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軍 夏利明
【摘要】堅持典型引路是開展宣傳工作的一種重要方法。本文以安徽農業大學“大別山道路”宣傳為例,探討如何以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發揮宣傳工作在推動創先爭優活動中的作用。
【關鍵詞】創先爭優;典型;“大別山道路”
宣傳工作是各項工作的“發動器”、“助推器”和“動力源”,充分發揮宣傳工作的作用,是推進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安徽農業大學黨委堅持把宣傳工作作為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抓手,以“大別山道路”的典型宣傳為主線,把挖掘典型、宣傳典型、學習典型與創先爭優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著力發揮先進典型的思想引領、精神激勵、輿論導向等功能,為創先爭優活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營造了氛圍,全校上下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蔚然成風。
一、以明確辦學理念、堅定發展方向為引領,不斷凝練“大別山道路”的辦學特色,為創先爭優活動確立了目標、指明了方向
典型就是旗幟,典型就是方向。堅持典型引路,就是要通過典型的宣傳學習進一步明確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就創先爭優活動而言,關鍵是要按照活動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通過典型引導,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師生進一步明確和內化“創什么樣的先進、爭什么樣的優秀”。校黨委深刻感受到:緊密結合學校實際,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創先爭優活動的目標,把廣大黨員和教職員工的思想統一到推動學校事業發展上來,把力量匯聚到立足崗位做貢獻上來,是開展好創先爭優活動的本質要求。
為此,校黨委緊緊圍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農大、怎樣建設農大”、“培養什么樣的農大人、怎樣培養農大人”這兩個根本命題,從推動學校事業發展的全局來整體設計和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通過我校“大別山道路”辦學經驗這一重大典型的宣傳,系統總結了27年來“大別山道路”的辦學經驗,凝練了“大別山道路”的內涵——“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統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推動教育科技與社會經濟互動發展”。《中國教育報》在全面報道我校“大別山道路”的先進事跡后,還配發了評論員文章“一條強校育人的成功之路”;《安徽日報》以“山歌嘹亮”為題,展現了我校“大別山道路”的感人事跡,刊發了“產學研結合大有可為”的評論員文章。這些集中的宣傳報道,從理論和實踐層面深刻回答了我校辦學育人這兩個根本命題,堅定了學校師生員工在新形勢下堅持走“大別山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校黨委明確提出: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就我校而言,就是要沿著“大別山道路”奮勇前進,不斷開創農大事業發展的美好明天;就是要立足“論文寫在田野山林、人才植根江淮大地”創先進、爭優秀;就是要在建設高水平農業大學上爭先進位。黨委系統構建了創爭活動的目標,確立了“人才培養上水平、科教興農當先鋒”活動主題,明確了“建設特色鮮明的先進水平農業大學”的創爭目標,各級黨組織緊密結合本單位實際,都相應確立了特色鮮明的創爭目標。廣大黨員立足自身崗位,主動亮身份、樹目標、勇承諾,大家一致認為:“大別山道路”辦學實踐的凝練,明確和堅定了學校的發展方向,提供了生動鮮活的創爭目標。實踐證明,“大別山道路”辦學經驗的典型宣傳,不僅僅深化了農大師生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農大、怎樣建設農大”、“培養什么樣的農大人、怎樣培養農大人”的認識,同時也為學校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以增強公信力、提高感召力為關鍵,深入挖掘“大別山道路”精神實質,為創先爭優活動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動力
典型就是榜樣,典型就是標桿。傳播學理論認為,“人們對傳播的信息首先是認知(思想領域,即我們對事物的知識),其次是情感(情緒領域,即我們對事物的態度),再次是意愿(動機領域,即我們對事物采取的行動)”。如何通過對先進典型的認識內化為情感認同、表現出行為意愿、最后付諸行動,就必須不斷提高先進典型的公信力、感召力,深入挖掘可親、可敬、可學的先進典型,這是做好典型宣傳,發揮典型引路作用的關鍵所在。
校黨委深刻認識到: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不僅需要對“大別山道路”從辦學育人層面作精心的凝練,以此來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明確目標;更需要從“大別山道路”的實踐中,深入挖掘先進人物的典型,深入挖掘“大別山道路”的精神實質,為廣大黨員和師生員工樹立學習、效仿的榜樣和標桿,真正做到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樹立一個人,帶動一大批。為此,黨委采取了整體籌劃、層層推進的方式,圍繞“大別山道路”的宣傳推出了一系列先進典型人物。一個又一個的先進典型,展現了“大別山道路”的艱辛歷程,詮釋了“大別山道路”的精神實質,為廣大黨員和師生員工樹立了創先進、爭優秀的標桿,深刻回答了“怎么創先進、怎么爭優秀”的現實途徑。
從2010年開始,校黨委以“為了大地的豐收”為題,重點推出了扎根田頭、潛心鉆研、推動糧食高產攻關的胡承霖教授,并被省委宣傳部作為全省重大典型進行宣傳,中央、省級媒體先后對胡承霖教授的先進事跡進行了深入的報道。其中《人民日報》在紅旗飄飄專欄以“一輩子和小麥增產綁在一起”為題,全面介紹了胡承霖教授的先進事跡;《新華每日電訊》發表評論“‘跑田頭治學本色,‘趕場教授當汗顏”,深度詮釋了胡承霖教授作為當代高校知識分子典型代表的崇高精神;《農民日報》連續刊發5篇報道,并刊發了原省委常委、副省長趙樹叢撰寫的“學習胡承霖 大力推進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的學習文章。《安徽日報》、安徽電視臺等也先后連續報道了胡承霖教授的先進事跡。在校內,黨委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及時下發了《在全校開展向胡承霖同志學習的通知》,要求廣大黨員和全體師生員工要以胡承霖同志為榜樣,在各自的崗位上創先進、爭優秀。同時學校配發了“學習胡承霖 在建設高水平農業大學上爭先進位”的學習文章,刊發了“走‘大別山道路的榜樣”、“沿著‘大別山道路奮勇向前”2篇評論員文章。一輩子致力于糧食豐收的感人事跡,讓師生員工從內心感受到了“不容易、了不起”;把論文寫在“田野”上,讓師生員工從內心感受到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昭示了“為什么做科研”的價值取向。正是這種全面的展示、深度的挖掘,正是這種生活在身邊、可親、可敬、可學的典型,激發了師生員工干事創業的熱情。
在重點宣傳胡承霖教授先進事跡的同時,校黨委圍繞“人才培養上水平、科教興農當先鋒”這個主題,系列推出了“四十年矢志不渝的科研路”李增智教授、“奏響安徽畜牧業新曲”的章孝榮教授、“大山里的希望”朱世東教授、“占領茶業制高點”的李尚慶教授、養殖業界的“明星”耿照玉教授、“踏遍萬里山林、誓為真菌作志”的林英任教授、“大學生村官的致富經”時全同學、“理想的種子播種在金色田園”劉坤同學等一批先進典型,一個又一個的感人事跡,一個又一個的先進人物,揭示了“大別山道路”“服務‘三農、獻身‘三農,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實質,為廣大黨員和師生員工創先爭優樹立了學習的榜樣、行動的標桿,為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動力。
三、以層次化的典型、立體化的宣傳為抓手,整體推進“大別山道路”的宣傳,為創先爭優活動營造了良好氛圍
典型就是示范,典型就是導向。“長久以來,示范觀察學習一直被認為是傳遞價值、態度以及思想和行為模式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校黨委深刻感受到: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需要先進典型的引領和示范,需要強有力的輿論宣傳的引導。黨委堅持把“大別山道路”的宣傳與創先爭優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以層次化的典型為引導,以立體化的宣傳為保障,構建了一個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為創先爭優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撐。
校黨委從學校層面推出了“大別山道路”和胡承霖這2個重大典型,并被省委宣傳部作為全省重大宣傳典型予以宣傳學習。同時,圍繞“大別山道路”的整體宣傳,在教師中還推出了朱世東、李尚慶、耿照玉、林英任等一批先進典型,在畢業生中推出了時全、劉坤、毛鳳昌等一批先進典型,在在校學生中圍繞“自立自強和品學兼優的優秀大學生”這兩個主題,推出了一大批優秀典型。各黨總支結合本單位實際,圍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也遴選、挖掘了一批本單位的先進典型。一個從省級、校級到學院的先進典型體系,為創先爭優活動提供了特色鮮明、生動鮮活、可供學習的榜樣。
校黨委堅持以立體化、全方位的宣傳方式,構建了強大的輿論宣傳導向。圍繞“大別山道路”和創先爭優活動中的先進典型,堅持文字報道與音像、圖片報道相結合,事跡報道與言論、理論文章相結合,新聞宣傳與文學藝術表現相結合,在報紙、廣播開辟專欄、專刊,開通創先爭優專題網站,制作專題宣傳展板,在BBS上開設專題論壇等,全方位、立體化地進行典型宣傳,提高了典型宣傳的覆蓋面和滲透力。同時深入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活動,通過座談會、報告會、研討會、征文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和師生員工深刻認識先進典型的精神內涵,增強自覺學習、自覺踐行、自覺爭當典型的主動性,營造了創先爭優活動的良好氛圍。
(作者:朱立軍,安徽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研究員;夏利明,安徽農業大學宣傳部主任科員、講師)
責編:葉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