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萍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群眾文化是服務大眾的文化,不僅能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也能提升一個地區的文化品位,同時對提高公民的素質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必須善于運用資源進行超前創意,打造出相應的文化載體,才能切實提高文化服務群眾的能力。
以獨特創意吸引全世界眼球的娛樂產業巨頭迪斯尼,其產業規模及利潤長期霸居世界前10強;有“動漫王國”之稱的日本,以全球化的創意理念,使其動漫產業占世界市場份額的60%……有關資料顯示,以發達國家為主的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的產值達220億美元,并以5%的速度遞增。
面對蓬勃興起的創意經濟浪潮,作為文化底蘊豐厚的肥西縣,當汲取國內外文化創意之精華,來發展與壯大自己的文化產業。
肥西縣文化積淀深厚,既有2500多年歷史的水鄉三河,又有國家森林公園紫蓬山;既有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舊居劉老圩,又有包產到戶發源地小井莊。理應充分挖掘客體的文化積累、精神積淀和人文精神,使景觀產生精神感應和歷史回響,并不斷賦予景觀以新的內涵。
近年來,肥西縣利用其豐富的文化資源,以文化內涵立景點,以傳統和民俗文化吸引人。如古鎮三河的民間藝術節、紫蓬山廟會等,經過創意、包裝,已初步形成各自特色。肥西縣還應注重對其有深厚文化資源的人文事跡、人文精神加以開發與挖掘,創意出更能吸引人眼球的經典項目,以此來提升文化產業的水平與檔次。
大打淮軍文化牌,修建“淮軍紀念館”
作為大別山的余脈,肥西縣紫蓬山區自西向東由高向低延展,又以李陵山、圓通山、大潛山三峰連線為主軸,70多個山峰羅列其間,綿延50余華里,總面積達120平方公里。一脈群山中,古樹參天,竹林清幽。在其周遭,曾誕生過130多名淮軍高級將領。因此,紫蓬山是名副其實的淮軍搖籃。這些淮軍將領的莊園主要分布于紫蓬山周邊,具代表性的有劉老圩(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故居)、張老圩(兩廣總督、署理直隸總督張樹聲故居)、周老圩(湖南提督周盛傳故居)、唐五房圩(福建六路提督唐定奎故居)。其他還有張新圩(張樹聲之弟,提督銜張樹平故居)、葉大圩(直隸提督、甲午之戰赴朝鮮前線陸軍總統葉志超故居)等。令人遺憾的是,這些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掘,更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文化產業。
肥西縣可以把無形的文化積淀轉化為有形的文化產業,大打淮軍文化牌,修建“淮軍紀念館”。使散落在紫蓬山區的風、物、景、故事穿越時空,融入其中。漫步館中,但見河橋縱橫交錯,亭臺水榭,青磚烏瓦,岸柳依依。讓淮軍著名將領劉銘傳、張樹聲、周盛波等人物形象再現,足以引得游人駐足。
重現太平軍“三河大捷”場景
三河自古水陸通衢,車船輻輳,百貨交通,商賈云集,甚是繁榮,被譽為皖中商品走廊,是典型的江淮水鄉古鎮。加之與五大淡水湖巢湖毗鄰、與正在建設中的濱湖新城融為一體,文化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這里曾發生過后來被寫進歷史教科書的“三河大捷”。據史料記載,1858年秋,湘軍李續賓部直指向舒城東面25 公里的三河鎮,借此進犯廬州。陳玉成在江蘇六合接到湘軍大舉東犯安徽的報告,毅然決定回兵救援,并向洪秀全報告,要求調派李秀成部同往。11月3日,李續賓率精兵6000進抵三河鎮外圍,11月7日,分兵三路向鎮外9壘發起進攻,太平軍依托磚壘頑強抵抗,殺傷大量敵人。在湘軍大舉進攻三河鎮外圍的當天,陳玉成率大隊趕到,駐扎在三河鎮南,后李秀成也率部趕到。至此,集結在三河鎮周圍的太平軍眾達10余萬人,驕悍的李續賓深夜派兵7營分左、右、中三路偷襲,與陳玉成軍遭遇,陳玉成抓住敵人冒險出擊的有利時機,以少部兵力正面迎敵,吸引敵人,另以主力從湘軍左側抄其后路。正面迎敵之太平軍且戰且走,將敵人誘至設伏地域。當時,大霧迷漫,咫尺莫辨,鼓角相聞,敵我難分。陳玉成主力迅速擊潰了左路湘軍,并乘勝隔斷中、右路之后路。湘軍發現歸路被斷,倉皇后撤,被太平軍團團包圍。李續賓得知大隊被圍,急忙親率4營前往救應,反復沖鋒數十次,也未能突破重圍。李秀成部聞炮聲不絕,立即趕往參戰。駐守三河鎮的吳定規也率部出鎮合擊湘軍。湘軍7個營壘被太平軍迅速攻破。接著,李續賓被太平軍包圍,終不得脫,當夜被太平軍擊斃。這一仗,太平軍一舉殲滅湘軍精銳近6000人,是太平天國革命戰爭后期一次出色的殲滅戰。
三河大捷,太平軍粉碎了湘軍東犯的企圖,保衛了皖中根據地,對鼓舞士氣,穩定江北戰局,保證天京安全和物資供應,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在三河古城墻遺址建一古戰場,以太平軍“三河大捷”史實為范本,模擬當年戰斗場面,重現大捷場景,定能吸人眼球。
策劃大型水上實景演出——春江花月夜
風景秀麗的小南河位于肥西縣三河鎮境內,自南向北流貫古城區,經豐樂河、杭埠河與風光旖旎的巢湖景區連成一片。小南河全長2900多米,兩岸以蔚為壯觀的徽派建筑為主,古今合壁,自然和諧,潔白的馬頭墻,黝黑的屋脊瓦,參差錯落,檐牙高啄,依勢而建;茶樓酒肆,亭臺樓閣傍水而立,眾多小橋掩映其間。
三河之水,清澈透明,晶瑩如鏡。俯瞰水面,水中游魚,岸邊垂柳,水底云頭,歷歷在目。泛舟小南河一邊品香茗,一邊悠閑地欣賞錯身而過的兩岸風景,盡情享受“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光,定能幫游人洗去都市里的塵埃。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春江花月夜》可以以2900多米的小南河水域和兩岸的亭臺樓閣為表演舞臺,將三河民間風情、溶溶月色、夭夭桃花、南河燈火等元素創新組合,以大舞臺、大陣容,在小南河上展現出一幕幕原生態的藝術畫面,讓《春江花月夜》的每一個元素都抓住人們的興奮點。巧借春天的的自然景觀,配以變幻莫測的燈光,創造出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此舉必將帶來三河文化、旅游、餐飲等產業鏈的興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三河鎮應充分發揮水鄉優勢,以大型山水實景演出《春江花月夜》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載體,用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來吸引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讓更多的民間資本“為我所用”。
再現劉銘傳“臺灣保衛戰”場面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舊居劉老圩是一筆具有獨特價值的文化資源,令人遺憾的是,這份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更沒有帶來文化產業效應和經濟效益。
劉銘傳保臺有功。據史料記載,1884年6月底,法國海軍中將孤拔率領遠東艦隊侵入中國東南沿海,臺灣告急!劉銘傳臨危受命,以福建巡撫銜督辦臺灣防務。7月16日,劉銘傳率舊部134人抵達臺灣的基隆港,從此揭開了臺灣保衛戰的序幕。
8月3日,利士比率法艦4艘進攻基隆。劉銘傳親自督戰,命令守軍開炮還擊。法軍登陸后,他又指揮守軍分路出擊,擊斃法軍官3人,擒斬1人,打死打傷法兵100余人,繳槍數10桿,帳篷10余架,軍旗2面。10月1日,孤拔率法艦憑借強大火力再次進攻基隆。劉銘傳權衡利弊,采取“撤基援滬”戰略,主動放棄了基隆。10月8日,8艘法艦猛轟滬尾(今淡水)。由于守軍嚴格執行劉銘傳制定的“四面埋伏,聚而殲之”的戰術,來犯法軍受到重創。據統計,這次戰役斃傷法兵300多人,14人當了俘虜,70多人因潰退落水溺死。這就是著名的“滬尾大捷”。這次戰役沉重地打擊了法國侵略軍的氣焰。
四面環水的劉老圩恰似臺灣島,可以以環繞劉銘傳舊居的小金河為舞臺,建造一水上古戰場,再現劉銘傳“臺灣保衛戰”場景,讓當年的“滬尾大捷”藝術再現。
依托“五彩三崗”,打造婚慶一條街
三崗村是肥西縣苗木花卉發源地,地處肥西縣城西南,方圓11平方公里,苗木種植面積達1.8萬畝,已形成綠化苗、果苗、花卉、盆景、草坪地被和鮮花六大類400多個品種。目前,三崗村結合新農村建設,已將鄉村旅游、村莊建設、基礎設施規劃有機結合起來,傾力打造為中國花木之鄉、江淮休閑勝地、安徽農村典范。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使這里呈現出原生態美。依托三崗的自然資源,可以打造既有江淮特色、江南風情、東北風俗,又有西洋風格、伊斯蘭風貌、俄羅斯風尚的婚慶一條街。從崇古和求新兩方面展現不同民族特有的婚慶文化。一方面演繹隆重的古代婚姻禮儀活動,另一方面滿足年輕人的標新立異心理,運用現代表現手法來表現婚慶禮儀,注重參與性、體驗性和趣味性。用以吸引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到此結婚,并以此產生強大磁場,吸引各地游客紛至沓來,親身感受不同民族青年男女的結婚盛宴。此創意不僅具有很強的可視性,而且具有很高的娛樂價值,并能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總之,信息化的今天,人類已全面進入創意經濟時代,文化創意對發展與壯大文化產業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創意引爆創新,創新才有未來。肥西縣的文化產業插上創意的翅膀后,一定會在文化經濟的天空中飛得更高更遠!
(作者:肥西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創研室主任)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