化的延伸和擴展,好萊塢電影力求迎合世界各國觀眾的口味,吸引全人類的眼球。代表電影未來發展方向的3D電影亦是如此,其國際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場景國際化。一方面,觀眾喜歡在電影中看到與自己的生活視野相似的東西但又不喜歡完全一樣,當觀眾看到自己熟知的事物被搬上電影屏幕時,就會認為電影場景與自己的生活環境很接近,這種主觀上的接近心理,使得觀眾對電影產生好感。《飛屋環球記》中黃皮膚,系著紅領巾的小男孩讓不少觀眾認為他是中國少年,從而在心理上產生認同和親切感。另一方面,觀眾又希望看到自己從不曾看到的新事物,以滿足其獵奇心理和窺探欲望,《冰河世紀》里可愛的、長相奇特的動物以及大多數人很難親身領略的極地風光等,都是3D技術帶給人們的視覺滿足。3D電影利用從現實世界采集的各種各樣的場景,加以故事化,打造出一個超越現實世界的新的奇幻王國,將不同國度、人種的特性放在同一個時空中,為的正是適應世界各地不同“口味”的觀眾。
其次,推廣營銷的國際化。從受眾的角度來講,媒體轟炸式的信息傳播使得受眾的判斷力被信息“殖民化”了。《阿凡達》的出現,這種現象達到了頂峰。
第三,共同價值的交融。在電影中展現共同的價值觀成為這些電影的基點。《阿凡達》中,追求真愛,抵御外敵,保護家園,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冰河世紀3》中,那只一直在思索要愛人還是要松果的松鼠,詮釋的是現代人婚姻的圍城,搞笑中隱喻著現實。這些故事訴求迎合了觀眾固有的價值觀,很容易被世界各地的觀眾接受和認同。
最后,唯“美”至尊。吉登斯認為:現代性和全球化要求建立普遍的、一元的價值觀念,而地方性強調的是獨特性和多元化。③電影中呈現出的跨文化跨地域的景觀,其指涉意義已經經過了重構,突破了各地方觀眾的既有概念與價值體系。因此,對觀眾而言,電影中所展現的跨文化景觀既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觀眾熟悉的只是表面呈現出的形式,而其內涵已經被置換。這種陌生的“熟悉”景觀,是全球化的后果,體現著全球化中的政治、經濟、文化多重意蘊。觀眾在接受這樣的電影文化的同時,對于美國式文化也失去抵抗的能力,或許所謂的奇觀國際化恰恰反映了美國式文化的昌盛。
三、3D技術引領下的電影新發展
3D電影的風靡與電影制作者追求更大的市場份額不無關系。為吸引觀眾重歸影院,電影制作者們不得不在電影院的大銀幕和技術效果上大做文章。目前,無論是電視媒體還是平面媒體都已經將打造奇觀作為增加收視率或發行量的主要手段,3D技術已成了電影市場的一大賣點。
2008年9月中影數字發展公司發行了第一部3D影片《地心歷險記》,在國內引起轟動,票房收入6960萬元。2009年是3D電影的一個分水嶺,從這時候起3D電影開始強有力地沖擊著電影市場。《冰川時代3》、《飛屋環球記》、《阿凡達》等,在國際電影市場引起了強烈反響。2010年,搭著《阿凡達》的順風車紛紛登場,有不少經典老片和系列電影運用3D技術為自己“增色添金”。 《玩具總動員3》《怪物史萊克4》《鋼鐵俠2》等均屬于此列。2011年,在全球票房前20的電影中有一半是3D電影。在商業時代, “當人們獲得了更先進的技術手段,體驗到了更豪華的媒體文化奇觀的時候,他們就會逃到媒體和虛擬現實中尋求解脫。”④3D電影可謂填補了這樣一個市場。
3D電影成為電影發展的潮流,但其帶來巨大的電影市場之時也使電影發展走入了某些困境。
有的電影為了在市場中生存,將3D作為一種噱頭,有的雖然有精美的三維視覺影像,但卻將講故事拋之腦后。然而電影畢竟是一門藝術,應當帶給人審美愉悅。僅依靠技術帶給人的視覺刺激來取悅觀眾是不能長久的。3D應該成為提升電影價值的一種手段。正如凱利·阿斯布瑞所說:“《阿凡達》的出現確實給電影界帶來很多希望,帶來一種正面的引導,但我想說的是要避免為了3D而3D的做法……如果你覺得在這部影片當中三維能夠強化你的劇情,強化你的故事,那么就采用它。”
當然,技術始終是電影的一部分,其發展是在電影敘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突圍和轉向方式。在電影技術發展的同時,電影制作者們要不忘在劇作文本上多下功夫,才能夠創造出真正的經典。
參考文獻
①邵培仁:《媒介地理學》,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255
②周憲,《論奇觀電影與視覺文化》,《文藝研究》,2005(3):18
③[英]安東尼吉登斯 著,田禾 譯:《現代性的后果》,譯林出版社,2000:23
(作者:江蘇師范大學信息傳播學院廣播電視藝術系09級本科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