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遠
2010年6月,在文化體制改革大潮的洗禮下,金寨縣撤消了原廣播電影電視局,組建了新的金寨縣廣播電視臺。面對工作職能轉換的新形勢、工作重心轉移的新要求,金寨縣廣播電視臺一班人迅速調整工作思路、及時轉變工作角色,立足剛剛搬入新樓辦公的實際,及時提出了“三個轉變”的工作思路和“四大發展戰略”。在工作重點上,著力實施“三個轉變”,即:由重點抓基礎建設向重點抓新聞宣傳轉變,由重點抓硬件投入向重點抓軟件提升轉變,由重點抓建臺創業向重點抓辦臺興業轉變;在發展戰略上,著力實施“新聞立臺、專題活臺、廣告興臺、人才強臺”四大戰略;努力實現“一年打基礎、兩年樹形象、三年大提速、五年上臺階”的宏偉目標。
打基礎、抓規范,開局之年寫新篇
2010年,金寨縣廣播電視臺以體制改革為動力、以創先爭優為抓手,強抓規范管理、重抓開拓創新、狠抓質量提高、力抓全面推進。
在規范管理上,建立健全、修訂完善了20多項規章制度,制訂出臺了4項獎勵辦法,拓展了目標管理范圍,做到了真抓嚴管、頂真碰硬,規范了全臺人員行為,激發了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熱情。
在開拓創新上,開辦了《聚焦重點建設項目》、《金寨大講堂》和《天南地北金寨人》3個新欄目;創新了宣傳方式,豐富了熒屏畫面,充實了節目內容。
在提高質量上,建立了“新聞周抽查”和“節目月評比”兩項制度,增強了廣大采、編、制、播人員的責任心,降低了節目的差錯率;舉辦了“記者節寫作競賽”和“元旦節知識競賽”兩項活動,提高了全體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
在全面推進上,認真做好文廣體制改革工作,積極對外爭取項目、資金,與上海市金山區廣播電視臺結成了“友好電視臺”;精心組織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努力為城鄉居民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務,努力讓城鄉居民看上清晰、優質的電視節目。
在全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金寨縣廣播電視臺的開局之年,可以說是精彩紛呈、亮點突出,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
——刷新了“一項記錄”。2010年12月,該臺的現場報道新聞躋身了央視節目,并且在三個頻道同時播出,刷新了歷史記錄、實現了零的突破。
——實現了“兩個翻番”。2010年,該臺在省、市電視臺的發稿量大幅攀升,均實現了“翻番”目標。
——辦成了“三件大事”。建起了廣電大樓、搬進了縣城新區;如期組建了新的廣播電視臺,掀開了廣電事業發展的新篇章;徹底解決了梅山轉播臺的“吃水難”、“行路難”問題。
——實現了“四個提升”。即:單位的整體形象明顯提升,職工的工作效率明顯提升,自辦的節目水平明顯提升,觀眾的滿意程度明顯提升。
——獲得了“五項榮譽”。以總分第三的好成績被評為“全市廣播電視對外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有多篇稿件獲得全市廣播電視新聞獎,并且有1個專題欄目被評為“十佳欄目”;由該臺負責組織實施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在全市驗收、評比中榮獲第三名的好成績,比2009年前進了3個位次、實現了升類進位目標;被縣委、縣政府授予“作風效能建設先進單位”稱號;被縣委授予“黨的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干大事、辦實事,關鍵之年樹形象
2011年,金寨縣廣播電視臺堅持既定的工作思路不動搖、朝著既定的工作目標邁大步,一方面切實增強服務意識、真情關注民情民生,一方面牢固樹立人本意識、真心關心職工冷暖,集中精力干大事、滿腔熱情辦實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傾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年初,在該臺的積極爭取下,全縣有1688個自然村被列入“村村通”建設范圍,相當于全省總數的1/4、全市總數的1/2。雖然任務很重,但是經過他們的主動努力、上下協調、多方督查調度,536個自然村的聯網建設任務于11月15日前提前竣工,1152個自然村的直播衛星建設任務也在規定時間內圓滿完成。
及時啟動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程。去年,縣委、縣政府要求該臺啟動數字整體轉換工作,雖然困難很多、壓力很大、矛盾很深,但是他們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并且想方設法籌措了建設資金,11月底前全面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設任務,二期工程已與省安廣公司達成合作意向。
努力改善梅山、抱兒山轉播臺的基礎設施條件。去年,他們又擠出20萬元資金,在梅山轉播臺更新了一臺3千瓦的電視發射機,擴大了自辦節目的覆蓋范圍;在抱兒山轉播臺投資30萬元,徹底整修近千米的上山道路。
想方設法保證電視信號暢通。為了有效應對停電、斷電等突發情況,他們始終把自備發電系統保持為隨時待命狀態,一旦停電、立即啟用;為了讓廣大城鄉居民能夠收聽收看到優質、清晰的電視節目,有線網絡部和農網維管中心堅持24小時接聽報障電話制度,并且做到節假日不休息,確保在最短時間內做好維修服務工作。群眾對此交口稱贊,并且專門給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寄來了表揚信。
切實做好民生工程的宣傳報道工作。及時報道縣委、縣政府關于民生工程的安排部署,依次解讀33項民生工程的相關政策,跟蹤報道各地民生工程的進展情況,大力宣傳民生工程實施進程中的先進典型,積極營造關注民生、重視民生的濃烈氛圍,努力為民生工程建設搖旗吶喊、添油助威。
積極創辦民生類專題節目。去年以來,他們結合縣情實際,相繼推出了《民生工程進行時》、《健康直通車》、《專家話健康》3個與民情民生緊密相連的新欄目,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金寨縣廣播電視臺一班人深知,事在人為、業在人創,沒有全體職工的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再好的目標也無法實現。因此,去年以來,他們不僅立足實際、發揮職能,切實在解民情、幫民困、分民憂方面下真功、辦實事,而且還在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方面動腦筋、下本錢。
——租用一輛公交車按時接送職工上下班,解決大家等公交、擠公交的難題;
——組織部分職工外出考察學習,讓大家在放寬視野、增長見識的同時,學習外地廣電事業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
——建立干部、職工健康體檢制度;
——建立看望生病住院職工制度。去年以來,他們已為近20名住院職工送去了近10000元慰問金;
——拿出資金、組織全體在職職工參加意外傷害保險;
——擠出資金添置必要的辦公設備、生活用品,努力提高全體職工的福利待遇。
受關注 獲榮譽,再接再厲創輝煌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許多項扎實具體的工作,對外進一步擴大了影響、樹立了形象;對內進一步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各項工作都呈現出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
激發了職工干事創業的熱情。很多同志克服種種困難、堅守崗位、履職盡責;很多同志一心撲在工作上,輕傷不下火線、病后立即返崗;很多同志雖然所在的部門人少事多、身兼多職,但是他們毫無怨言、一直在勤奮努力地工作;很多同志精心鉆研業務、及時轉換角色,在新的崗位上做出了可喜的成績,涌現出一大批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在開展慶祝第12個記者節的“六項競賽”活動中,全臺上下積極參與、奮勇爭先;在開展“六項競賽”活動的近100個日日夜夜,很多同志動腦筋、花心思,用心血和汗水制作了一批優秀節目、用勤勞和智慧寫出了一批優秀文章。在開展“走、轉、改”的活動中,廣大記者、編輯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采寫了一批有力度、有深度、有影響、受歡迎的新聞作品。
贏來了競相發展的喜人局面。新聞宣傳方面,突出特色、講求實效,不僅圓滿地完成了縣人代會、政協會、經濟工作表彰會、縣委工作會和第13次黨代會等重要會議的宣傳報道任務,而且較好地策劃和組織了慶祝建黨90周年系列報道;對外宣傳工作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受到了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的充分肯定。專題策劃方面,活化思路、推陳出新,在著力辦好傳統欄目的同時,成功拍攝、制作了《天南地北金寨人——上海篇》和《金寨大講堂》第二序列——《專家話健康》等節目。事業發展方面,新增有線電視用戶3000余戶,收繳有線電視收視費200多萬元,創廣告收入近140萬元。內部管理方面,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廉政風險防控、作風效能建設和糾風監控機制建設,扎實開展創“五星”黨支部、做“五星”共產黨員、承諾踐諾、評星掛星和慶祝建黨90周年“八個一”系列活動。統籌推進方面,著力狠抓組織建設、招商引資、創先爭優、文明創建、計生幫扶、結對扶貧等各項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金寨縣廣播電視臺還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主動作為,成功創辦了縣委機關刊——《金寨》月刊,及時填補了全縣新聞性期刊的空白,現已出版8期,受到了縣內外廣大讀者的一致稱贊和高度關注。
受到了各級媒體的廣泛關注。2011年以來,從國家廣電總局網站、中國廣電門戶網中廣互聯網,到《安徽宣傳》月刊、《新聞世界》雜志、安徽新聞網、省廣電局網站,到《皖西日報》、市政府網站、《六安宣傳》簡報、六安廣播電視臺、六安新聞網等全國各級各類60余家新聞媒體先后對該臺的相關工作進行了宣傳報道。
獲得了多項榮譽稱號。2011年,金寨縣廣播電視臺先后獲得了多項榮譽稱號:一是所屬的抱兒山轉播臺榮獲全省“廣播電視系統技術維護工作先進集體”稱號。二是榮獲全市“廣播電視對外宣傳工作先進單位”稱號。三是榮獲全市“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先進單位”稱號。四是榮獲“縣直單位黨的建設綜合考評先進單位”稱號。五是榮獲全縣“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稱號。六是臺黨總支榮獲全縣“五星黨組織”稱號。七是榮獲全縣“項目推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八是榮獲全縣“民生工程實施工作先進單位”稱號。九是榮獲全縣“對外宣傳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十是榮獲“全縣組工信息、宣傳和調研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下一步,金寨縣廣播電視臺將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始終牢記肩負的歷史重任和神圣職責,自覺地把新聞宣傳工作當作記錄歷史、引領時代的崇高事業,勤勉敬業、開拓創新,踏實苦干、奮發作為,努力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輝煌業績,努力為構建繁榮富裕、文明和諧的幸福金寨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為中共金寨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金寨縣廣播電視臺臺長)