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梅
摘要: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廣泛及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很多高校都設立了各種各樣的外語專業,韓語也不例外,我院目前還不具備設立韓國語專業的條件,暫時設立了第二外國語。作者從韓語二外的特殊性著手,分析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就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 高校韓語二外教學改革
韓國語是近年來發展成長的一門小語種,諸多方面還存在著不足與空缺。很多院校的韓國語教育工作依然沿用的是傳統的重語法教育,考試成績,卻忽視了實用性方面的教學與文化方面的教學。語言本身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各種表達符號,學一門外語目的不外乎就是不受限制地進行此種外語的溝通、交流。僅僅局限于語法和成績的外語學習是讀死書。再者,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沒有語言就不可能有文化,語言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為了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各種語言所在的環境必然會在語言上打上烙印。另外,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媒介,因此,它必然會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科技,乃至文化本身產生影響,所以說想學好一門外語,更重要的是先從了解相關的文化開始。本文分析了韓語二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應對措施。
1.學習目的
目前,很多高校的學生選韓語作為二外,僅僅是因為喜歡韓劇或者喜歡某些組合或明星。對語言有興趣固然是件好事,初始階段可能會表現得比較積極、認真,而且學習熱情也高。但僅僅因為哈韓而學習,往往會隨著難度的加深,不愿意努力,而慢慢放棄。再加上學生對二外不是很重視,認為只要得到該有的學分就行了。這樣學生們從主動漸漸轉化為被動,最后完全被牽著鼻子走。針對這一問題,我認為在學習的初始階段,一定要抓住學生們的這一興趣,明確學習目的,不能盲目學習。比如可以運用心理學的理論,美國著名的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教學的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他把學科的基本結構放在設計課程和編寫教材的中心地位,使它成為教學中心。他認為只有學生掌握和理解一門學科的結構,才能把學科看作一個互相聯系的整體。為了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布魯納提出了四條基本的教學原則,即“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和“強化原則”。這就需要發揮教師的綜合知識,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
2.語音
韓語的字母包括21個元音和19個輔音,以及27個收音。首先在教學過程當中遇到很多學生對輔音[]的發音很難掌握,單獨發輔音本身的音時沒有太大的問題,一旦和復合元音[,,,]的時候,就發成鼻音[]音,或者很容易發成彈音[l]音。其次,對于輔音[],很多學生區別不開緊音和松音兩者,尤其是[]和[],要么讀成緊音[],要么讀成塞擦音[],就是發不出元音[]音。說明松音和緊音的區別是韓語語音中的一大難點。再次,元音[]與[]的區別及元音[]和[]的發音,可能是因為韓語里面沒有相像的音,所以很多學生發不好。最后,在收音當中,鼻音是比較好發的音,不過像代表音[],[],[]這一類完全堵住氣流的音很難掌握。對于這些的發音問題,我認為可以用具體的發音部位,比如說口腔各個部位的名稱首先要說明白,然后哪個音具體用哪個部位發音,這樣會更明確一些。還有,教單元音時用原音舌位圖進行教學,用舌位的高低及前后位置可以準確地描述。比如元音[]與[]的舌位前后位置是一樣的,都屬于前元音,區別就是首先高低不一樣,半低元音[]的舌位要比半高元音[]低一些,其次口型有區別,發元音[]時嘴唇稍微向兩旁展開,發元音[]時嘴自然張開就可以了。在教授收音時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氣流,收音雖然也要講舌位,但總的來講無非是鼻音和完全堵住氣流的音,所以說只要教師在教授過程中運用這些方法的話,學生就應該容易領會。當然,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教師要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隨機應變。
3.語法
(1)語法教學過分依賴教材。雖然韓國語教材的語法內容是教育專家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精心編排的,在對韓國語的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具體的有效措施,不能把韓國語教材當成是韓國語教學的萬能書。傳統的韓國語教學中,教材被老師當成唯一的教學資源而過分依賴,語法教學完全按照教材的順序,教授內容單一,缺乏創新。例如,很多學生喜歡看韓劇或娛樂節目,韓劇和娛樂節目過程中所用的日常用語基本上是階稱當中的準敬階(//)和不定階(//),教材語法大多數是從階稱中最高級的尊敬階(/)開始編程,所以很多初學的學生都覺得在課堂上學的東西怎么和日常生活中用的不一樣,覺得苦心學習得不到回報,會有些氣餒。要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就應該不拘泥于教材,合理安排教學順序,或者在教授尊敬階時適當地講授準敬階語法,或者先教授準敬階,以免學生丟掉學習興趣。
(2)韓國人很重視禮節,甚至韓國人最常用的您好()或者對不起()都要伴隨著微微鞠躬。韓語的敬語體系十分發達。韓語中的敬語體現在單詞、助詞、終結詞尾的不同。尤其是韓語語法中階稱非常復雜,從尊敬到不尊敬分為六大階稱。根據聽者不同要用不同的階稱,如果對比自己年長或身份地位高的聽者就要用尊敬階或準敬階,如果對晚輩或比自己身份地位低的就用基本階或不定階。很多成績好的學生到韓國深造,還是不適應敬語和繁雜的禮節,這會造成韓國教師和長輩誤會中國的學生不懂禮貌。這就需要教師平時不要忽視禮節,而要及時糾正錯誤的敬語用法,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習慣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堅強的毅力。
總之,高校設立韓語二外為社會培養復合型人才提供了平臺。人才培養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發展,關系到學生的前途,這就需要教師不松懈,隨著時代發展要求不斷思考,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我。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將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楊金花.淺談基礎韓語課教學改革與實踐.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35).
[2]王金明.韓語精讀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6).
[3]樊宇.高職院校韓語教學改革初探.科技創新導報,2010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