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潔
摘要: 英文影視作品為英語學習者提供原汁原味的語言材料,真實地展示西方社會文化,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英語運用水平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雖然目前對此類材料的運用還沒有統一的規定,但在教學中應遵循幾個基本原則。
關鍵詞: 英文影視作品大學英語教學原則問題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常常為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無精打采而倍感苦惱。學生一方面希望學好英語,另一方面提不起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樣焦慮不堪。于是,師生雙方都希望尋求一種方法,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其積極地創造并融入英語交流環境,在娛樂的同時學到知識,從而提高其英語應用能力。
英文影視作品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決途徑。近年來優秀的英文電影層出不窮,越來越受到我國學生的歡迎。英文電影以其語言的鮮活性、自發性、立體性、多變性、實用性、直觀性等特點,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語言材料,無疑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英語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教學設備的不斷更新,教學手段的不斷豐富,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原汁原味的英文電影走進英語課堂成為了現實,但目前國內對影片的運用尚沒有成文的規范,從眾多教師的課堂實踐總結中,筆者發現了幾個公認的基本原則,試圖給后來者一些啟發。
一、理論指導實踐
提倡影片教學的教師可以輕松地從輸入假說理論、情感過濾說、動機說、語境說、文化教學觀、雙碼論等眾多二語習得理論和教學理論中找到強大的理論支持。就引用頻率而言,Krashen的輸入假設理論和情感過濾說得到了眾多教師們的認可。
根據輸入假設理論,學習者成功習得第二語言的關鍵是接受大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換言之,其重要條件是學習者理解略高于當前語言能力的輸入材料。電影中的語言材料具有真實性的特點,語言地道,源于生活,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的真實的目的語輸入。在電影觀賞中,借助畫面、字幕等語境手段,高于學習者現有語言水平的目的語輸入可以輕松地轉變為學習者可以理解的語言輸入。
另外,Krashen的情感過濾假說指出,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會因為二語習得者的情感因素而過濾掉部分知識,從而未能被習得。因此,要保證良好的習得效果,學習者就要保持一個較低的、對輸入開放的情感過濾。英語電影作為語言學習的輔助材料,并非教材,趣味性強,學習壓力小,學生的焦慮感低,自信心和興趣增強,情感過濾降到最低,有利于語言的學習。
二、影視作品嚴把關、精準備
影視資源浩如煙海,并非所有的英語電影都適合學生觀看,我們要從中篩選出適合教學的材料,并根據教學目的,對材料進行適當的教學準備。為此,我們需把握幾個基本原則。
1.內容合適
首先影片的主題內容要積極健康,無過度的血腥、暴力、色情或恐怖元素。其次,盡量選擇主題切合教材的影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全新版大學英語第二冊第四單元American Dream中講述的是美國大蕭條時期一位失業工人Tony Trivisonno通過勤奮努力,白手起家,打造了自己的美國夢。剛接觸這一單元時,同學們對美國夢的具體含義理解不透,筆者就讓學生觀看Forest Gump這一經典影片。通過影片觀賞,同學們深深地被阿甘不懈努力的頑強精神和樂觀精神所吸引和打動,深刻領會了到底什么是美國夢。影片還涉及了美國多個歷史時期的典型歷史事件,對了解美國歷史也是十分恰當的材料。
2.難度適中
根據輸入假說理論,英文影片中的語言輸入不能超出學生可理解的范圍,否則語言晦澀難懂,增加了觀賞難度,降低了觀賞樂趣,學生的情感過濾會抬高,導致本該吸收的語言輸入也被過濾掉,學生感覺既沒有得到樂趣,又沒有學到知識。因此,影片對白的詞匯難易程度和語速需與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大致相當。部分超出其語言能力外的對白應在影片畫面,情節等幫助和暗示下能夠被其領會。據筆者觀察,美國迪士尼出品的影片大多用詞簡單、通俗,語速適中,節奏合理,語調優美,能夠較容易被學生接受。對于語言難度過大的資料,若影片題材內容十分合適,教師就必須在使用前挑選出難度適合學生水平的片段,保證所截取的片段能夠反映影片主題,服務于教學目的。如Beautiful Mind這一影片講述了數學家John Nash如何克服自身的疾病,刻苦鉆研,最終獲取諾貝爾獎的故事。片中出現了大量與數學、經濟學、疾病相關的專業詞匯和理論,語言難度較大。但影片中有個講解均衡論的片段,從眾男追美女這樣一件生活小事出發,語言通俗簡單,畫面生動有趣,很容易被學生理解。這也剛巧符合全新版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三單元Understanding Science中Hawking講述的人們對理解科學的渴求只限于質性理解,而非量性理解,科學普及中不必使用大量專業的深刻的數據這一道理。同時,影片主人公John Nash剛巧也遭受疾病困擾,與Hawking的經歷相似,也容易讓學生體會到科學家的堅韌,加深對這篇文章內涵的理解。
3.質量上乘
這里的質量指影片的制作方面,如畫面、語音、字幕等。畫面方面,一般而言,如果是在投影儀上放映,對影片質量要求相對較高,如720p或1080p的。此類影片一般文件較大,在2G以上,播放時畫面清晰,能保證整個教室的學生觀賞無困難。若是每人一機的語音室,則可適當降低影片質量。語音方面,影片中人物的發音要清晰,影片背景聲音中無雜音,保證學生欣賞時輕松聽到對話。字幕方面,筆者建議選擇無字幕影片,但需要教師尋找配套的雙語字幕文件。這樣在播放過程中可以隨課堂任務的不同,隨時關閉或開啟字幕,并可任意選擇英文、漢語或是雙語顯示,這樣也避免了同時存儲多個影片文件和播放切換上的煩惱。
另外,在選片時還應該注意,所選取影片中的人物口音應保證多樣性,盡量讓學生接觸到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幾種英語發音變體,如美式英語、英式英語、印度英語、澳大利亞英語等。影片時長要合適,若整片播放,需要選擇時長90分鐘左右的影片。這樣既保證一堂課即可播放完畢,又有靈活的機動時間,可用于處理個別語言點或是進行提前安排的觀賞任務。若是分段播放,則可按照需要靈活選擇。
三、科學組織教學
1.以課外觀看為主
因為大學英語綜合課本身的教學任務就比較重,課堂上的時間十分有限,若每次都選擇在課上完整觀摩影片是不現實的。一般情況下,筆者將相關的視頻文件提供給學生在課外觀看,部分關鍵內容經剪輯后插入課件在課堂教學時使用。這樣,既可以節省課堂時間又可以讓學生靈活按照自己的節奏安排觀摩,完整理解作品內涵,促進綜合課程的學習。
2.“精看”與“泛看”相結合
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每一單元都會提供給學生與課文主題一致的影片,要求其課下觀摩。一些與課文內容緊密結合的影視作品,筆者會要求學生“精看”,同時布置相應的任務以確保學生反復觀看。那些與課文內容貼合度不高的影片則只要求學生把握主題與大意即可。“精看”可訓練學生的語言準確性,提高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泛看”則可以提高其語言的敏感度,以量取勝,達到習得文化、培養語感的目的?!熬础迸c“泛看”相結合能達到質量與數量的和諧統一。
3.合理設計觀摩任務
大學英語課程中的影視觀摩絕不是走馬觀花式的欣賞,而是借影片素材豐富語言輸入,達到語言和文化的習得,因此任務設計至關重要,它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在設計任務時,必須結合綜合課程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素材與課文的關系設計出難度合適、形式多樣的任務。如:情節預測、主題討論(辯論)、配音練習、語音模仿、聽寫、角色扮演、經典臺詞翻譯、劇情改編、復述、讀后感等。通過組織這些學習活動,可鞏固和深化電影的教學成果,從聽、說、讀、寫、譯各個方面訓練學生,使其真正做到語言的吸收和產出。
總之,英語電影內容豐富、聲情并茂、貼近生活,影視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并且容易獲取,是難能可貴的語言學習資料。英語電影以真實鮮活的視覺和聽覺信號,為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的理解支持,讓“語言”不再是線性的,而在圖像、聲音、情感和文化背景中“立體”起來,變得真實而富有生命力。把英文原聲電影與大學英語教學充分結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寓教于樂,從而改善并促進英語教學,幫助學生真正地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白雪芳.淡原聲英語影視欣賞與英美文學課教學[J].教育與職業,2006,(6).
[2]李月林.英語電影欣賞教學新探[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2).
[3]楊先明.論建立英語影視教學理論體系的必要性[J].電影文學,2007,(7).
[4]張臻.英語聽力教學中影視應用實證研究[D].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